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版”司馬懿”,戰國第一”忍者”德川家康

室町幕府滅亡后,日本進入群雄割據的戰國時代,各大家族割據一方皆不服從天皇的調令,都希望通過”上洛”建立起新的幕府政治。西元1560年,來自尾張地區的大名織田信長在桶狹間之戰擊敗強敵今川義元,頓時天下聞名,

為了建立起由織田統治的幕府,織田信長假借輔佐足利義昭恢復室町幕府的理由,將京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日本的幕府政治本就是幕府將軍挾天子以令諸侯,此時在”挾天子”的基礎上又疊加了一層”挾將軍”而令天下的色彩。雖然幕府仍然姓”足利”,但實際控制人早已成為織田信長,織田信長并不急于建立新幕府,而是提出了”天下布武”的戰略構想,意圖先行統一日本。


織田信長

隨著時間的推移,織田信長的勢力逐漸膨脹,成為日本境內最有可能成為新任征夷大將軍的人選。在他擴張及統一日本的過程中,與三河舊貴族德川家建立起了同盟關系,二者強強聯手消滅了諸多大名及其勢力。然而德川家康也擁有相同的野心,希望建立德川幕府,但因實力相差懸殊所以一直隱匿心中所想。

在本能寺之變后,德川家康本以為時機已到,然而卻被織田信長的部將豐臣秀吉搶先一步繼承了他的未竟之業,失去先機的德川家康決定繼續隱忍,直到豐臣秀吉死后,豐臣家發生分裂后才起兵發難,在關原合戰中擊潰忠于豐臣家的大名從而奠定了奪取天下的基礎。德川家康時常被稱為日本的”司馬懿”,也正是通過不斷隱忍,他才能夠擊敗諸多強敵最終建立起江戶幕府,

為保全家,被迫殺子

織田家與德川家結為同盟關系后,兩家還結成了姻親之好,雙方都希望通過建立血緣紐帶強化同盟關系。然而織田五德與德川信康之間的關系并不和睦,與德川信康的生母筑山殿也經常爆發沖突。織田五德在一次與織田信長的談話中指出筑山殿與武田氏之間有著秘密往來。

武田氏此時正與織田氏互為敵對關系,這讓織田信長不得不高度重視此事。通過秘密調查,果然發現二者之間暗通款曲,筑山殿希望通過武田家的介入使親生兒子德川信康繼承德川家主的地位。


德川信康

織田信長得知消息后十分震怒,并將情報抄送給了德川家康,并對其不斷施壓要求處死筑山殿和德川信康,虎毒尚且不食子,德川家康一時間不知如何是好。然而來自織田信長的壓力過于強大,德川家康不得不做出這樣艱難的決定,

有一種說法認為,為織田信長刺探情報的正是德川家家臣酒井忠次,德川家康在得知此事后為了替德川信康報仇故而將其殺死,并為此事特地向織田信長解釋了一番,《信光明寺文書》中曾有相關的記載:

“此次派左衛門督報告之事,得到信長的懇切響應,實不勝感謝,而有關三郎不自重之事,已在去四日把他趕出岡崎城了,”


酒井忠次

織田信長之所以一直向德川家康施加壓力,一是為女兒受到的屈辱報仇。二是借此考驗德川家的忠心。一旦德川信康真的與武田家聯手,那東線的局勢必然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輕則影響到織田信長統一日本的進程,重則可能會毀掉他的大業。

為了保全德川家,德川家康不得不痛下殺手處死自己的夫人和長子,以此向織田信長謝罪并希望能夠繼續維持聯盟關系。如此,德川家康才有機會在未來奪取天下,否則將即刻招來織田家的討伐軍,后果將難以預料。

本能寺之變,逃回領地靜觀時變

西元1575年,武田氏家督武田勝賴將德川家康女婿奧平信昌居住的長筱城團團圍住,此時城內僅有守軍五百余人,德川軍與織田軍得知消息后先后出發急忙趕往長筱,

武田信賴得知雙方援軍會師后便放棄攻城向平原地區進發,意圖發揮武田騎兵在平原地區的優勢,武田信賴這一舉動無疑是正確的,但他卻忽視了后方反被織田信長截斷了后路,不得不就地進行決戰。


武田勝賴

此戰,織田信長動用了大量火槍,給予武田軍重創,武田軍在匆忙撤退的過程中又被德川織田聯軍追殺,致使武田軍死傷嚴重,四大名臣中有三人死于此戰。

根據《信長公記》中的記載,武田軍陣亡將士的數量就高達一萬余人,而德川織田聯軍的傷亡卻不足百人,經過這一戰,強大的武田家開始快速衰敗,織田信長距離統一日本的目標愈來愈近。

正當天下人都認為織田信長會成為下一任幕府將軍之時,意外卻發生了,

西元1582年年中之際,豐臣秀吉(羽柴秀吉)正在與毛利家作戰,因兵力不足不斷向織田信長求援,信長隨即派遣明智光秀率本部跟隨自己前往救援,自己卻只帶了一百親兵。

出發前,明智光秀曾即興作詩,其中一句提到:”時在今日,天下當傾,”此時明智光秀已經心生反意,意圖取代織田信長的地位,


明智光秀

織田信長行至京都時天色已晚,便在本能寺過夜,當晚,明智光秀突然發難攻殺本能寺,織田信長的家臣雖然竭力護主但無濟于事,接連陣亡,光秀的部隊很快便攻入寺內,織田信長見大勢已去于是切腹自盡,一代英雄就此魂斷本能寺。《信長公記》中曾有相關記載:

“信長公取弓放箭,僅僅放了兩三發之后,弓弦崩斷;再以長槍應戰,結果肘部為敵長槍所傷,信長公自知不免,遂命令身旁的女性逃出,此時,御殿上已經烈火熊熊,難以見到信長公最后的身影,料想他已在御殿深處自盡。”


本能寺之變

織田信長死后,豐臣秀吉立刻召集織田家舊將,打出復仇的旗號并宣布自己為織田信長的繼承人,起兵討伐明智光秀,雙方在山崎地區進行決戰,以明智光秀戰敗而告終,

德川家康此前受織田信長邀請前往安土城赴宴,在聽聞信長魂斷本能寺后立刻認識到自己的處境,此前正是因為德川部將嫌棄宴會上的料理難吃才使主辦人明智光秀受到了懲罰,

此刻德川家仍然與織田家保持著同盟關系,如果明智光秀率軍前來討伐,只擁有少量親兵衛護的德川家康將陷入萬劫不復之地。于是他當即決定連夜返回領土,在服部半藏等人的保護下才順利穿越伊賀躲過一劫。


服部半藏

當德川家康回到三河地區后,便想著借織田信長之死奪取天下,但卻被豐臣秀吉搶先只好作罷。然而此時豐臣秀吉正在與明智光秀作戰,德川家康抓住這個混亂的時機發兵甲斐和信州,為將來謀取天下做好準備。

雖然本能寺之變險些間接使德川家康命喪堺港,但他臨危不亂,當機立斷決定先回到根據地再圖天下。即便是在進入安全地域后發現已經失去爭奪天下的先機,也沒有因此陣腳大亂作出過于激進的決策,而是冷靜分析了當前的局勢并為未來的爭霸提前做好準備。目光長遠,后發而制人,這是德川家康能夠顛覆豐臣家政權并奪取天下的重要因素之一。

保留實力,屈于秀吉

本能寺之變后,織田家分裂為兩大派系,一派以豐臣秀吉為首,另一派以柴田勝家為首,西元1583年柴田勝家兵敗賤岳,隨后豐臣秀吉聯合織田信雄攻殺織田信孝并獲得大勝,

次年二人的聯盟宣告破裂并進入交戰狀態,德川家康打出輔佐少主織田信雄的旗號與豐臣軍開戰。此時織田信雄卻宣布投降,讓德川家康一時陷入進退兩難之地。若臣服于豐臣家,之前輔佐織田信雄的行為就變得毫無意義;但若再與豐臣秀吉開戰,也失去了意義。


織田信雄

豐臣秀吉為了招降德川家康,特地將生母大政所阿仲送到岡崎城充當人質,德川家康這才愿意臣屬于豐臣家。豐臣秀吉得知此事后十分歡喜,將其視為自己最忠實的臣下,將關東地區封與德川家。

西元1592年,豐臣秀吉對外發動征服戰爭,即文祿·慶長之役。雖然此戰的目的是為了削弱大陸大名實力,實際上早在西元1577年時豐臣秀吉就已經有了征服北韓半島和大陸的野心,曾將這一想法匯報給織田信長,《日本戰史北韓戰爭本編》中曾有記載:

“請把日本的大陸地區分給這里的人們,臣愿領命征伐九州地區,并用那些兵力打敗北韓,席卷明朝40余州,將這些地區劃人皇國之版圖”

在文祿·慶長之役中,豐臣秀吉從各大名手中抽調了大量武士參與征服明朝的戰爭,然而卻并未抽調德川家的軍隊,僅僅讓他去剿滅北條氏的殘黨,


豐臣秀吉

豐臣秀吉此舉可以解讀為兩種含義,第一便是不希望德川家康在征服戰爭中通過戰功獲得較高的聲望,從而影響豐臣秀吉的統治。二是對德川家康十分信賴,沒有將他視為需要削弱的大名的名單里,故而未派遣他遠征。

但從豐臣秀吉瀕死之際任命德川家康為五大老之首這一舉動來看,后者可能性更大一些。然而在他死后不久,德川家康就高舉反對豐臣家的大旗,并將其統治根基盡數拔除建立了江戶幕府。

結語

從德川家康的一生經歷來看,他曾經錯失了好幾次爭奪天下的機會,尤其是在本能寺之變后,本可以一舉接過織田信長的大旗,成為他的繼承人,然而卻被其部下豐臣秀吉搶先,不過這也無可奈何,畢竟當時德川家康自身都難保,優先保存自身回到屬地才是上上之策。失去先機的德川家康并沒有以此放棄爭霸天下,而是騙取豐臣秀吉的信任后繼續潛伏,直到豐臣家內亂迭起他才重拳出擊奪取天下。

無論是被迫殺妻殺子,還是屈于秀吉,這都充分顯現出了德川家康異于常人的忍耐力。如果當初他沒有痛下殺手將妻子和長子誅殺謝罪,而是為了保護二人與織田家開戰,或許早已經被織田信長剿滅。如果當初沒有臣服于秀吉,而是擁兵對抗到底,或許德川家康也沒有機會在關原合戰后一舉奪得天下。是堅韌和眼光成就了德川家康,最終才能夠奪取天下建立江戶幕府。

參考文獻:

1.《信光明寺文書》

2.《信長公記》

3.《日本戰史北韓戰爭本編》

2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三國演義里我就喜歡司馬懿

  2. 他比司馬懿強一萬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