為什么老人常說,包餃子的時候,不能查個數?

我是趴窗看雨的小龜,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過去普通人家只能在大年三十、春節的時候才會吃餃子,老人說的包餃子的時候,不能查個數,這是一種圖個吉利的說法:因為餃子象征著元寶,不數餃子的個數意味著來年能夠發財無數,年年有余。如果數了來年發的財就不能源源不斷了。

除了包餃子最好不要查數,還有幾下幾種有趣的討吉利、吉祥的說法:

1:年三十在剁餃子餡時,一定要大聲地剁,越大越好,讓街坊鄰居都聽到最好,取有菜也就是“有財”的吉利意思,象征著來年有財,發財。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我確實在年三十的下午能聽到我家樓上的剁餃子餡的聲音。

2:包餃子的時候,除了餃子餡,還會特別的選幾個餃子包進花生、硬幣等等之類的在餃子里,誰要是吃到了這樣的餃子,就意味著來年會有更多的福氣和運氣。相信現在家里有老人的人家,在包餃子的時候還會有著這樣的傳統,只不過,對于包硬幣會因為擔心衛生情況而被舍棄了,會改包花生、糖果等一些小食品。

3:老北京人對餃子不叫餃子,叫“煮餑餑”,是源自滿族人的叫法。包完餃子,是要按順序擺在大大的圓形的蓋簾上,一圈一圈的排隊碼好,都要朝一個方向擺好,寓意是“圈福”,不能有二個餃子面對面或者背對背的擺放,因為面對面的朝向就是指 “死對頭”。在來年容易與人有“口角”之爭;背對背的擺放意味著來年家人背離不合的意思。

據說餃子的來歷是:在漢朝的時候,冬天天氣太冷,很多人的耳朵都被凍破了。名醫張仲景就想了好辦法,將驅寒的藥材和羊肉等東西包在面皮里邊,用水煮熟分給窮人們吃。因為其形似耳朵,又治耳朵凍傷,所以人們就將其稱為“嬌耳”。后來人們就模仿起張仲景的方法去包餃子,并逐漸將其名字從“嬌耳”改成了“交耳”。再念著念著,為了通順,改為了后來的餃子。

現在吃餃子既隨時又隨意,也沒有了那么多的的講究和說法了,而且餃子皮和餃子餡都是五花八門,不斷地開創著吃貨們的想象力。不過,家里有老人的,偶爾聽聽老人們對過去的時光、老話的念叨也算是一種對老人的孝道,對于舊時光的一種懷念吧。

以上就是我對老人常說,包餃子的時候,不能查個數的看法,喜歡的你不妨一試!如果你有不同看法和觀點,可以隨時留言。

每天的柴米油鹽讓我們對瑣碎繁雜的廚事早就沒有了“若如初見”的感覺,但可是然而but,“不計得失、渾然忘我、樂在其中”依然是我們每天的不懈追求。我是趴窗看雨的小龜,愛生活、愛美食,和你一起分享食物的美味和故事,喜歡我就~關注!~點贊!~支持我吧~-~

5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一定要有數,從小不數餃子,20多歲不知數自己有多少錢,沒有計劃消費的習慣,活的沒數。

  2. 我們這白事上吃的餃子才會數個數,所以一般情況下不讓數,不吉利

  3. 我每次包12O個餃子,做二鍋煮,每鍋煮6o個,六口人吃,最后剩不了幾個餃子。

  4. 說得準極,數餃子個數大多小氣不發相

  5. 包餃子從沒查個數,到是煮餃子時會數[大笑]

  6. 我煮餃子喜歡數一數,每次吃夾多少個到碗里也要數一下![笑哭]

  7. 結婚前幾年,回婆婆家吃飯,婆婆煮餃子和餛飩,就問大家都吃多少,我都懵了,這吃飯還報數限量?!說實話,其實心里是有點不舒服的,這是怕吃啊還是怎么樣?沒經歷過啊~

  8. 我小姑子家每次都數數,特討厭,吃完以后也報數,搞的外人上他家都不敢多吃,我上他家吃餃子就把他們家的毛病給改過來了,數什么數,剩下了又不是不能吃第二頓,不是迷信,就是討厭,我老公以前也數,讓我冷不丁的打了一下,以后就有記性了!!

  9. 小時候年三十跑去姥姥家玩,剛包的餃子正好擺在炕桌上,我問姥姥包了多少個?姥姥說三十晚上的餃子不能數…然后把小桌子端走了,我趁姥姥和媽媽說話的功夫,悄悄站桌子旁邊在心里數,臨走時邊跑邊大聲告訴姥姥[捂臉]…至今也不知道為啥不讓數,姥姥已經去世四年了

  10. 我不信這個,多少年以來我每一次包餃子都數數包多少,凍到冰柜里然后吃多少煮多少,到現在我一家誰一頓吃多少餃子我都心里有數,有一次去鄰居家她們煮的餃子還剩一大碗,我說煮的時候數一下,就不會剩這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