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俑
素材源自 夜雨秋燈錄
01
京師一個王爺,因公受罰,被罰光了家產,因而致貧,當時這事兒很多人都知道,
時值京城要建一個大寺,其他準備工作也做好了,唯缺大殿用的材料,匠人到處求購。
一個道士知道后,就來找大匠,對大匠說,他是某王(也就是被罰光家產那個王爺)四品護衛,王爺最近遇到了麻煩,急需用錢,這是大家都曉得的,王爺想把王府殿廷的材料,換成一般的木頭,換點錢救急,
大匠知道,該王爺是開國功臣后代,其府第是楠木建的,聞言大喜,約好時間去看,
隨后,道士偽造了某親王的名片,帶著名片來到親王府,對門官說,他是某王護衛,王爺想翻修殿廷,慕貴府規模宏大,叫他來參觀參觀,以便按樣式施工。
王爺許之,
隨后,道士和匠人量了殿柱的尺寸。
然后,道士和大匠來到大匠住所,估算價格,
道士說:先王修此殿的時候,花了十萬兩銀子,你打算花多少錢買那些楠木,不妨明言,
大匠說:材料雖然是楠木,但都舊了,大而無當,只能改成小材使用,最多值萬金。
道士故意說:不行不行,太少了,王爺肯定不干。
如此往來數次,道士這才嘆口氣說:王爺實在無奈,只好姑且接受你出的價,咱們在某莊立券,你先去那里等著,我和王爺隨后就來。
約好的日子很快就到了,王爺和道士應約而來,
匠人跪著請他寫契約,王爺微微點頭,叫從官寫,寫好后他親筆簽押。
按照契約,匠人先付定金三千兩,其余的拆換之日結算。
過幾天,大匠帶著人去王府拆殿,卻被門官拒之門外。
匠人解釋道:王爺把殿廷賣給他了,約好今天來拆,為什么不讓進?
門官蒙了:竟有這種事,我咋個不曉得?
門官趕緊進去通報王爺,王爺也覺得奇怪,讓門官把匠人叫進去,匠人一看,這個王爺,根本不是之前的那個!
匠人這才知道被騙了。
02
有個人,穿著華麗,乘車帶著仆人,來到當鋪,從手上取下兩個金手鐲來當,
掌柜仔細驗過,確定是真貨,然后稱了重,每個五兩。
對方想當京錢五百貫,掌柜還到三百貫。
北方人興用錢票(一種民間發行的代用貨幣),談好后如數給之而去,
那人走后,旁邊一個乞丐脫下身上的破襖,說他想當二十貫錢,
掌柜說:你特么瘋了吧,滾滾滾,有多遠滾多遠,別在這里搗亂!
乞丐笑著說:假鐲子都能當三百貫,我的襖子雖然破舊,好歹不是贗品,難道二十貫都不值?
掌柜心疑,再看鐲子,赫然發現被掉包了。
問乞丐是怎么知道的,
乞丐說:他不但知道那人是有名的騙子,還知道他住在哪里。
掌柜:我給你兩貫錢,你帶我去找他。
乞丐說可以,
來到那人住處,果然看到其車在外,乞丐遙指其人,然后拿錢走了,
掌柜進入寓中,看到那人在和一個顯者喝酒,
他叫仆人把那人叫出來,和他理論。
那人說:既然是假的,你為毛還給我那么多錢?分明是你把鐲子換了!
兩人爭執不下,顯者聞聲把他們叫進去,笑著調解,
顯者對那人說:我們寧愿吃虧,也不要占人家便宜,不可與市井之徒較量,這樣有失官禮,足下錢還沒花,還給他算了。
那人不得已,十分不情愿地把錢票還給掌柜的,贖回兩只鐲子,
掌柜的欣然而去,
傍晚,掌柜的拿著錢票去錢局取錢,卻被告知已被取走。
錢票在我手上,錢怎么會被取走呢?
掌柜不信,要求看錢票,錢局把錢票找出來,和他手上的錢票一對比,發現他手上的是假的,是手描的!
掌柜的急忙去找那人,卻發現人去屋空,先前那個乞丐,也不知所蹤,
03
有一個京官,恨其子不肖,就趕出了家門,也不知兒子去向。
后來,京官出為方伯(地方長官),入廟燒香,簇擁他入廟的,府縣以下官員數十人,士大夫和平民百姓來圍觀的,有數百人之多。
突然,一個衣冠破爛者來到方伯面前,長跪不起,號啕大哭:兒情愿改過,任憑父親處置,再也不敢稍有違犯,求求您了父親,讓我回家吧!
說完不停地磕頭。
方伯仔細一看,根本不是他兒子,怒斥道:哪里來的匪徒,竟敢冒充我兒子,膽子也太大了!
方伯令差役捆了,交給首府問罪。
首府帶到府衙審訊,那人供稱:以前在家時不好好讀書,也不聽老爸的話,被老爸逐出在外,如今知道錯了,只求老爸讓他回家,他保證改掉一切毛病,勤勉用功,將來考個大學部。
首府問其家世,那人言之鑿鑿,察其神色悲慘,言語明爽,不像裝出來的,
又試問學問,那人也能作文,種種跡象表明,這人就是方伯逐出之子,
首府把他留在府衙,給他換了衣冠,辦公之余,“為方伯委婉導之”,
方伯說,那小子確實不是我兒子,若無為匪之事,你叫他滾蛋就是了,
他越不承認是他兒子,首府越是相信是他兒子。
回去后,首府與眾官商議怎么辦,大家都表示見見那人,再仔細問問,
把那人叫來,那人給眾人拜了一拜,哭著說:家父為人嚴厲,對子女要求嚴格,我雖不才,但愿回籍應試,若得功名,也好贖前罪,可惜沒有盤纏,不知如何是好。
與首府一樣,眾人都相信他就是方伯逐出之子,而且都相信,方伯之所以不認這個兒子,是還沒消氣,等到氣消,肯定會認這個兒子的,他們若不幫他,那就太傻了,
于是,憐其志而哀其遇,你一兩我一兩,湊了數百兩銀子,送給那人作盤纏。
后來,官員們見到方伯的家人,告訴他們,方伯確實沒有這么個兒子。
個個傻了眼。
編輯
04
越人倪某,世學法家,從幕僚混到官場,又在官場栽了跟頭,打算再給人做幕僚。
在保定府待聘時,無處棲身的他只好住在旅館,已經有些日子了。
急需一個工作的倪某,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
當年冬的一天,旅館內廳有人來往,章服華煥,仆從趨蹌,往來之客,絡繹不絕。
倪某悄悄問其仆人,對方回答他說,來者不是別人,是大名府總領所的看門人,
“額滴個乖乖,一個看門人,居然這么大排場!”
那人還告訴他說,他們這次來是奉命,到省里來置辦衣服首飾,為少君完婚用的。此行還有一個任務,就是物色一個負責刑名、錢谷的師爺,換掉以前的師爺。
“這個職位,不就是為我量身定做的么,”
倪某大喜,當即換了衣服,前去拜訪,
那人正好有空,便接待了他,一番交談,兩人竟成莫逆,
倪某知其性情豪爽,但目不識丁。
一天晚上三更時分,突然來了個差役,送來本官諭帖,催那人快回去,
那人來敲倪某的門,請他幫他讀讀來信,對倪某說,差役在等著,不到天亮,他就得走。
倪某趕緊起床,幫他讀信,不過是缺少人手,叫他把事情辦好后,就趕快回去,
那人聽完,面露難色地說,置辦東西倒不是難事,可是物色師爺,卻不是易事,不知先生您有沒有合適的人,如有,可以推薦推薦。
倪某說,還推薦什么呢,遠在天邊近在眼前,我就是最合適的那個,還說他以前給人當幕僚干得很出色,曾助多位主人升官。
那人笑著說,那我就聘先生你,咱們也算知根知底,比找外人強多了。
當即請倪某代他寫了回信,告hua訴本官說,他已千金聘了倪先生,等所有東西辦齊后就馬上回去。
第二天,那人真的送了聘書和聘金來,還向他請安,那些仆人也都來向倪某叩賀,
倪某大悅,拉那人入座,那人謝了,在他旁邊坐了,告訴他說,在首飾店定做的首飾尚未完工,等完工后他先回去,然后派車來接他,
過了幾天,倪某看到那人似有憂慮之色,忙問出了什么事。
那人說,他在一綢緞莊看中了一些貨,雖然只要區區數百兩銀子,但他身上的錢花的不多了,不夠了,綢緞莊又與他不熟,不肯賒賬,故此有點煩惱。
倪某趕緊說,沒事沒事,他和綢緞莊老板熟,可以為他擔保。
那人說,如此當然好,但不知先生是不是真的相信我。
倪某說嗨,看你說的,咱們已經是同一個單位的人了,還有啥可懷疑的,足下多心了。
他們當即來到綢緞莊,經倪某擔保,那人僅付百兩,順利拿走價值一千多兩的綢緞,其余的等明年來接倪某時,一起帶來清賬。
在此之前,綢緞莊老板已知大名府的確有人成親,也知道倪某要去那里當師爺,所以毫不懷疑,
老板欣然交貨之后,那人滿載而去。
到了第二年,倪某一直等到仲春,也無車來接,更沒人送錢來,
綢緞莊老板開始懷疑,邀倪某同往大名府,一問,那里并無上次那個看門人,也沒有換師爺這回事,
回去后,擔保人倪某只好或賣或當或借…以償綢緞莊的賬。
05
某宰相,出生江西,保舉門人吳某為江南中丞,吳某很感激他,想報答他。
正好,宰相次子寫信來干謁(有所企圖或要求而求見),人也來了,吳某急忙接見,
只見那人少年倜儻,應對如流,說他遇到一點事,需要兩千兩銀子救急,
吳某滿口答應,并請他留下來耍幾天,對方卻說老爸催他快回去,沒時間耍。
吳某回拜時,卻看到對方巨舫懸旌,行李隨從,莫不像個公子哥兒,頓時起了疑心,心想師相素來崇尚儉樸,他兒子怎么可能如此奢靡呢?
他把他的懷疑,講給幕僚中一孝廉聽。
該孝廉說,那個公子,小時候他見過,不過已是許多年前的事了,
吳某看到該公子的書信,心中有了主意,笑著對孝廉說,明天我宴請公子,請閣下作陪,當面請他寫幾個字,與這封信一對比,便知真假,
第二天,吳某設宴款待公子,公子見到孝廉,先發制人地問他,相隔多年,兄臺還認得鄙人嗎,孝廉不能辨,唯唯而已。
吳某按原計劃出紙求字,公子欣然允諾,叫仆人研墨,
墨研好后,公子口中念念有詞,突然把筆一擲,朝仆人大聲呵斥:全都給老子滾蛋,把我當什么人了,趁我有求于人,故求我書,你以為老子是賣字的文丐嗎!
這話看似在罵仆人,實際上是說給吳某等人聽的,
公子罵完,揚長出外,登上轎子走了。
吳某急忙追出去,邊追邊請他留步,他頭也不回,
吳某自悔魯莽,趕緊拿上二百兩黃金,追到船上謝罪,對方居然不要,吳某好說歹說,差點給他跪下,才勉強收下而去。
沒多久,又一個宰相之子來了,與之前那人名柬相同,卻并無書信。
吳某看到,這位樸素,誠實,謙恭,儒雅,留他住下,他也愿意,請他寫字,他也欣然提筆,什么話都沒有。
吳某滿腹狐疑,派人到京城打探,才知之前那個是個騙子。
PS:
《夜雨秋燈錄》是晚清筆記小說中的知名之作,反映社會現實,描摹人情世態,抒發人生感慨,傳布勸善之道,深刻反映了普通老百姓的命運和清末動蕩不安的社會狀態。
還有許許多多有趣的小故事,有助了解當時百姓的生活細節,社會的狀態,亦或類似此文,至今讀來完全不過時,
有本古書叫《杜騙新編》[捂嘴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