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巨頭影響了小菜販的生計?


賣菜者 一直都挺有尊嚴。

作者 | 萬德乾

出品 | 36氪-未來消費(微信ID:lslb168)

幾天之前,一篇標題大概為《互聯網巨頭正在用資本奪走無數菜販的生計》的自媒體稿子,傳播較廣,刺激了一部分人的共鳴感,刷了不少存在感,

但是,非常遺憾,此文無論從寫作水平、觀點推理、案例證據引用、結論指向,都是一篇非常糟糕,甚至非常惡劣的一篇稿子,唯一慶幸的是,今天這個微信公眾號轉載頻繁的輿論環境,除了除了個別知名媒體轉載,其他幾乎所有主流媒體,都沒有理睬此文。

由此說明,整個互聯網輿論環境,依然存在一個各種觀點、資訊在自由碰撞下可以良性矯正的正能量機制。

我們這里需要就此文一些事實而非的觀點和證據,予以一一駁斥。

此文開頭就說自己最近在互聯網社區團購平臺買菜拿到補貼,收獲便宜,并且一一點名了興盛優選、十薈團、美團、滴滴、拼多多、阿里、京東、字節跳動。然后話鋒一轉,說作者的夫人趕緊提醒他,還是去周邊賣菜小商販那里買,小商販不容易,起早貪黑討生活。順便舉例了一個極端案例,即武漢一個菜市場對賣菜者的年齡規定,

此文一環套一環,開始奔放的繼續推理,接著說社會要多樣化,大資本賣菜就是與小民爭利,大資本不能這么干,而互聯網巨頭作為大資本代表,是在市場紅利挖掘殆盡,沒有什么增長,才不得不屈尊做起賣菜,這種在作者看來很低端的生意。作者一個勁的把賣菜形容為低端生意,就是為了一個勁強調,互聯網巨頭不應該和小民才做的低端生意搶飯吃。

作者繼續一環套一環,開始把代表先進技術的互聯網公司,應該要創造可以養活人民,維護人的生存權、構建和諧社會,這些宏大社會目標掛鉤了,

作者還不滿足,直接放出大招:說當前社會福利制度不能讓人過上尊嚴生活,技術進步和效率提升要和民生相協調。當然,社會福利尊嚴,還不能滿足作者的目的,此人用詞越來浮夸到要“沖出亞洲、走向世界”。開始出現“互聯網巨頭,應該干點有利于人類發展和未來的大事,”

好家伙,小民、社會和諧、社會福利、尊嚴、科技進步、都承載不動此人的內心,必須搬上“人類”這種僅次于宇宙的宏大詞語來說事了,

對了,稿子通篇沒有任何客觀真實數據引用,沒有具體案例論證,沒有走訪調查。甚至,此人寫的全文里,都沒有一個字,來自他心痛憐憫的小商販,但凡此人勤快點,走出門去跟他心痛憐憫的小商販——就像他夫人提醒他家附近就有賣菜小商販,他怎么不邁開腿,去跟人家聊兩句,聽聽人家賣菜的人怎么說,然后再寫進稿子里呢?

這個稿子甚至會給人這種感覺,我們的漢語詞匯量的發展,已然跟不上作者內心的膨脹,大家平時說話的語言,真的沒法滿足此人的表達欲望,

買菜吃飯嘛!整那么多和諧、社會、尊嚴、人類的厲害詞,有什么意義呢?極力描繪賣菜群體有多可憐?互聯網公司有多可惡?還是直接亮出武器要挑撥社會階級矛盾?

沒那個必要吧!這里,提煉此文幾個嚴重BUG,給予一些符合客觀真實情況的資訊:

1、沒有今年社區團購火爆之前,其實互聯網公司早就賣菜了,早就通過一輪輪測試驗證生鮮電商化的可能性,非常詭異的是,根據首都經貿大學部陳立平教授的研究,其實生鮮電商打的最猛的一線城市,這幾年生鮮購買量整體還稍微下降了。難道,互聯網巨頭來賣菜,沒有搶小商販的生意,反而把賣菜這事搞砸了?答案顯然不是,來自國家統計局和農業農村部的權威數據顯示,大陸居民的蔬菜生鮮消耗量,一直都在穩中增長,而且越來越向品質、營養的中高端生鮮靠攏,陳立平教授自己也明確表示,一線城市生鮮購買下降,純屬家庭外出就餐率提高了,說白了,每個人都沒少吃飯,就是吃飯方式有點從賣菜做飯向外出下館子轉移了。

2、大陸城市居民的賣菜者總量一直沒有什么變化,但是從業者群體本身的進進出出,一直都很頻繁,而且傳統農貿市場的來客數,這幾年倒是有略微下降。不過,全社會生鮮流通的主要渠道,依然是農貿市場,占比達到72%左右,30年前連鎖超市就想干倒菜市場,沒成功,至今占比也就22%左右。至于互聯網賣菜,不好意思,發展接近10年了的至今市場占比,大家看了甚至有點同情可憐互聯網公司。

3、大陸城市賣菜者從業者眾多,主要原因來自90年代,大陸城市居民買菜其實非常困難,各地政府多年來是花了大力氣,出臺了一系列“綠色通道”政策,竭力才構建起這么發達的菜市場買菜渠道。大家應該聽過一個很久的民生工程“菜籃子工程”,就是為了解決城市居民買菜難的問題。而同一時期,出現大量農村勞動力進城自主擇業的流通高峰期,那種不想給人打工,又沒有太多技術門檻,同時不用風吹雨淋的有尊嚴自主擇業——賣菜,就是最好選擇之一,這種給很多基層勞動力帶來自主擇業謀生,不用看老板臉色,自己給自己打通的謀生之道,怎么在作者哪里,成了沒有尊嚴,甚至卑微的生計了呢?說到影響,這幾年大陸一二線城市對菜市場的搬遷、升級改造,對于小商販賣菜的就業場地,倒是影響更為直接。而且,這是寫進各地規劃方案里的不可逆進程,因為所有方面,都為了一個目的,怎么讓居民買菜更方便,讓農民在終端賣菜那里得到更多收益,讓社會生鮮流通更為高效,這是這幾年供給側改革,也觸及到的領域。

4、至于起早貪黑,這年頭“打工人”的自嘲人人都會,坐辦公室的白領過著996日子,未必有賣菜者輕松。互聯網社交媒體和新聞媒體,這么多年來也沒少關注這些城市漂泊一族的生存狀況。大家都是打工人,里面不少也是所謂互聯網巨頭里面上班的人。難道白領的辛苦是矯情,賣菜的辛苦是卑微?作者那種習慣性把一定要動手干活的人,描繪成卑微的底層人口吻,實在不妥。大家能不能好好哈拉,帶點陽光自信的心態哈拉?而且說不定人家賣菜的,并不想被說的這么卑微可憐。

5、至于說到當前社會福利不能帶給大家有尊嚴的生活,這話讓人感到悲哀。咱們大陸人,堂堂正正的大陸人,從來都是享有勤勞勇敢的民族美譽,從來都是提倡憑借自己雙手的勞動,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自己有手有腳,為什么要指望社會福利?這年頭一個人靠父母啃老、靠媳婦吃軟飯,都被身邊人唾棄鄙視,怎么到了這個作者哪里,就堂而皇之要靠社會福利呢?社會福利從哪里來?政府用稅收白給?有錢的企業無償捐贈?憑自己本事有尊嚴的掙錢吃飯不香嗎?靠別人靠社會,才是卑微沒有尊嚴吧!

6、至于說到已經有大量人的失業,這話更匪夷所思,說到失業,我們國家是有權威數據公布的,這個作者通篇沒有一個數據,就張口說大量失業,這話怕是跟政府公布的統計數據唱反調哦!事實上,每年兩會都有失業率公布,今年公布的是6%,一直還在可控范圍之內。而且,我們國家失業率可控,尤其是城市失業率可控,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互聯網經濟帶來的就業自由的程度,很好的通過靈活就業轉移社會就業壓力,可以說,大陸失業率一直在低水平徘徊,互聯網經濟是做了貢獻的。大學部生找不到工作,不是可以隨時去送外賣嘛!

7、別的產業利用高科技有所壟斷可能還可以商榷,唯獨買菜這種完全依靠線下長鏈路、重人力履約的業務,還真是高度協調民生的產業。買菜業務一旦互聯網產業化,其實一樣需要大量就業人口,這是蔬菜這種商品流通,天然的作業要求。現在,大量互聯網平臺的買菜業務部門,在北京招聘大量不充分就業的中年女性,大搞社區推廣,中年女性,因為年齡和體力的原因,一直都是就業不足的群體,互聯網買菜來了,其實釋放了大量基層人員獲得報酬的機會和權利。

8、大量事實表明,小民,反而一直都是大資本開創新賽道的直接或間接獲利者,大資本擠壓小個體的生機的事情有沒有?有的,這點韓國樹立了很壞的榜樣,但是,巧合的是,韓國那些財團,都不是依靠互聯網,改變社會消費和流通,以及居民購買便利,并且釋放大量就業機會的財團,這點,大陸互聯網經濟,對于小微群體做生意,小個體做物流,小老百姓隨便上網購物,還真是帶來全方便的進步和普惠。

9、作者最后行文放出超級大招:“社會變化太快,小民感覺被拋棄”,唉!10年前高鐵剛出來時,一堆人也是這么喊,現在呢?高鐵成為大陸新四大發明,是大陸國家出口的科技象征,是帶來社會流動便捷的工具,是很多人出行的“真香”工具,

做事要擺事實講道理,說理要充分論證小心求證,一個勁說勞動者卑微,說大資本搶飯,不僅不尊重客觀事實,也不利于真正構建我們為之珍惜的和諧共處的良好社會環境。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