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混動在全球混動汽車之中處于什么水平?跟特斯拉相比怎么樣?

先說答案:比亞迪的混動技術全球頂尖,而且至少領先其他車企兩代。

是不是感覺不太適應?我們汽車工業不是起步較晚嗎?大陸車連合資都不如,還和全球比?比亞迪全球銷量多少?難道全世界的消費者都是傻子?

你可以瞧不起大陸車,可以瞧不起大陸技術,但是別瞧不起你自己。別一說大陸你就嗤之以鼻,覺得不如國外,這是骨子里的自卑!咱就事說事,不吹不黑,說比亞迪的混動技術在全世界范圍內是什么水平——咱公正客觀地說,那就是所有人的爸爸。

公正客觀,咱得拿點干貨,我從兩個角度來說——你把有色眼鏡摘下去,自己去分析判斷,是不是這么回事?

從車的角度,我們拿車說話

我跟你說缸內直噴,跟你說可變氣門正時,跟你說分層燃燒——沒用,一句話就懟回去:百公里幾個油啊?零百加速幾秒啊?你說你這車用了八百個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有七百個是獨家專利,結果百公里加速13秒,一腳油門油箱里來個小漩渦,那也白扯。什么技術都是假的,別紙上談兵,咱拿車說話。

秦Plus DMi,百公里3L油,誰能做到?別的都不論,說省油大家都能想到日系的雙擎,是挺省的,像是卡羅拉和雷凌,百公里4L油問題左右,有時候表顯油耗也能達到3L,但是卡羅拉和雷凌是什么樣的動力水平?秦Plus DMi 百公里加速能做到8S,在燃油車里算是動力絕對優秀了。

而卡羅拉呢?百公里加速得12S吧?我們都有這樣的常識,想要省油,你油門最好柔和一點。人家卡羅拉油門到底也就是秦Plus油門柔和的水平。更何況秦Plus 是可以純電行駛的,售價比卡羅拉還要低!動力比你強,油耗還比你低,你說誰的技術更厲害?

再拿出一個,漢DM,一款中大型轎車,百公里加速4.7S,百公里實測油耗(不充電)在6L,而且還可以在市內當純電車開。純電后驅,混動四驅,售價只要22萬起,不說外觀內飾,全世界范圍內,30萬以內,你能找到一款性能類似的嗎?別說30萬,50萬以內,沒有!動力達到5秒內的中大型轎車就沒有50萬以內的。要說兼顧動力和油耗兩方面,不用限制價位,哪怕一千萬的車也沒有能做到的。

總有人說我是比亞迪的托,我們用車說話,用事說話。人家比亞迪做到了,漢DM不是我吹出來的。

同級別賓士E級也有新能源,純電續航50Km,百公里加速6.4S,單電機前置后驅。售價高達51萬,夠買兩輛漢DM高配了。

寶馬5系新能源,百公里加速6.7S,一樣是單電機后驅,純電續航95Km,售價50萬。而且動力電池大規模故障,一個400人的車友群里,200人以上換過電池,有人一個月換過4次,最快有一個禮拜就壞了。

奧迪A6L新能源是四驅,百公里加速6.7S,純電續航54公里,售價也要50萬。

來,讓你說,你說比亞迪的混動技術是什么水平?賓士寶馬奧迪,他們也跟著做插混了,為啥不把動力弄得更強一點,純電續航里程弄得更高一點?是因為成本所限嗎?是因為不喜歡嗎?

很簡單,技術不行!

其實BBA推出插混車型就不是讓你們買的,就是為了混個臉熟!說句不好聽的,那算是改裝車,就在變速箱的傳動軸上加個電機,把純電作為一個檔位,然后找地方塞個電池。你純電行駛,相當于變速箱掛上了純電檔,那邊機械檔離合。如果是混動狀態,則發動機輸出功率,同時也可以給電池充電。開是沒問題的,不過這是比亞迪DM1.0的技術,無法將電機和發動機整合起來,實現1+1>2的效果。以5系為例,2.0T的燃油版,高功率都能達到百公里6.9S的加速,而加了一個420牛米扭矩的電動機之后,卻沒什么實質性的提升。大家想這是為什么?還不是混動技術不行嗎?

比亞迪到DM2.0時代就能爆發出4.9S的百公里加速了,你想想賓士寶馬的混動是個什么水平?要知道這都是全世界頂尖的車企啊,被比亞迪秒的連渣都不剩。漢DM是DM3.0的技術,現在DM4.0的秦Plus 超級混動就要上市了。算起來比亞迪插混技術要領先于BBA三代!說爸爸都差輩兒了,應該是阿公,是祖宗!

從技術角度說:

總說大陸汽車工業起步較晚,但是在插混領域,比亞迪是量產車的鼻祖!早在2008年,那時候國家對新能源的補貼都沒有全面展開,混動當時只有豐田的普銳斯。比亞迪推出了第一代插混車,F3DM。不過因為當時成本降不下來,這臺車的起售價要15萬!所以根本也無人問津。F3DM可以看作是一款試水的產品,并沒有大規模的投產。

DM2.0開始,設計思路就是要走性能路線,改變市場對比亞迪低端的印象。他們也做到了:秦DM百公里5.9S的直線加速成績,直接把高爾夫GTi干翻,那時候同價位秦DM就已經無敵了!不過有一說一,早期的秦DM也存在著設計缺陷,變速箱的故障率很高,在DM2.0時代,第一個相對成熟的產品是唐,542戰略就此打響,百公里加速5秒內,全時電四驅,油耗2L以內。

唐上市,無疑給車圈投下了一顆炸彈。你猜,什么豐田、大眾、賓士、寶馬的高層,他們全球布局,會不會有一個部門叫做戰略資訊部?會不會有人把比亞迪唐的資料遞到總裁的桌子上?這些國際車企老總看到這份報告的臉色是什么樣的?

在當時要讓SUV百公里加速進入5秒不是不可能,80來萬的寶馬X6,3.0T的L6發動機還差點意思,得是4.4T V8,530馬力的寶馬X7才能與之一戰。X7多少錢?不算購置稅,裸車價160多萬,全辦齊了200萬打不住。而唐呢?25萬最高配落地。

你要是寶馬的總裁,我就問你慌不慌?

和你說,全世界知名車企的高層嘩然!都特么瑟瑟發抖,慌得一批!這玩意出來了,咱車還怎么賣?郭德綱講話了——大家伙都在這蒙事呢,那邊來了一個會說相聲的,咱不把他弄死咱怎么辦?

怎么辦?那就齊心協力黑比亞迪唄!眾人捧柴火焰高,所以每到比亞迪一發布新車,總會有幾輛車著火。不得不說,這些車企的營銷還是很強大的,也加之比亞迪的營銷水平太差勁。結果各大車企的水軍很成功,很多人以為插電式混動只能插電行駛,不充電就不能買。連汽車發動機變速箱的原理都不懂的汽車小白也知道比亞迪不能買——你現在省油,等你換電池的時候就哭了,一個電池好幾萬呢!不懂發動機的人他能想到電池的更換成本問題,就問你詭異不?

加之唐的售價超出了大多消費者的承受范圍,所以DM2.0的唐也沒火起來。不過從這開始,比亞迪的口碑出現了嚴重的兩極分化,喜歡的是真喜歡,奉之為神!而不喜歡的深惡痛絕,聽名字就頭暈惡心,感覺被罵了一樣。其實你細觀察就會發現,捧比亞迪的大多數車主,而黑比亞迪的,大多數沒開過比亞迪的。

我承認,我也是車主,開的就是一代唐。

時間到了2018年,DM3.0的唐二代上市了,大眾總裁穆勒親自飛到上海,去試駕唐二代,要不是超速被拍下來,我們根本不知道有這個插曲。大家想一想,如果大眾也像你們那樣瞧不起比亞迪,他會特意跑到大陸來試駕嗎?是大眾的總裁懂車還是你懂車?我說唐出來之后全世界車企高層都慌得一批,你覺得這個推論有沒有道理?

你們想,為什么賓士要主動找比亞迪合作,成立合資品牌“騰勢”,為什么豐田也要找到比亞迪,合資建廠?合作必然是要共贏的,取長補短,他們看上比亞迪什么了?名字?LOGO?品牌影響力?或者他們是來扶貧的?你自己推敲,比亞迪有什么是他們沒有的?只有一樣,技術!三電技術!插混技術!

在DM1.0時代,全世界就只有比亞迪一家推出插混車。而今天呢?賓利、保時捷、路虎、林肯、BBA和大眾……包括以前就玩混動的本田和豐田,韓國的現代和起亞,美系的別克和Jeep,還有一眾大陸品牌。但凡正經造車的,都推出了自己的插混車。

前面說了,像是BBA,那插混車真就不是為了賣的,就是為了混個臉熟,做個試水。為什么?因為他們害怕在插混時代來臨的時候被淘汰!

這么說吧,說混動技術,比亞迪說第二,不僅僅是沒人敢說自己是第一的問題。甚至前十名都是空白,第二名只能站在第11的位置。看著比亞迪一騎絕塵,獨領風騷!

而且,這個優勢建立起來,其他車企很難追上,因為在他們面前的是一道道專利形成的技術壁壘!之前你們是怎么卡我們大陸車的脖子的?現在如數奉還!

而插電式混動和燃油車有區別嗎?燃油車能做的事情,插混車都可以!沒有續航焦慮,也可以不充電。同價位擁有更強的動力,更低的油耗!可以這么說,現在插電式混動已經完全可以取代燃油車了!只要預算夠得著插混,燃油車都沒有任何優勢!

總說我是比亞迪的托,沒辦法,插混對比燃油車是技術的迭代更新,是一次質的飛躍。可是在插混領域真沒人是比亞迪的對手,我能怎么辦?我也很絕望啊!

說我是比亞迪的粉絲我承認,但我絕對不是死忠粉,我也希望有另外一家車企能達到比亞迪的技術水平,和它競爭,和它分庭抗禮。也只有這樣,我們終端消費者才會受益,只是現在,其他車企還真的差得遠,以后能和比亞迪較勁的或許是兩田,或許是長城吧。

最后說一下特斯拉和純電市場

特斯拉人家一直在玩純電,手都沒沾過機油。所以混動領域沒它什么事。

本身特斯拉和蔚來、小鵬一樣,也屬于美國的造車新勢力。而美國消費者更加愿意接受新鮮事物,消費能力也更強,加之資本市場的看好,特斯拉做起來了。很牛,咱得承認!現在人家市值全世界第一,而且遙遙領先。

技術層面,特斯拉并沒有自己的三電技術,不過在資本的加持下,這些似乎都不是問題。有錢就有了一切,特斯拉是任何人都無法忽視的競爭對手。像是它發布的無極耳電池(當然,也有可能是給資本市場講故事,不久前廣汽埃安不也講過嗎?)收購Maxwell布局電池生產線,其實都是在修煉內功。

然而特斯拉的產品并不值得購買——你有這個經濟實力,可以把車當成玩具來玩,那沒關系。如果你積攢了多年的積蓄想要買一臺車來解決全家的出行問題,我并不推薦特斯拉,包括所有20萬以上的純電車型。理由也很簡單,你現在花大價錢買的,依然是一個不成熟的產品。不成熟的產品不值得你花這么高的價錢。

所以,比亞迪和特斯拉代表著兩個時代,比亞迪的時代已經來臨了。在純電車完全取代燃油車之前,插電式混動要先一步取代燃油了,因為它是最完美的過度。而純電時代,老大還是不是特斯拉還說不準,誰先能掌握核心技術,在電池研發方面實現質變的突破,先必將搶占市場的先機。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