饋電油耗3.8L!網傳比亞迪DM-i總成僅1萬/套 核心原因曝光

對于一輛PHEV車輛來說,不充電時的饋電百公里油耗3.8L,百公里加速只需7.3秒,以這個動力油耗水平來看,目前能夠達到此水平的比亞迪DM-i混動系統,已經來到了全球第一梯隊水平,

同時,車輛還有能夠驅動車輛純電行駛50km和120km的兩款大電池,滿足不同出行需求。

這還不是最可怕,更夸張的是,這樣的車還很便宜,搭載比亞迪DM-i系統的首款車型,比亞迪秦Plus,將在3月8日正式上市,此前公布的預售價僅為10.78-14.78萬,起售價甚至比日系車中兩田的油電混動還有便宜不少,

那么掌握了油電混動時代“最強王牌”的比亞迪,又是如何把成本把控做到極致的呢?今日,有網友上傳的一份關于“比亞迪成本控制的調研紀要”,或許能夠說明一些問題,

據其介紹,比亞迪在設計DM-i動力方案的時候,核心原則之一就有成本把控。工程團隊把離合電機更換為油冷電機,效率提升同時,帶來可觀的成本下降指標,

此前的55kW電機,如今可以標定到70kW,而且油冷電機制造工藝相對沒有那么復雜,材料成本也相交不少,同時離合器的成本能壓縮至200元,

生產成本:比亞迪不追求自動化產線,除了終點線之外的電機自動化之外,變速箱等都是半自動化,帶來可觀的成本下降空間。

舉例來說,國外廠商建立自動化產線花費2、3千萬元,比亞迪產線僅為2-300萬元,手工線成本只有30萬元,用人工復檢保證品質。

當初國外評估后認為無法做到與比亞迪競爭,想要收購比亞迪電機和電控工廠,但是沒有成功。國外認為比亞迪成本壓縮太狠,

國外經驗都是先賺取超額利潤,然后再通過產銷量擴大來把成本平均壓縮下來,而比亞迪則是直接把所有利潤砍掉,保留公司最終的利潤基本點,以“白菜價”出售,國外評估團隊認為不可思議。

內部供應商,把成本垂直整合下來,但是是一把雙刃劍,銷量好的情況下,成本可以內部壓縮控制,但一旦銷量不好,則所有的積壓庫存、設備折舊風險,全部由自身承擔。

而比亞迪選擇了前者,EV或者混動車型的供應,幾乎全部都有弗迪動力供應,因而弗迪動力的風險較大,但是比亞迪為長期看好本公司的銷量增長情況,因而選擇承擔風險,

成本競爭問題:在未來混動車輛競爭時代,如果長城或者大陸其它同類型企業,達不到比亞迪DM-i動力1萬元/套的水平,比如比亞迪65kW的驅動電機,如果其它廠商做不到1700元的成本,他們將會沒有任何優勢。

目前,大陸主流車企的競爭,就是核心技術與成本把控能力的競爭,目前長城也已出了DHT混動,但是在混動領域,比亞迪還是走在了最前列,

同時,比亞迪目前1個月1萬套的銷量,已經把前期研發模具費用賺了回來,之后賺得是純利,如果保持在月銷量6千套以上,就不會虧損。

并且,別的公司很難與比亞迪競爭,因為要想參與混動技術,需要擁有電機、電控、變速箱所有技術的合計,而且控制成本,利潤攤到很薄的情況下才能與之競爭。這些高成本壁壘,也對其它公司是一種挑戰。

行業降本方式:電機轉速提升,會帶動體積縮小進而降低成本;電壓平臺下降到300V左右,或者上升至800V以上,降低電纜成本。

電控IGBT的成本占比約一半,也存在降本空間。同時當前比亞迪的電池工廠,因為磷酸鐵鋰電池成本會持續下降,也能繼續降本。

正是以上多重原因,導致比亞迪在經過多年技術積累后,在技術和成本方面,對當前的混動車型形成“降維打擊”,按照目前的市場環境看,比亞迪秦Plus還沒有上市,就已被不少消費者看做是,日系油電混動的“終結者”,

而且,在多次的實際測試中也證明,饋電狀態下的比亞迪DM-i混動系統,油耗和動力性沒有出現與官方號稱的背離情形。由此,我們不由得期待,比亞迪DM-i系統上市后,能否真的改變當前大陸的混動車型競爭格局?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