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吃不到的美食,一定要說說小時候的大樓冰糕。
現在,每次吃到老冰棍,我都對它有種錯覺。這老冰棍和小時候的大樓冰糕長得實在太像了,不過比大樓冰糕身材好些,口感差些。
為了讓大樓冰糕的出場直觀點兒,我決定找張圖,一不小心,發現大樓冰糕竟是許昌特產,還順帶著看到它的前世今生。
大樓冰糕生于1963年,出生在許昌一家地區飲食服務公司。當時它還有個兄弟,名字叫燈塔,它倆的生產配方一樣,但是燈塔的名聲沒有大樓響亮,其實我都沒聽過還有燈塔這個冰糕。
大樓冰糕名字起的頗為隨意,來源于一樁5層大樓。1953年,有關部門劃撥5萬元錢在火車站附近建起了一座中間5層、兩側4層的車站大樓。那個年代,這5層大樓也是許昌標志性建筑。大樓名字便來源于此。
一根大樓冰糕從配料到出槽,要經過十幾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質檢人員把關。據說,一根大樓冰糕的批發價開始是二分二厘五,銷售價是三分錢,一直堅持到20世紀80年代才提高到5分錢。不過,我小時候買的大樓冰糕都是10分錢了。
1989年,當年的5層大樓被拆除。一家食品廠開始獨家生產“燈塔”牌冰糕,沿用傳統配方,人們沿稱大樓冰糕。這也是大樓冰糕生涯的巔峰時期。90年代,為了搶貨,商販們經常天不亮就要到冷飲廠排隊,有時排到中午才有貨。
后來,各種冷飲品牌豐富,大樓冰糕的火熱不似當年。
2004年,當最后一家生產它的廠家倒閉后,它也淡出我的童年視野,享年41歲。還好,大樓比它取名的5層大樓和兄弟燈塔活的都要久一些。這大樓冰糕的起與落也見證我大許昌早年的發展。
現在,買冷飲時,蒙牛、伊利、雀巢等冰激凌名目繁多,我卻再也沒有小時候攥著1角錢跑到小商店買大樓冰糕的欣喜和激動了。
其實,我還懷念我鐘愛了整個小初高讀書生涯的火爆雞筋(現在都是衛龍的天下了)、深水炸彈(可以算得上碳酸飲料的鼻祖吧)、六丁目速食面(當時的六丁目每袋里面有三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