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煮好的棕子放冰柜會反生?

還有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就是端午節了,除了五彩線、撞雞蛋、看龍舟等習俗之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吃粽子。

其實隨著現在食品獲得越來越方便,很多節日美食的“地位”是在下降的,比如之前“五仁月餅”一度被眾多網友所嫌棄。但是在幾乎所有的節日食品當中,粘糯可口的粽子算是最受歡迎的了,那么這次我們就來解答一下這個粽子相關的問題吧。

為什么煮好的粽子放冰柜會“反生”?

粽子這種食物雖然做法并不復雜,但是制作的周期比較長,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我們基本上一年就制作一次,所以一次性會制備比較多。這樣難免就會出現粽子需要保存的情況,而且由于在夏季的常溫之下粽子是比較容易酸敗、變質的,冰柜保存是很常見的選擇。

所以在有些朋友再次食用保存粽子的時候,可能就會發現粽子好像有口感變韌、反生的現象發生。其實會導致這個現象產生的原因還是有很多的,而且未必都是真正意義上的“反生”,還有可能是粽子制作過程中其他原因導致的口感變差,讓我們吃起來以為它“反生”了。

1、原因之一:淀粉“老化”

制作任何一種粽子的主要材料都是糯米,而糯米的主要物質成分就是淀粉,題目所說的粽子“反生”的情況,就與淀粉的物理性質有關。

當水溫在53度以上的時候,糯米中淀粉的物理狀態就會開始有明顯的變化,隨著溫度升高,繼續加熱水煮,糯米原本緊密、堅硬的質地會開始吸水、膨脹、分裂,直觀的外在表現就是糯米被煮熟了。這個過程一般被稱為“糊化”,而淀粉“老化”就是“糊化”的逆轉過程

淀粉食物在“糊化”煮熟之后,如果含水量在30%到60%之間,所處溫度在2到10度之間,那么就是最容易發生“淀粉老化、口感反生”的環境。所以煮熟之后充分吸水的粽子,如果放在冰柜的冷藏室當中,那么剛好滿足這些最易發生“老化、反生”的條件,所以確實是會有粽子因為淀粉“老化”而導致反生的現象出現

但是糯米當中的支鏈淀粉要遠比直鏈淀粉多,支鏈淀粉相對易糊化而不易老化,所以一般來講粽子是不那么容易單純因為淀粉老化而“反生”的,導致粽子吃起來“反生”的還有可能是以下幾種原因

2、原因之二:保存不當

我們一般看到賣粽子的攤販,都是將粽子放置在熱騰騰的鍋具當中,或者是用清水浸泡著保存的。首先這樣可以避免粽子陷入易于老化的溫度和濕度范圍內,其次也可以避免水分的流失。雖然粽子在煮熟之后已經充分吸水了,并且還有粽葉包覆,但是這些條件無法阻止水分的流失。

尤其放在冰柜冷藏存放的時候,為了保持食物的新鮮,冰柜里面會維持相對穩定的濕度和溫度。有些冰柜為了防止有水珠的產生,可能還會帶有除濕功能或者放置一些吸味除濕的用品,這就會導致粽子放進去之后不斷的失去水分,慢慢的變干。

所以有些時候未必是粽子真的“反生”了,也有可能是保存不當,導致粽子大量的失去水分,變得干硬難嚼,讓人誤以為是粽子“反生”。

3、原因之三:粽子制作細節的失誤

粽子雖然是流傳已久的節日食物,制作方式和所用材料也并不復雜,但是在制作過程當中還是有一些細節要注意的,不然的話可能就會出現容易反生,或者是粽子干脆就沒有熟透、夾生的情況。

①包粽子米沒泡透

包粽子最耗時間的關鍵點之一,就是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浸泡糯米。糯米至少需要提前2到3個小時摘洗、浸泡清水,讓米粒充分吸收水分,這樣不僅可以縮短煮粽子的時間,還可以讓粽子的口感更加軟糯。不然的話粽子就容易變的難以煮熟煮透,內里夾生變硬,感覺好像是又“反生”了一樣。

②粽葉包裹的太緊

粽子一般的個頭都不算小,大量的糯米聚集在其內部,而糯米的吸水是由兩部分完成的,第一階段是浸泡吸水,第二階段就水煮的時候吸水。但是如果用粽葉將糯米裹得太緊、壓的太嚴實了,那么在水煮的時候粽子內部的糯米就失去了進一步吸水膨脹的空間,所以煮出來可能就會口感偏硬,好像夾生飯或者“反生”一樣的狀態。

③沒有徹底煮透

這是制作粽子另外一個最消耗時間的點,一般來講重量50克的小粽子,需要煮1小時左右,大約100克到120克的粽子,需要水煮至少2個小時以上。而有一些糯米浸泡時間比較短,或者個頭特別大的粽子,則可能需要小火水煮5到6個小時以上。如果沒有徹底煮透或者是水量沒有沒過所有粽子,那么粽子就難以被均勻的煮熟,在粽子放進冰柜之后再拿出來,哪怕重新短暫加熱過,也是會覺得里面是生的。

粽子到底應該怎么做才能避免反生、不熟?

分析過了會導致粽子吃起來感覺反生、夾生、不熟的原因,那么下面我們就分享一下具體的解決辦法,以及粽子做法的注意事項。

——【粽子】的做法流程——

第一步:材料處理

①把糯米淘洗干凈,然后加清水浸泡2個小時以上,如果需要添加紅豆之類的豆類,那么這些豆子需要提前一夜就浸泡上。

②粽葉如果買的是新鮮的,那么就用開水簡單燙煮一下,如果買的是干燥老粽葉,那么也需要提前一夜用水浸泡。

③如果想要吃肉粽、咸蛋粽子的話,豬肉可以提前一夜加生抽、糖、料酒之類的腌漬好,確保入味。

第二步:拌料包粽子

①將糯米和粽葉撈出來瀝水,如果添加紅豆等雜豆的話,直接瀝水后和糯米混合。但如果是包咸肉粽、蛋黃粽的話,那么糯米也要加入少許的醬油、鹽、糖拌勻調味,不然味道會比較寡淡。

②將粽葉疊成一個帶有嚴密尖角的漏斗形(圓錐形),然后加入少許糯米,放入咸肉、蛋黃,最后在上面再撒一層糯米。

③用勺子或者手將米略微壓實,將疊成漏斗形粽葉邊上預留出來的長邊折上去蓋住漏出米的口子,兩邊壓緊之后折出一個角來,最后用棉繩綁緊就可以了。

第三步:煮粽子

①包好的粽子冷水下鍋,水量要加的非常多,至少沒過所有粽子5厘米,可以在粽子上面壓一個稍微厚重一點的盤子或者大碗,避免有些粽子被沸水給“拱起來”,導致吸水不徹底。

②大火燒開之后轉小火煮,一般150克以下的粽子需要煮2到2.5個小時左右。想要判斷粽子是不是熟了,可以撈出一個最大的粽子來稍微捏一下,有點軟軟的、捏得動的手感就對了,然后將其打開查看最中心的位置,只要這個熟了,基本上就都煮熟煮透了。

第四步:保存粽子和在加熱粽子

保存:煮好的粽子如果沒能及時吃掉,需要保存起來以后慢慢吃,那么最好的辦法就是降溫之后進行冷凍。溫度低于2度的時候,淀粉的老化、“反生”速度就大大減慢了,如果放入零度之下的冰柜冷凍層,那么這個速度就會開始趨向于停止,在零下20之下基本淀粉老化就會停止。所以只要冰凍之前的粽子徹底煮熟了,那么只要冷凍的時間不會特別長,粽子就不會反生。

再加熱:常溫下粽子的保存期限很短,所以基本都是低溫保存的,所以再次食用的時候基本都需要再次加熱才行。不過不同于其他食物用蒸煮的再加熱方式都可以,粽子這種東西最好是一定進行水煮加熱,讓熱水充分的重新滋潤粽子,這樣才能讓其恢復到更好的粽葉清香和糯米的軟糯口感,而蒸制可能會讓一些粽子越蒸越干、硬。

》粽子的答疑解惑

1、問:為什么建議冷水下鍋煮?

:煮粽子最好是冷水下鍋開始煮,相對緩慢的逐步升溫可以讓粽子里外成熟度更加一致。如果是滾沸的開水下鍋,那么最外層的糯米會在瞬間就開始被燙熟、糊化,進而會導致水分的持續進入被減緩,可能就會對粽子的內部吸水、變熟造成不好的影響,導致粽子夾生。

2、問:用老粽葉和新鮮粽葉有什么分別嗎?

:兩者的分別不是很大,有些朋友覺得老粽葉更香,而也有人認為新粽葉更清新。兩者的主要區別就是老粽葉需要提前很久浸泡,才能讓它恢復較好的柔韌度,而新鮮粽葉只要提前用沸水短暫的汆燙一下就好了。不過要注意不要選擇看著特別翠綠的粽葉,有可能是硫酸銅“返青”處理過的,正常粽葉煮過之后殘留的水是有點發黃的,而經過硫酸銅處理的粽葉煮過之后,水是發綠的。

》粽子制作和避免粽子“反生”的技術總結

⑴糯米要提前浸泡,至少2個小時以上,建議可以中午泡米下午包粽子,粽葉、豆子等其他包粽子需要的材料也都需要提前浸泡。

⑵包粽子的時候雖然需要進行按壓讓糯米和其他材料結合在一起,但是不要按壓、捆綁的太過緊密,尤其是當糯米浸泡時間不夠的時候,這會導致糯米失去吸水膨脹的空間,最后的結果不是漲破粽葉,就是粽子口感夾生。

⑶家常粽子一般都需要水煮2個小時以上,判斷煮好與否的條件就是撈出最大最難熟的那個粽子,然后捏一下,感覺手感是軟軟的,就可以拆開來進一步確認了。

⑷煮好的粽子如果短時間內沒辦法吃完,那么最好是快速降溫之后放入冰柜冷凍保存,這樣可以存放至少2到3個月,不會產生“反生”,口感干硬的狀態。
⑸保存起來的粽子想要再次加熱食用的時候,水煮是最好的選擇,充分的重新吸收水分可以讓粽子的香氣和口感得到最好的還原。

那么以上就是這次關于粽子的全部內容了,提前預祝端午安康,如果有所幫助的話,懇請幫忙轉發和收藏哦。

對于美食、健康飲食和美食趣聞軼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和贊支持一下,以后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關內容!

3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n啞巴美食家\n頭條青云獲獎者 美食領域創作者\n還有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就是端午節了,除了五彩線、撞雞蛋、看龍舟等習俗之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吃粽子。\n其實隨著現在食品獲得越來越方便,很多節日美食的“地位”是在下降的,比如之前“五仁月餅”一度被眾多網友所嫌棄。但是在幾乎所有的節日食品當中,粘糯可口的粽子算是最受歡迎的了,那么這次我們就來解答一下這個粽子相關的問題吧。\n為什么煮好的粽子放冰柜會“反生”?\n粽子這種食物雖然做法并不復雜,但是制作的周期比較長,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我們基本上一年就制作一次,所以一次性會制備比較多。這樣難免就會出現粽子需要保存的情況,而且由于在夏季的常溫之下粽子是比較容易酸敗、變質的,冰柜保存是很常見的選擇。\n所以在有些朋友再次食用保存粽子的時候,可能就會發現粽子好像有口感變韌、反生的現象發生。其實會導致這個現象產生的原因還是有很多的,而且未必都是真正意義上的“反生”,還有可能是粽子制作過程中其他原因導致的口感變差,讓我們吃起來以為它“反生”了。\n1、原因之一:淀粉“老化”\n制作任何一種粽子的主要材料都是糯米,而糯米的主要物質成分就是淀粉,題目所說的粽子“反生”的情況,就與淀粉的物理性質有關。\n當水溫在53度以上的時候,糯米中淀粉的物理狀態就會開始有明顯的變化,隨著溫度升高,繼續加熱水煮,糯米原本緊密、堅硬的質地會開始吸水、膨脹、分裂,直觀的外在表現就是糯米被煮熟了。這個過程一般被稱為“糊化”,而淀粉“老化”就是“糊化”的逆轉過程。\n淀粉食物在“糊化”煮熟之后,如果含水量在30%到60%之間,所處溫度在2到10度之間,那么就是最容易發生“淀粉老化、口感反生”的環境。所以煮熟之后充分吸水的粽子,如果放在冰柜的冷藏室當中,那么剛好滿足這些最易發生“老化、反生”的條件,所以確實是會有粽子因為淀粉“老化”而導致反生的現象出現。\n但是糯米當中的支鏈淀粉要遠比直鏈淀粉多,支鏈淀粉相對易糊化而不易老化,所以一般來講粽子是不那么容易單純因為淀粉老化而“反生”的,導致粽子吃起來“反生”的還有可能是以下幾種原因。\n2、原因之二:保存不當\n我們一般看到賣粽子的攤販,都是將粽子放置在熱騰騰的鍋具當中,或者是用清水浸泡著保存的。首先這樣可以避免粽子陷入易于老化的溫度和濕度范圍內,其次也可以避免水分的流失。雖然粽子在煮熟之后已經充分吸水了,并且還有粽葉包覆,但是這些條件無法阻止水分的流失。\n尤其放在冰柜冷藏存放的時候,為了保持食物的新鮮,冰柜里面會維持相對穩定的濕度和溫度。有些冰柜為了防止有水珠的產生,可能還會帶有除濕功能或者放置一些吸味除濕的用品,這就會導致粽子放進去之后不斷的失去水分,慢慢的變干。\n所以有些時候未必是粽子真的“反生”了,也有可能是保存不當,導致粽子大量的失去水分,變得干硬難嚼,讓人誤以為是粽子“反生”。\n3、原因之三:粽子制作細節的失誤\n粽子雖然是流傳已久的節日食物,制作方式和所用材料也并不復雜,但是在制作過程當中還是有一些細節要注意的,不然的話可能就會出現容易反生,或者是粽子干脆就沒有熟透、夾生的情況。\n①包粽子米沒泡透\n包粽子最耗時間的關鍵點之一,就是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浸泡糯米。糯米至少需要提前2到3個小時摘洗、浸泡清水,讓米粒充分吸收水分,這樣不僅可以縮短煮粽子的時間,還可以讓粽子的口感更加軟糯。不然的話粽子就容易變的難以煮熟煮透,內里夾生變硬,感覺好像是又“反生”了一樣。\n②粽葉包裹的太緊\n粽子一般的個頭都不算小,大量的糯米聚集在其內部,而糯米的吸水是由兩部分完成的,第一階段是浸泡吸水,第二階段就水煮的時候吸水。但是如果用粽葉將糯米裹得太緊、壓的太嚴實了,那么在水煮的時候粽子內部的糯米就失去了進一步吸水膨脹的空間,所以煮出來可能就會口感偏硬,好像夾生飯或者“反生”一樣的狀態。\n③沒有徹底煮透\n這是制作粽子另外一個最消耗時間的點,一般來講重量50克的小粽子,需要煮1小時左右,大約100克到120克的粽子,需要水煮至少2個小時以上。而有一些糯米浸泡時間比較短,或者個頭特別大的粽子,則可能需要小火水煮5到6個小時以上。如果沒有徹底煮透或者是水量沒有沒過所有粽子,那么粽子就難以被均勻的煮熟,在粽子放進冰柜之后再拿出來,哪怕重新短暫加熱過,也是會覺得里面是生的。\n粽子到底應該怎么做才能避免反生、不熟?\n分析過了會導致粽子吃起來感覺反生、夾生、不熟的原因,那么下面我們就分享一下具體的解決辦法,以及粽子做法的注意事項。\n——【粽子】的做法流程——\n第一步:材料處理\n①把糯米淘洗干凈,然后加清水浸泡2個小時以上,如果需要添加紅豆之類的豆類,那么這些豆子需要提前一夜就浸泡上。\n②粽葉如果買的是新鮮的,那么就用開水簡單燙煮一下,如果買的是干燥老粽葉,

  2. 基本上講的很到位。[贊]

  3. 你的粽子出現過“反生”、變硬、夾生的情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