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城角逐,國家中心城市之爭白熱化,到底誰能勝出


文丨西部菌

第十個國家中心城市花落誰家?在區域經濟領域,它幾乎是近幾年最具話題性的內容了,而圍繞該頭銜的競爭,還在繼續白熱化。

日前,包括杭州、福州、昆明、沈陽等城市在內,多地披露的“十四五”規劃建議中,紛紛提出了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目標,

其中,福州市首次在官方層面正式提出爭創國中,而據西部城市不完全梳理,越來越多的城市加入到競爭行列中,爭創名單已經擴充到至少13個城市,它們分別是:

杭州、南京、青島、長沙、濟南、合肥、福州、昆明、沈陽、廈門、長春、南昌、烏魯木齊

13城角逐,誰能勝出?

01

從2010年《全國城鎮體系規劃(2010—2020年)》首次提出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五大國中,到前兩年成都、武漢、鄭州、西安先后入選,國家中心城市數量共達到9個。

可能在有的人看來,國家中心城市寧缺毋濫,如果繼續擴容,含金量會不斷下降,但考慮到大陸幅員遼闊,城市數量超過600個,區域發展失衡的局面依舊嚴峻,擴容無疑很有必要,

而對各大一二線城市來說,國家中心城市的含金量再怎么下降,作為城鎮規劃體系中的最高層級,它依然是當前城市競爭的絕對籌碼。

在西部菌看來,國家中心城市的加持作用,至少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品牌效應;第二,國家政策上有望拿到更多紅利;第三,城市規劃發展上,具備更充分的自主權。

另一方面,國家中心城市的頭銜,對城市能級的提升作用,可能比行政級別更加有效,

眾所周知,在過去的城市化進程中,資源配置很大程度上是圍繞級別展開的,從計劃單列市到副省級城市等等,級別越高,人事安排、管理權限方面越有優勢,

但近幾年來,這種資源配置邏輯正在改變。比如在城鎮化相關文件中,經常提到的也是“中心城市”,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的概念,對城市發展的影響其實在逐漸淡化,

而今年5月發布的重要文件,更是明確提到:

要建立健全統一開放的要素市場,推動公共資源由按城市行政等級配置向按實際服務管理人口規模配置轉變,

因此我們看到,越來越多地區,加入到國家中心城市的競逐中,既有強二線城市,同樣有一些經濟實力和存在感偏低的省會,

比如福州,2019年GDP為9392億元,在福建全省只能排第二位,低于泉州;再比如烏魯木齊,2019年GDP為3413.26億元,位列全國五十強開外。

當然,參與競爭的城市越多,也意味著新一輪的擴容中,國家中心城市的分量越重,

02

在競逐國家中心城市的過程中,相較于誰能拿下第十張入場券,同樣極具看點的是,幾組省內的雙子星或者省外的CP城市的較量。

第一組是沈陽和長春,

沈陽屬于較早提出爭創目標的城市,早在2012年前后的第四輪城市總體規劃中,沈陽就明確要建設國家中心城市,2018年該目標還得到了遼寧的支持。

東北三省省會中,沈陽經濟總量最大,2019年為6470億元,區位優勢明顯,是13城中最有力的競爭者,不過今年以來,陸續有消息顯示,長春也加入到了申報行列中。


來源:網路

從競爭籌碼來看,長春還是能起到攪局作用的,比如今年4月,長春《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范區總體方案》獲批;今年6月,長春正式代管公主嶺市,

連續多項利好,讓長春的區域競爭力邁上新臺階,而且長春的人口規模要高于沈陽,而擴容之后,長春的經濟總量,在今年前三季度也已經超越沈陽,這無疑會對沈陽構成新挑戰。

第二組是杭州和南京。

前三季度反超天津之后,南京歷史性地躋身全國經濟十強,和杭州的差距進一步縮小,二者之間在長三角城市群框架下的競爭,正在逐漸白熱化,

一個有意思的細節是,杭州和南京最近都在找“朋友”,擴大都市圈的范圍,

11月20日,杭州都市圈聯席會議,正式同意安徽宣城成為杭州都市圈合作發展協調會觀察員城市,而宣城在2013年就加入了南京都市圈。

12月5日,南京都市圈聯席會議,正式吸納常州下轄的溧陽市、金壇區為新成員,南京都市圈同樣也迎來進一步擴圍。

爭相拉攏周邊城市,以此來擴大輻射影響力,是都市圈建設的必然,對爭創國家中心城市同樣會有很大的幫助,它也反映出,長三角城市群內的競爭之激烈,

第三組是濟南和青島,

地方申報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離不開省一級的支持,而在扶持哪個城市“上位”上,山東曾出現了幾次的變化,

2017年的《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規劃(2016-2030年)》中,濟南和青島雙雙獲得支持;而2018年,則變成“支持青島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2019年濟南擴容,2020年年初濟南還發布了《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成為非國家中心城市中第一個以此命名發文的城市。

但今年年中,山東的“一群兩心三圈”區域發展實施方案中,再次提出雙支持的路徑,而今年9月,山東方面再次透露,支持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這意味著在和青島的名額競爭中,濟南最終還是勝出了。而山東在候選名單上的搖擺,某種程度上也折射出,這個全國經濟第三大省,對國家中心城市的渴望確實相當強烈,


來源:國民經略

第四組是福州和廈門,

這兩座城市各有優勢和不足。福州是省會城市,今年有望邁入GDP萬億俱樂部,經濟、人口規模都更大,但廈門提出爭創的時間更早,且論知名度,廈門其實更有優勢。

03

那么,這些參與角逐的城市,到底誰能勝出呢?

從已經入圍的9個城市來看,擔綱國家中心城市的大任,至少要具備三項條件:

第一,經濟、人口等方面的規模不能太低,否則無法形成規模效應。

在9個國家中心城市中,經濟總量最低的西安,去年GDP為9321億元,今年大概率將邁入萬億俱樂部陣營。這也意味著,經濟總量萬億大關,很可能會是一個重要門檻,

第二,良好的區域位置,廣闊的腹地,以及對周邊地區具備強有力的輻射影響力。

國家中心城市,顧名思義,是要肩負著帶動區域發展和參與國際競爭兩大使命的。這方面同樣可以參照西安,

如果在所在的城市群或者大區,都無法成為絕對的核心,那么入選概率會低很多。此外相對于省會,非省會城市的幾率,同樣會小一些,

第三,和國家中心城市的距離。從區域平衡的角度看,離現有的國中越近,拿到入場券的難度可能會越大,


來源:網路

綜合這些因素來看,沈陽依然是概率最大的,一方面,東北是唯一沒有國家中心城市的大區;另一方面,沈陽的競爭優勢,不管是爭創的時機早晚,還是區位條件,要略強于長春。

當然,下一輪擴容,可能不止增加一個名單。如果有多個名額,還有誰有望入選?

山東是經濟大省,濟南又位于京津冀、長三角兩大城市群之間,和北京、天津和上海的重合度較小,并且處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下游,所以濟南的概率也不低。

考慮到長三角城市群的體量,以及擁有多個二線城市的梯度結構,再增設一個也有可能;另外,區域位置特殊的福建,不排除也給一個名額,

當然,這些都是西部菌的推測,到底花落誰家,大家可以在跟帖中討論。

不過話說回來,爭創國家中心城市本身就是長期行動,對這些城市來說,哪怕最終沒能如愿以償,借此機會提升首位度或影響力,完善城建,同樣意味著一波發展機遇。

本賬號系YouMeLive新聞·YouMeLive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2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數量多就沒意思了。和自貿區一樣樣

  2. 西部菌,你管好云貴川、湘贛鄂、陜甘寧就行了,其它還輪不到你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