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獅能認出自己的孩子嗎?如何辨認?會不會誤殺?

看過《動物世界》的朋友都知道,新獅子王趕走老獅子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為了刺激母獅發情,把老獅子王的幼崽全部殺掉,這在行為學上叫做“殺嬰”。

“殺幼”對新獅子王意義重大,因為幼獅是母獅的“移動避孕器”。如果幼崽還活著,母獅要到一歲半才會發情;但是如果幼崽死了,母獅很快就會再次發情,每一代獅子王通常只有兩三年的時間掌管獅群。為了保護后代和成長,他們必須盡快生下后代。他們沒有時間浪費在做“繼父”上,所以必須殺死前巢的后代,

記住殺幼的作用有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雄性必須殺死別人的后代,如果雄性殺死自己的后代,那將是對以前養育的浪費。就算他馬上和雌性交配,也不值這個蠟燭,那么,雄性怎么能識別出幼仔是不是自己的呢?

事實上,男性不能直接識別自己的后代,只能通過年輕的母親間接識別,如果幼崽的母親是已經和自己交配過的母獅,看幼崽的大小計算日期,感覺差不多,獅子就會推測這是自己的后代;反之,則推定不是,

事實上,在DNA親子關系出現之前,男性沒有更好的方法來判斷自己的后代。

在新獅子王入侵的情況下,新獅子之前從未接觸過母獅。他們當然可以斷定獅子群的幼崽不是自己的后代,可以毫不猶豫地捕殺,

那么,網里有魚嗎?是的,世界頂級貓科專家宋奎思特說,老獅子王和母獅交配剛剛受精,新獅子王此時剛剛進入獅子群,新的獅子王也會和母獅子交配,懷孕三個月結束,出生的幼崽中可能有老獅子王,但新獅子王根本無法判斷,只能假設整窩幼崽都是自己的,做“繼父”,給別人養孩子。

母獅的要求和獅子不同,她努力的去孕育和養育自己的后代,當然也希望自己所有的后代都活下來,母獅子并不想入侵獅子殺死自己的幼崽,但大多數時候,她無法保護它們,

但是,有時候,母獅會利用獅子認不出后代的弱點,忽悠獅子,保護幼獅。

在印度吉爾公園的一項研究發現,亞洲獅子的生活方式與東非獅子非常不同。亞洲獅子與獅子和雌性分開生活。每只獅子群有4~5只雌性,獅子團的領地大部分(65%)與一個獅子聯盟重疊,少數領地與另外1~3個獅子聯盟重疊。我們稱前者為獅團所屬的核心獅團,后者為外圍獅團。

這就帶來了殺死幼獅的風險,因為母獅領地有很多獅子聯盟,不與母獅交配的獅子聯盟可能會殺死幼獅。但是母獅看到的不僅僅是風險,還有機會。她所做的是和她周圍所有的獅子交配。

而且,獅群中不同的母獅還是有分工的,年輕和新繁殖的雌獅主要與核心雄獅交配,但壯年雌獅不僅與核心雄獅交配,還與外圍雄獅交配。

顯然,母獅這么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結果,核心獅遇到幼獅的概率遠遠大于外圍獅。所以,小獅子的任務是盡快熟悉核心獅子,防止它們傷害自己的孩子。

成熟的母獅對核心雄獅已經很熟悉了,它的目標是熟悉周邊的雄獅,進一步保證幼獅的安全。

因為雄獅認不出自己的孩子,只能從母獅身上推斷,所以只要幼崽跟著已經和雄獅交配過的母獅,就不會發生捕殺行為。

更有甚者,獅子采用共同育兒的制度,同一個獅子群的雌性一起撫養幼崽建立“幼崽園”,進一步擾亂了雄性的判斷。這樣一來,只要一只雌性在幼獸公園與一只雄性交配過,這只雄性就不會因為害怕誤傷自己的孩子而攻擊整個幼獸公園的所有幼獸,

t_1″>

這樣,年輕雌獅雖然沒和外圍雄獅交配過,但它只要把幼仔和媽媽、姨媽的幼仔放一起,就不擔心外圍雄獅會行兇了。

雄獅就不知道自己的老婆出軌嗎?當然知道。亞洲的雄獅肯定也想像東非的雄獅一樣,將雌獅作為禁臠,不讓別的雄獅染指,但環境決定了它做不到,吉爾公園環境比較茂密,不像東非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雄獅根本看不住雌獅,

而且吉爾公園獵物很缺乏,獅子以體型比較小的白斑鹿為主食,養不活大獅群,雄獅和雌獅必須得分開活動。

雄獅知道幼獅園里有些不是自己的孩子嗎?我認為它是知道的,但它無可奈何,因為誤殺自己幼仔的代價太大了,所以它勢必不敢下殺手,雄獅一輩子通常只有兩三年左右能當地主、有繁殖機會,它能在這期間養大一胎幼仔就不錯了,如果它把自己幼仔殺了,那等于自己這輩子白玩了,

這樣,對幼獅唯一的威脅就是入侵雄獅了,研究人員確實觀察到過入侵雄獅殺死幼獅、驅逐年輕獅子,但亞洲的雌獅有多個“丈夫”,當一個“丈夫”被推翻,它們還可以向其他“丈夫”靠攏,使幼仔處于它們的庇護之下,

當有入侵雄獅來傷害幼仔,無論是核心雄獅還是外圍雄獅,都會與之拼命,因此,在吉爾公園,雄獅“殺幼”的出現頻率比在東非大草原低得多,

顯而易見,雌亞洲獅的“多夫制”策略是成功的,用性將多群雄獅玩弄于股掌之間,讓它們“喜當爹”,確保了自己后代的安全,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