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秦帝國》系列劇收官之作《大秦賦》在CCTV-8播出,
該系列橫跨11年,是公認的大陸歷史劇“神作”,豆瓣評分就是明證,
《大秦帝國之裂變》9.3分
《大秦帝國之縱橫》9.3分
《大秦帝國之崛起》8.5分
《大秦賦》8.3分
無數擁簇默默吶喊:有生之年。
與如今古裝劇的精致色彩相比,《大秦賦》仍保留了前幾部質樸的服化道和歷史厚度,
在架空、穿越、玄幻改編的古裝劇中,獨樹一幟,似乎象征著歷史正劇的回歸,
古裝劇的輝煌時代
在電視劇市場中,古裝劇似乎是爆款預定,每年的暑期檔和寒假檔,創下一個個收視新紀錄,引發一波話題熱潮。
古裝劇是什么時候開始進入人們視野的呢?
最早,在大陸電視機普及的30年中,內地的古裝劇集多數拘泥是歷史正劇。
一部分是紀實類,更注重對歷史現象的忠實再現,以歷史事件的自然進程安排劇情進展,這是最早的歷史劇的正規軍。
另一部分,是取材于某些曾經流傳的歷史故事,如楊家將、包公等,這類劇目具有更廣闊的虛構和想象天地,
來自四大名著的改編劇《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已經算是難得的具備娛樂意義的古裝了,
物極必反,歷史劇的問題也逐漸凸顯,那就是缺少娛樂趣味。
當港臺的武俠劇和瓊瑤劇進入大陸市場,瞬間引起軒然大波,
1998年先后在臺灣中視和大陸湖南經視播出的《還珠格格》更是引起萬人空巷,
金庸、古龍的改編作也紛至沓來。
古裝劇的娛樂化自此一發不可收拾,隨著拍攝技術和演員水平的提升,大陸的影視劇題材也愈發成熟,
如今的古裝劇已經成為了一個不可或缺并且包羅萬象的劇種,
古裝劇的題材越發豐富,從《康熙微服私訪記》《鐵齒銅牙紀曉嵐》到《仙劍奇俠傳》《宮鎖心玉》……
歷史娛樂化的痕跡越來越明顯,仙俠神話劇也逐漸進入大眾視野,
古裝劇的各個領域,都有顯著突破。
后宮題材,從《還珠格格》到《宮鎖心玉》到《甄嬛傳》到《延禧攻略》,從白蓮花到黑蓮花,從天真善良到蘇爽倔強,是現代女性近20年的新形象的投射,
仙俠題材,從《新白娘子傳奇》到《仙劍奇俠傳》到《花千骨》到《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可以看到從神話傳說走向架空幻想的飛躍。
武俠題材,從金庸、古龍、梁羽生,到《月上重火》《聽雪樓》,舊武俠反復翻拍,新武俠似乎更像是低配版的仙俠劇,
歷史正劇,卻在娛樂化的過程中缺位,在初期的輝煌后,留下一系列神作,便成絕響。
古裝劇剛出現時,歷史正劇雖是市場的主流,作品繁多,但封神之作卻屈指可數。
自秦朝始,大秦帝國系列講出了“大秦男兒、勿忘東出”的開國一統的老秦人氣魄,
漢武大帝,有漢武帝和衛青的君臣情誼、霍去病的英姿颯爽,盛世氣象。
老三國有時代情懷加成,名著改編做底,如今仍是視訊創作的流行素材。
大明宮詞中武則天和太平公主的權力之路,是大家夢幻中的大唐風華,
至于將古代王朝權力博弈寫透的大明王朝1566那就是神。
康熙王朝、雍正王朝更多是康乾盛世的人物傳奇路線。
那么,這些歷史劇為何能封神?
他們能跨越時空,得到了現代人的認可,這是一個有意思的話題。
一方面,能夠在人們記憶中、在大量歷史劇中留存下來,劇集質量毫無疑問是扎實的,
可以說,這些神作,都是在每個朝代的歷史正劇中汲取營養的集大成者,
歷史正劇之所以在現代市場缺位,也是由于審查對歷史改編的干預。
過多娛樂化內容干擾了歷史正劇的創作的純潔性,同時商業資本對的影響較大,讓一些歷史人物形象被隨意改編、戲說甚至歪曲,容易誤導大眾產生歷史認知偏差。
另一方面,不可否認,這是有時代元素加成的,除了劇集本身的質量,隨著時間的沉淀,也成為了情懷之作的一部分,
在那個年代,電視臺是主流的傳播媒體,具備廣而告之的傳播效應。
換句話說,這是一家人坐在客廳共同觀看的電視劇的時代記憶,
國家宣揚主導的歷史正劇,也是大眾喜聞樂見的藝術。
而不是像今天,互聯網突飛猛進,將細分化的市場打通,通常會出現一家人,老人看電視,青年人看ipad、小孩子玩行動電話的不同內容圈層,他們看的電視劇類型已經完全差異化。
所以,兼顧大眾審美的作品,即使在幾十年后再看,也依舊能夠從中感受到創作者的歷史觀。
以前看不懂的現在看懂了,以前能看懂的再次回味,然后感嘆一聲,當年的神作值得反復琢磨,而不是現在的爆款快消品,只會讓人追求新的刺激,而不會回頭看,
古裝劇為何突然涼涼?
古裝劇在突飛猛進的幾十年后,如今毫無疑問進入了市場冷靜期,
2017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爆紅之后,此類情節起伏強、情感濃度高、聲畫語言華麗炫目的作品仍不斷出現,但是聲量在逐漸走低,
從2018年底開始,獻禮劇不斷強勢播出。
2019年獻禮建國70周年!
2020年獻禮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021年獻禮建黨100周年!
一系列現實主義題材年呈現井噴趨勢,再結合各種政策風向,古裝劇無異于是在夾縫中生存,從單部劇的排播定檔到后續同類型的開發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當然,古裝題材的劇集仍受關注,
《有翡》官宣,仿佛預示著古裝劇市場的下一部爆款將被預定,
知名小花搭檔新生代男藝人的配比是常見公式,卻能讓不少粉絲、觀眾召喚那些從古裝劇“離席”已久的古裝劇女明星們。
同時,楊冪、陳偉霆《斛珠夫人》、吳亦凡、楊紫《青簪行》、肖戰、吳宣儀《斗羅大陸》的呼聲很高。
但是一個事實是,市場上有關女明星們的女強、偶像古裝劇已經默然了許久,
北京衛視近期播出的《燕云臺》取材于遼國蕭太后的成長史,唐嫣和竇驍的搭配,還有佘詩曼等戲骨作配,但依舊悄無聲息,部分熱度還多是嘲諷劇情老套。
用戶的闕值不斷升高,往常的大女主劇不再吃香。
隨著“限古令”、限制天價片酬、稅改事件等影視行業大事件的發生,有關部門對于“過于娛樂化內容”的不鼓勵和不支持也逐漸落到實處。
2018年暑期檔播出的是《如懿傳》《延禧攻略》《天盛長歌》;
2019暑期檔引起討論的是《長安十二時辰》《九州縹緲錄》《陳情令》《宸汐緣》;
2020年暑期的爆款卻變成了《三十而已》《二十不惑》,
古裝劇的時代似乎已經過去了。
歷史正劇的回歸
在這個古裝劇的冷靜期,去庫存似乎成了影視制作公司的重中之重。
懸而未決、窮途末路的古裝劇不在少數。
從今年的市場反響而言,昔日的古裝大女主《燕云臺》《錦繡南歌》口碑不佳,翻拍劇《鹿鼎記》遭遇群嘲,反而《清平樂》《大秦賦》雖有瑕疵,但在認可度上相對較高。
快餐型的“爽劇”已經難以滿足觀眾需要,進入審美疲勞期,制作精良的歷史正劇是否開始回歸主流?
學史可以看成敗、鑒得失、知興替。
文化自信已經成為國策,因此,從政策導向上,影視劇作為一種文化產品,不僅要追求經濟價值,更要實現社會導向價值。
因此,在未來古裝劇不斷細分化的市場環境中,歷史正劇將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這類嚴肅、冷靜的歷史正劇,需要觀眾有一定的文化底蘊及人生閱歷,能夠解讀出大歷史背后的深刻內涵。
但從大秦帝國四部評分從9到8一路走低,雖然仍然是口碑劇,但這個變化,也證明了歷史正劇吃老本并不長久,一脈相承、完全復刻是不可取的,還應順應時代有新的表達。
《大秦賦》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思路,可以作為歷史正劇創作的范例,也發揮了導向作用。
大秦已然收官,歷史正劇的復蘇路阻且長,
【印客美學】
ID:ink20160101
想要提升審美?來30萬有趣靈魂的聚集地!
這是你的專屬【文藝清單】
這里有你想了解的藝術故事和審美常識分析
《三刷封神,豆瓣高分燒腦電影清單》
《被“少女感”綁架的中年女人》
《大陸女鬼為什么漂亮又癡情?》
此外,在后臺回復公眾號“影單”、“資源”,即可領取粉絲專屬福利!
回復公眾號“福利”,可以參與抽獎贈書活動!
聘貓、納貓、取名,古人還有哪些擼貓儀式?
有幾個編劇能寫得好歷史正劇打個戲說頭銜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