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車和長安汽車哪個質量可靠一點?

我開了吉利星瑞,又開了長安CS75PLUS,經過一段時間相處,五味雜陳,終于明白了吉利和長安的差距有多大,奉勸想買大陸的車人要三思。

大陸車近幾年雖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參差不齊的核心質量始終讓人難以接受,只有分清了它們真實的優缺點,才能買車不后悔!

10年前談起大陸車質量那個更靠譜,可能絕大多數都難以啟齒,小毛病多,故障不斷,生銹異響屢見不鮮,就連修車10年的老師傅都認為,大陸車質量一般,3年后用車很傷心。

不可否認曾的大陸車,僅停留在能造的水平,借鑒、逆向研發,用別人老掉牙的三大件技術,靠著價廉物美的性價比才得以長足,久而久之的用車,出現各種匹配不完善的異響、故障,傷透國人心,以致于大陸車在不少國人心目中始終趕不上合資地位。

但隨著近幾年,大陸品牌產業升級,各車企都掌握著獨家秘訣,通過共同開發,自主研發的方式,都小有成就,打破固有觀念逐漸與合資縮短差距,尤其是在整車制造上,少有依賴外資,其先進程度幾乎領先世界。

同時國人在選車問題上也變得越來越理性,如今的合資在大陸圍追堵截下,除了還剩面子上的優越感外,品質也在喪失,但面對整體水平都相差不大的大陸品牌,如何選擇一臺質量可靠又稱心如意的大陸車,仿佛成為了難以定奪的思慮。

其中最有爭議性的莫過于大陸一線品牌吉利和長安,不管是口碑還是整車性能都收獲不少車主好評,有的認為吉利背靠沃爾沃綜合素質強,品質有保障,有的認為長安藍鯨動力好,三大件成熟穩定,也有的拿銷量說事,那到底誰的質量可靠些呢?

吉利汽車和長安汽車我都接觸過不少,從最早接觸大陸算起有10年左右了,對這幾年倆品牌的發展和質量深有感觸,下面將結合當紅車型,吉利星瑞和長安CS75PLUS為代表進行具體分析,告訴大家吉利和長安那個質量更可靠一些,三大件誰會更勝一籌,是百年車企長安,還是后起之秀吉利?

長安PK吉利——差異化的發展史,讓兩車有了明顯區別

從客觀上來講,長安有著悠久的歷史工業基礎,起源比福特還要早,最早可追溯到清朝同治元年,前身是大陸最大的軍工廠之一,后來因幾次輾轉,在改革開放后走上了造車之路,并用皮尺丈量出了第一代長江牌越野車。

所以如果說“百年福特毀于長安”,我認為這并不恰當。

而在之后,由于當時大陸工藝不完善,工業知識一無所知,長安一直在琢磨如何造車,拉合資仿佛成為了當時車企能快速進步的訣竅,1993年與鈴木共同開發了第一輛車,奧拓問世,在嘗到甜頭后隨即與福特、馬自達、DS深入交流。

當時大陸品牌都還在處于如何造車的低谷中,東拼西湊、同一系列的三菱老舊技術扛起大部分車企,長安背靠合資取得了長足進步,不過,雖擁有眾多合資車企撐腰,但它與同樣的其它國企發展理念截然不同,以市場換技術為自己獨立發展奠定基礎。

在發展合資壯大自己的同時,不忘民族使命感,不斷吸取合資先進經驗,隨著自己一步步壯大,銷量和地位都不斷攀升,而曾實力非凡的合作車企,則相繼淡出視野。

在長安逐步發展微型車、商用車及轎車的時候,并擁有相當的市場占有率時,作為民營車企的吉利才剛有苗頭,相比國企吉利的路要更坎坷,只能依靠人生贏家李書福四處出擊,逆向研發、收購,如今也算是小有成就。

坦率的來講,吉利在10年前與長安起頭并進時,它幾乎是大陸比較差的品牌,直到2003年還在以“汽車就是四個輪子加沙發”的論理造車,雖然早年間也拼湊過不少讓人留念的車型,以價格壓倒不少生機盎然的車企,但在故障及耐用上,讓不少人都吃了虧,沒有任何技術造車。

不過從企業本質出發,雖然吉利早年間表現比較差,同一技術復制多款車型,并且質量還不怎么好,但相比長安可能會更有發展潛力,在品質上會更有責任感,吉利一旦功敗垂成,意味著滿盤皆輸,而長安的結果就不徑相同。

隨著吉利不斷折騰,運用民營資本運作,在長期輿論的下壓之下,收購成為了吉利抵御技術不足的手段,沃爾沃、DSI、戴姆勒等,并加以造勢,從質疑聲中成為了大陸最大的民營車企。

從沒有技術越級與長安等實力不俗的車企旗鼓相當,從市場表現來看,長安單款銷量最好,而吉利則善于全面開花,長安CS75PLUS就是比較熱銷車型,算得上長安目前主力車型,從近一年銷量榜單來看,31.3萬輛的銷量在自主行列中排名第三,博越緊隨其后,而作為家轎新星吉利星瑞,年銷10萬輛左右,次于長安逸動。

除此之外,倆品牌由于車企走向不同,在產品布局上有著較大差異,長安在SUV領域有獨到之處,CS家族幾乎都是熱銷,而吉利僅博越和繽越能夠有不錯表現,但在轎車領域長安也只有逸動獨當一面。

而在高端領域,長安顯得有些力不從心,雖然推出了UNI系列,并在上市之初一度高漲,外觀及藍鯨動力都惹人一度叫好,但似乎與率先布局的領克相比,長安布局高端有些落后了,通過產品陣營依次敘述低端帝豪、品質星瑞、高端領克,并且國人愿意買單的次數也是顯而易見,從能夠在競爭激烈的高端局中獲得地位,長此以往來看,吉利會更有兩把刷子。

長安PK吉利——三大件技術難分高下

不少人對長安和吉利三大件技術可能都表示置疑,長安雖然最早造車,但始終沒能力擁有獨立自主權,很長一段時間都依靠合資襯托,而吉利不僅起步晚,除了營銷仿佛拽在手里的技術還沒長安底蘊深厚,怎么就難分高下了。

十年前吉利說有技術可能真是尬吹,論造車資歷的確還不如長安,但隨著與沃爾沃聯姻之后,找準發展路線,在三大件技術上也跟上臺階,如今長安與吉利在核心技術上都旗鼓相當,處于大陸普遍水平。

稍懂車的人買車考量最多的還是三大件,畢竟是一臺車的根本,關乎著后期省不省心,耐不耐用,這也是不少車型上市之初車企都會放大宣傳的賣點,例如合資廣為人知的阿特金森循環、可變氣門升程,大眾TFSI、豐田的VVT-i、本田的i-VTEC等,一開始就從思維中獨立出來,想要表達技術有多先進,底蘊有多深厚。

而在這一點上,長安類似在走奇瑞老路,從印象中給人留下技術好,有實力的金字招牌,提及發動機長安就在腦中縈繞,藍鯨動力是長安苦心經營多年來最有價值的成果,歷時6年沉淀,填補了長安從無到有的局面。

長安藍鯨發動機,雖然上市不久就被多人調侃“虛鯨一場”,但它的可靠性卻并不虛,200小時發動機不停歇運轉測試,而如今又開始了240小時實際道路測試,雖然明眼人認為這是搞噱頭,但至少大陸敢做,不僅可以改變國人對大陸不信任的思維,也可以表明長安發動機不差不虛,合資車很厲害,除了宣傳虛無縹緲的技術,實際測試也只有憋著,怕出問題,不是嗎?

這套藍鯨系列發動機它采用了雙VVT可變氣門正時、350Mpa高壓燃油直噴、雙渦管電控增壓、缸體平行冷卻技術等,熱效率高達40%以上,2.0T最大功率171kw,最大扭矩360N.m,在1750轉左右即可達到峰值扭矩。

尤其在NVH、耐久性、減摩擦等方面著重優化,遵循發動機三大原則,既要動力好,又要油耗低,還要穩定耐用,從數據上來看這套2.0相比主流品牌都高下立判,大眾2.0T最大功率137kw,豐田2.0T最大功率162kw,長安藍鯨都還不錯。

談起吉利可能多數人都認為除了營銷,宣傳造勢外,自己沒有任何技術,由最初逆向研發大眾EA888的1.8T和豐田1ZZ-FE,1.8T和1.5T發動機,不僅油耗高,動力匹配不好,還經常發生小毛病,相較于國企長安,吉利總喜歡打擦邊球。

但不得不說吉利抓得一手好牌,如果此前宣稱吉利技術有多好,我認為同樣是宣傳手段而已,但自從收購沃爾沃之后,營銷+技術雙豐收,讓吉利發展更順利,其2.0T發動機比任何車企都要來的容易,在沃爾沃的調教下,曾表現不足的地方也稍有改變,至少油耗降低了。

有人認為吉利山寨成名,長安自主研發將技術鎖在手里,更可靠,沃爾沃還是噱頭,但事實并非如此,我認為吉利通過拉攏沃爾沃來獲取技術份額,這不得不說是如今大陸在先進技術上匹配不足的又一導師,汽車是復雜的工業品,大小零件3萬多個,稍有不慎帶來的將是年復一年的重復試驗,而沃爾沃的技術注入,將給吉利帶來較大變化,領克就是典型。

吉利2.0T發動機采用沃爾沃1:1打造,熟知的家轎黑馬星瑞就有搭載,2.0T最大功率140kw,最大扭矩300牛米,與沃爾沃S60搭載的同款發動機,雖然可能調校不同,但在關鍵技術上依然一絲不茍,兩款車型在實際駕駛中區分感受都不太明顯。

這款發動機與長安2.0T相比從數據層面來看稍有遜色,但在開兩車感受時,星瑞給人更加靈活暢快,發動機更線性,這可能與搭載的變速箱有關,并且吉利畢竟擁有沃爾沃技術加持,雖然沃爾沃發動機還不具備先行性,但畢竟還是主流豪華品牌,可能再差,在工藝和調校上的打磨也會更精進,與大陸長安相比更有壓倒性優勢。

根據2019年大陸汽車質量網對大陸汽車質量投訴量分析,針對發動機的投訴風險評估指出,歐美車發動機發生故障的等級較高,日韓系發生故障等級較低,而大陸處于居中,也就是說大陸發動機質量雖趕不上日韓系,但也在歐美之上,是比較靠譜的。

變速箱是大陸車痛點:

俗話說“好馬配好鞍”,好的發動機我們有,并且性能還不錯,一臺車想要好的動力,不僅只靠發動機,沒有好的變速箱依然發揮不出它極致性能,這是目前大陸車所面臨的一道坎,長安擁有熱效率高達40%以上的藍鯨動力,吉利有沃爾沃加持的發動機,但能夠拿得出手的變速箱卻少之又少。

即便長安和吉利都有各自的配套變速箱廠,青山和DSI,但似乎依然不能打破變速箱不足的天花板,這主要還是大陸對變速箱不夠重視,國外技術的層層封鎖,想要自主研發比較困難,并且大陸生產配套機床及工藝還不夠精進。

同樣的零部件在精度上都有偏差,例如曾我所在的變速箱零配廠,機床還大多是十年前比較老舊的產物,僅局限于有能力生產,翻翻大陸變速箱史,幾乎各家車企都能制造,但能自給自足的車企并不多,故障率不僅高,而且換擋邏輯混亂,油耗也難以控制,得不到消費者認可,甚至有的車企自己也不太好意思用。

據某數據統計,在大陸數以萬計的車型中,自主變速箱配套率還不足5%,大部分都依靠進口,不過好在大陸車企都還比較靠譜,對于消費者來說,無論是進口還是自主,只要可靠其實都沒太多關系,買來的變速箱和合資車型都沒差別,單從變速箱質量上來講,還值得信賴。

長安就是其中比較典型車企,雖然手握大陸比較有實力的青山變速箱廠,但仿佛始終提不起自信來,由于AT變速箱被專利封鎖,國人又比較迷信AT,認為在三大變速箱中僅有AT可靠,那長安就傾近消費者,下血本采購,要知道AT變速箱的造價可不低,但在匹配上就不盡人意,反而有禁錮藍鯨性能的意思。

而吉利這些年一直靠著刷副本,不僅擁有沃爾沃,DSI變速箱也收入囊中,在沒有沃爾沃之前,吉利自主6AT也比較撓人,換擋頓挫、反應延遲,內部單元易損壞,在穩定性上基本不達要求,而如今有沃爾沃指點,雖然沃爾沃在變速箱領域同樣造詣不夠深厚,但作為老前輩,至少經驗和閱歷還是很有實力的。

不管是雙離合還是AT如今都有比較大的提升,從星瑞用車感受來看,穩定性及換擋順滑度不會遜色大眾雙離合,并且吉利所謂營銷專家,順應市場也是合乎常理,在高端車型上依然搭載AT。

在有沃爾沃調校和匹配下,使得吉利發動機和變速箱能夠融合的比較不錯,更容易發揮經濟性和最佳性能,但僅論可靠,長安和吉利都比較不錯,差別在于匹配。

底盤質量有進步,行駛質感較一般

僅看底盤框架別以為就幾根棍子支棱,相較于發動機和變速箱結構要簡單很多,但其中蘊含的奧秘卻比他倆學問更大,發動機和變速箱僅考量個體,而底盤要考量整車任何部件的配合,行駛品質好不好還要看底盤緊不緊湊,往往一個不起眼的膠墊片或者細微的鋼鐵不光潔,都能制約整車品質。

十年前大陸車出現異響,結構性斷裂屢見不鮮,一直以為是大陸車偷工減料,沒有技術一味的模仿逆向研發,可對大陸車正真了解后發現,其實大陸車用料一直都很扎實,缺的是技術與工藝達不到。

車架沖壓技術不足,鋼材強度達不到,導致整車強度不足,在激烈駕駛或長期行駛爛路,導致結構連接曠量變大,周而復始造成行駛品質差,還不耐開。

早期的紅旗H5逆向研發馬自達,吉利博越和長安CS75模仿豐田RAV4,這些合資車結構設計相對簡單,幾乎大部分車型都能“抄”,但始終是抄來的,并不適用于完整配套車身部件,導致品質不達標,不耐用。

隨著大陸實力提升,積累一定經驗后,各車企都在逐步彌補不足,如今也還不至于落得還要靠“抄”來提升實力,例如長安如今有了與合資同工藝的模塊化產區,P1-P4平臺的遞進,在整車調校、車身質量、底盤濾震上都有較大改善,從長安CS家族來看,如今質量和整體性都越來越穩定。

而吉利同樣在沃爾沃共同努力下,衍生了CMA平臺架構,不僅是星瑞在此產出,沃爾沃S60也同樣如此,擁有沃爾沃吉利等同有一塊跳板,目前吉利高端車型都來自CMA平臺,提升行駛品質與車身剛性的同時,使得整體駕控水準也在趨于“歐系”,在星瑞、領克上都有體現較高品質。

綜合這兩款車型的行駛品質來看,我認為與沃爾沃共同打造的CMA平臺,星瑞的表現會更好一些,整體性和行駛感都很有高級感,對一些余震和顛簸處理的都還不錯,而長安CS75PLUS在行駛質感上仿佛有些欠缺,駕駛起來總感覺還差點什么,也許是過彎還給不到十足信心。

此前長安的高端車型UNI-K在麋鹿測試中就險些翻車,極限變道上,底盤整合強度和貼服性還是不太精進,雖然在發動機和變速箱上給人可靠表現,但底盤依舊沒汲取合資經驗,還不具備先行性,如若長安在變速箱+底盤能夠有較大長進,那么長安還真無話可說。

長安PK吉利——故障率反應整體質量

對于普通人來說,買車就怕后期不省心,更何況曾大陸留下不靠譜的印象,對于個例人云亦云的推薦畢竟有限,你說好并不代表都好,但對于投訴量來說,任何瑕疵及缺陷都將呈現,從中能極大的反應出長安與吉利在那些方面質量好,那些方面誰又有優勢。

首先依次對長安和吉利主力車型對比,長安是國企,并且吸取了眾多合資經驗,在發生故障率的占比上它是最低嗎?顯然不是,人無完人,車也如此,投訴量也還看對后期用車有沒有較大影響,是否能接受。

長安CS75PLUS近一年來的投訴量為206起,在大陸車型投訴中排名稍靠后,其中老款車型涉及到最多的還是車身附件及電器影響,例如影音系統故障、車載互聯故障,不少車主反饋車機系統比較難用,一套高清屏有些成為擺設,而門窗異響,車身生銹、變速箱頓挫等也是頻發。

而發動機出問題的概率還比較低,幾乎可以做到少故障,相比合資大陸算是比較可靠的了,但生銹問題這顯然并不是工藝不夠,生銹一直伴隨大陸車成長,但對如今工藝來說,我認為這是車企還不夠重視,也許多過一次電泳也不至于落得還甩不掉的老毛病,對于這一點長安應該重視起來。

長安逸動、UNI-T及CS35等車型,同樣與CS75PLUS患有相同病癥,發動機可靠,但車身附件及變速箱還不夠具有先行性,投訴量依然位列前茅。

吉利近一年來的投訴量居高不下,依然以博越和帝豪等暢銷車型為主導,由于星瑞短期上市,目前還未見其較大故障,但據反饋品控上依舊是老大難,油箱異響、漏水成為通病,讓人不得懷疑是設計缺陷,而從領克家族2.0T來看,出自CMA平臺的產物涉及到三大件不可靠問題比較少,由此判斷,吉利這套2.0T及整車架構,并非打著沃爾沃旗號故弄玄虛。

而表現在博越和帝豪上的就明顯差別,博越近一年來投訴量341起,涉及到問題較多的有發動機異響,變速箱頓挫異響、車身附件及電器故障、油箱異響等,不少車友反應,油耗還比較高,不得不說這套1.8T+6AT的博越雖然在沃爾沃的協同下有進步,但相比CMA平臺下的產物,始終還有待考量,帝豪同樣如此。

從以上投訴量中可以看出,大陸雖然起步晚,并且在各項整備中還不具有先行性,但相較于合資頻發的發動機投訴,要好不少,長安整車保修3年或10萬公里,而吉利領克推出了首任車主不限年限/里程質保,與合資相比,更容易讓消費者得到稱心如意的后期用車,合資雖可靠,但近年來降價保量降品質,已經逐漸流失優勢。

大陸車目前質量不可靠的是并不是發動機,變速箱,都已經能夠站在頂端俯瞰合資,但在匹配和調校上還有待提升,用料是好,但還沒更好的兼容發揮特性,而在整車品控上,大陸車幾年一直以科技軟實力致勝,但由于過多的配置可能注重了堆砌,還沒想好后期故障及維護,在整合上也還沒掌握好尺度。

同時吉利和長安都面臨同樣問題,那就是服務質量差,服務和車企質量環環相扣,例如吉利博越在投訴量中涉及到最多的可能還是服務流程不完善,4S店宣傳和實際到手可能是兩碼事,這一點我也深有感觸,買車時銷售都溫文爾雅,態度熱情,但當交過定金或者拿到車輛后,在期間出現種種問題,也都比較敷衍了事,如果4S店服務能達到合資的針對性,那么大陸車將受到更多人青睞。

寫在最后

其實不管是長安還是吉利,這幾年的發展都代表了大陸最高水平,起點幾乎相同,在三大件領域都有各自優勢,質量普遍都不會太差,雖然制約發動機的軟實力,還不具有先行性,與合資有較大的差距,但從品控及故障上來看,至少能給足信心。

長安這幾年不斷吸收合資經驗,并傾向市場體諒國人愛好,用最好的AT變速箱襯托,但缺少好的整合技師,從長此以往的用車感受上來看,可靠性比較不錯,而吉利近幾年抱有沃爾沃,幾乎缺什么補什么,在高端產品的可靠性上還能形成壓倒性優勢,論綜合水平,吉利顯得更容易造成市場沖擊。

1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長安還是很可靠的。吉利我沒有用過,不宜評論。

  2. 吉利博越的6at變速箱有問題 基本上五萬公里大修 我和我弟的現在就在大修

  3. 到底該買哪個,沒聽明白啊

  4. 感覺小編對車研究的還挺深的,不知道現在大陸品牌里,哪家的質量和口碑更好一點。

  5. 長安發動機和拖拉機一樣響。

  6. 百年福特,毀于長安,吉利汽車,開著一般。要是我說,倆🚗車不占。我要買車,合資首選

  7. 2015版悅翔v3,5年4萬公里,小店保養。換了4個胎,其他正常。

  8. 吉利的小毛病太多了

  9. 2014年4月買的吉利帝豪2013款EC715,到現在7年5個月,換了三次雨刮器,昨天換了近光燈,沒有出現任何故障。

  10. 長安汽車品質有保證,吉利背靠沃爾沃技術有底蘊,論產品質量都半斤八兩,你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