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蒙驁臨終遺言,僅用8個字,讓我感嘆:大秦必興

從《大秦賦》學點啥第5期

《大秦賦》中,秦國元老級大將蒙驁生命垂危,秦王走到他身前,握住他滄桑的手,想著要安撫他,但老將軍堅定的眼神讓他難以說出口,

就在秦王不知所措之時,蒙驁用已經沙啞、無力的聲音,留下了他的臨終遺言,久經沙場,見過太多人死亡的蒙驁,在那時那刻已經明白自己快走到生命盡頭,這是他能夠跟自己的“王”說話的最后機會。

蒙驁艱難的側過自己身子,死死握住秦王的手,兩眼更加堅定地說道:

老夫有負先王所托,不能再追隨大王,為大王效力,為大秦盡忠,你們要替大王帶好兵,掃滅六國,忠于大王,忠于大秦,


蒙驁的話,雖然只有60字左右,但是環環相扣,把秦王所擔心的一切都解決,同時也寫盡自己的不甘心,遺言中的“有負所托”4字,蒙驁把自己的一生概括的是明明白白,并藏著自己未能有機會一掃六國,見證大秦王朝建立的遺憾,

同時遺言中的“替大王帶好兵”6個字,又用最樸實無華的承諾安了秦王的心,讓秦王明白就算自己去世,他的兒孫也一定會代表蒙家守住大王的兵權,蒙家是秦王的兵,


臨終最后一句“忠于大王,忠于大秦”。當時是我在看電視時最感動我的話。聽到這短短數字,我當場脫口而出“大秦將士有此覺悟,何愁大秦不興,若不興,真的天理難容”。

一個國家若想復興,全國上下不分職位、不分高低貴賤均同心向1個富強的目標前進,是是否能成功的基本盤,是所有“花招”都難以替代的核心,上下不同心同德,結果只會內斗不斷,最終自我毀滅,

秦國崛起的早期,東方六國只要合縱,定會把秦國打的服服帖帖。結果六國各有花花腸子,最終合縱被連橫所破,六國逐漸喪失制衡秦國的籌碼,走向慢性死亡,

秦國有像蒙驁這樣,到死都把國家興亡放在內心,并將其作為家族傳承的大將,是大秦君臣上下同心的象征,若這樣的大秦都不興,真的歷史不公。

不過根據史記的記載,其實蒙驁并不是土生土長的秦國人,本為齊國人,在秦昭襄王時投奔秦國,然后參軍殺敵。

史書對他的記載很少,只有他生命最后9年的時光,不過這個時間雖然短,但是作用確實頂呱呱,蒙驁在史書所記載的9年時間里,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

前249年秦莊襄王繼位,同年蒙驁就出兵打韓國,為大秦拿下成皋和滎陽,進而構建秦的三川郡。前248年,蒙驁又出兵,這年他連續打魏國、趙國,拿下太原、高都和汲,


前247年蒙驁沒閑著,進攻趙國,攻占榆次、新城、狼孟等三十七城。同年的秦破燕、趙、韓、楚、魏五國聯軍之戰,蒙驁也是急先鋒。

當秦王政在前247年登基的時候,蒙驁已經跟王龁、麃公并稱最能打的秦國3大名將。

西元前242年蒙驁攻魏國取得大勝,拿下酸棗、燕、虛、長平、雍丘、山陽等二十城,大秦再添一個東郡。

不過當其在西元前240年兵鋒直指趙國首都邯鄲的時候,不幸中埋伏,遭亂箭射殺,而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的記載,并不存在《大秦賦》所演的感人一幕,

不過,蒙家此后確實是死忠大秦、始皇,其子蒙武、孫蒙恬、蒙毅等都相繼為將,是大秦平等六國最核心的軍事家族。

忠于大王,忠于大秦。

4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臨終最后一句“忠于大王,忠于大秦”。當時是我在看電視時最感動我的話。聽到這短短數字,我當場脫口而出“大秦將士有此覺悟,何愁大秦不興,若不興,真的天理難容”。

    小編,你的見解正確,大秦已經滅了六國了

  2. 我,賈躍亭,打錢![狗][狗][狗]

  3. 然后被滅了

  4. 你的IP不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