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陜西羊肉泡饃跟西安羊肉泡饃是一回事!都是陜西羊肉泡饃 。由于陜南處秦嶺以南屬南方習慣,羊肉泡饃并不普及。陜北羊肉泡饃也很少,所以她只限于關中地區。只是蔣介石、周恩來、郭沫若等名人在西安吃過后,名聲大噪,傳出了西安羊肉泡饃一說。
既就是本地人所謂“羊肉泡饃”也是對羊肉煮饃和羊肉泡饃的統稱。名人們吃的一般都是羊肉煮饃,煮饃除了羊肉必須是全羊寬湯外,饃還是很有講究的,不能用發面,也不能用死面,而是把面發到一定程度,烙到八成熟的餅,叫白吉餅。煮饃時餅不能用刀切,用手細細掰碎,越碎越好,再交給師傅配以原汁羊肉煮熟,再配以糖蒜、辣椒醬、香菜食用。
真正的泡饃,也叫“水盆羊肉”,羊肉跟煮饃要求一樣,饃是用關中特有的鍋盔或石子饃,以石子饃最佳。分兩種吃法,一種是把鍋盔或石子饃掰成核桃大小,交給師傅,先以原汁湯反復沖熱,再放入羊肉,澆上原汁湯,再撒上香菜。配以油潑辣子、生蒜食用,這種吃法叫“泡饃”。再有一種吃法叫“單走”,是用一碗羊肉及原汁湯,撒香菜,兩角鍋盔或兩個石子饃,先用其中一個石子饃或一角鍋盔掰開夾入大部分羊肉放一邊,再把另一個石子饃或鍋盔掰成核桃大小,泡入湯中 ,調上油潑辣子,拿起夾肉的饃,就著生蒜瓣,邊吃邊喝湯。最后再吃泡饃。
水盆羊肉是陜西關中先民在長期的勞動生活中,所形成的一種小吃。由于陜西屬西北,氣候干冷,特別是冬季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水盆羊肉,既驅寒又管飽,豈不美哉。
羊肉煮饃則是回族同胞遷入陜西后,根據回民生活習慣,結合當地風味,發明的一個風味小吃,也得到了當地非伊斯蘭群眾的喜愛,形成了風靡陜西關中的特色美食。
陜西是一個小吃大省,還有很多小吃為人稱道,比如:乾州鍋盔、蒲城蒸饃、岐山臊子面、三原泡油糕、耀州涵湯面、渭南時辰包子,韓城羊肉胡撲等,還有很多,只是篇幅有限,不能一一列舉。有吃貨朋友,你們到陜西來吧!絕對讓你們一飽口福,終生難忘。
其實羊肉湯燴鍋盔才是地道的關中羊肉泡饃。常見眉縣啞巴羊肉泡,虢鎮老電影院后門40年老店老馬羊肉泡!鳳翔縣,羊肉泡麻花鍋盔,可惜都被西安羊肉泡搶了風頭!
你這是羊肉煮饃,并不是羊肉泡饃,煮饃用的是死面餅子,烙至8分熟,需要和羊肉一起煮著吃,而東府的代表作是水盆羊肉,選用上好的羊肉,慢火煮一晚上,第二天早上加上香菜,饃是發面烙熟的發面餅子,第一個餅子講究夾肉在淋上油潑辣椒吃,吃完第一個,第二個餅子自己掰著泡著吃,同時配上生蒜。
陜西羊肉泡各地略有差異。煮肉熬湯大體一致。渭南水盆和寶雞泡饃都是寬湯泡饃。差別在于饃不同,渭南水盆用饃是軟發面,外焦里穌;寶雞則用的是硬發面,需掰成小塊,反復澆湯才能泡軟。所謂西安羊肉泡則是九死(面)一發(面)的比例烙的七成熟的薄餅,掰成半個黃豆大的顆粒,需大火煮。有口湯、水圍城、寬湯三種吃法。至于煮肉熬湯,各地口味不同,賣家均有秘方。寶雞渭南泡饃講究清湯,特點是清爽;西安泡饃講究濃白湯,特點是濃香。
羊肉泡饃就講究“湯香肉爛”陜北羊肉多用小葵香,關中蒲城羊肉必須要花椒更有味。
說到羊肉泡,我說幾句。羊肉泡是回民的小吃如今在漢民發揚光大,羊肉原來老說法是有許多講究,是富人吃的。誰能吃頓羊肉泡都是很自豪的事。吃羊肉的饃是半生的通常要把饃掰的很碎饃粒, 均勻,所以需要時間長有耐性,最后要剩核桃大一片埋于碗底,現再的生話節奏快了人有錢了才滋生了單走的吃法,不要求飽但求要好,吃饃加肉再剩湯顯起人大氣!
澄城的水盆羊肉才是正宗的,在西安幾乎是掛羊頭賣狗肉的多
論歷史傳承和營養價值,韓城羊肉做法可以上榜
西安羊肉泡饃,歷史悠久的是老孫家,泡饃其實就是渭南人說的煮饃。在吃泡饃中分為三種,干泡,水圍城,口湯。老回回有這么一說,在把饃掰好或絞好后是這樣一說,夾子夾在碗沿就表示水圍城,夾子平放碗里就是湯要多點,夾子叉在碗中間則是干泡。吃法老吃家就是口只在邊沿一處只用筷子給口撥,決不胡亂攪一通,也不把臘子片全倒進泡饃里,一點一點加,吃完后再來一小碗談湯。在老孫家吃泡饃東大街老店,東門外老孫家飯莊。正宗泡饃就是炒瓢煮,每次只煮一份,只是渭南人才把羊肉泡饃分成了水盆羊肉和煮饃。在省城只有歷史留下的羊肉泡饃和胡蘆頭泡饃,羊肉泡饃就是咱渭南的煮饃,胡 蘆頭泡饃跟咱渭南的水盒羊肉基本相同。
陜西牛羊肉泡饃嚴格說,其實分兩類,一種是牛羊肉煮饃,應該是源于回民飲食;一種就是東府這邊的水盆羊肉,應該屬于漢族飲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