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一個貧窮且落后的非洲國家,竟然跑到大陸天津,逼迫清朝最有權勢的大臣,同時也是伊藤博文口中“唯一一個能夠與世界列強一較長短的人”簽訂了不平等條約。這個人大家很熟悉,那就是被德國人譽為“東方俾斯麥”的李鴻章。
那么,這個貧窮且落后的非洲國家到底是誰呢?答案是剛果(金)!
這件事簡直不可思議,大家相信嗎?
唉,不論大家信不信,這件事確確實實的發生了,條約的名稱就是《中剛天津專章》。當然,這個條約既可以看做是李鴻章和剛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同時,也可以看做是李鴻章和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簽訂的。
看到這兒,很多人納悶了,為什么說是李鴻章簽訂的條約,而不是清政府,或者是慈禧呢?另外,為什么一份條約為什么可以分成兩種情況看待?
先說第一點,為什么總是李鴻章簽訂的條約?原因在于整個簽約的過程都是李鴻章一人在操作。而且,李鴻章簽訂之后,清政府根本就不同意,最終的結果是清政府壓根沒有批準這個不平等條約。
為什么一份不平等條約,可以分成兩種情況看待
這件事還要從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說起。
19世紀下半葉,歐美列強開始瘋狂的瓜分非洲的殖民地。此時,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看到這種一本萬利的買賣,決定也插一手,分一杯羹。
不過,比利時是個標準的小國,實力相對于英、法等列強有著天壤之別,根本翻不起浪來。
想來想去,利奧波德二世決定以國際考察的名義向非洲剛果河附近派出軍隊,在剛果地區建立殖民地。但利奧波德二世將這個建議交給議會后,比利時的議會壓根就不同意。
議會不同意,老子自己干。
為此,利奧波德二世自掏腰包,雇傭了軍隊去剛果河建立據點。
在這一過程中,利奧波德二世發現法國已經捷足先登,并且已經在剛果河西岸建立了殖民據點,升起了法國國旗。這一地區就是后來的剛果(布)。
無奈之下,利奧波德二世派遣的軍隊立刻跑到了剛果河東岸插上了旗幟,宣布東岸地區屬于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這一地區就是后來的剛果(金)。
利奧波德二世派遣遠征軍的做法自然而然的引起了法國遠征軍的仇視,兩隊遠征軍甚至在剛果河激烈對峙,頗有一觸即發的勢頭。
正在此時,葡萄牙人站出來,說該地區是自己的殖民地,因為很早以前,葡萄牙人已經在此做貿易,建立了據點。葡萄牙人說的也沒錯,早在15世紀的時候,葡萄牙人就已經在此從事商業犯罪活動。不過,今時不同往日,葡萄牙已經衰落,根本不可能和法國爭雄。
為此,葡萄牙找到了當時的世界霸主——英國,并表示,只要只要英國協助自己得到剛果河流域的土地,該地區就是英國大哥的后院,隨意進出。
英國一看有利可圖,果斷插了一杠,表態支持葡萄牙。
此時,法國和利奧波德二世慌了,得相互合作呀,不然別說吃肉了,連添骨頭的份兒都沒了。于是,法國找來了德國和美國助陣。
英國一看對方人多勢眾,立刻就萎了,慫了之后就不再嚷嚷了。
這時,德國俾斯麥站出來打圓場了;不如大家坐下來談一談,地點就選在柏林吧。
幾個帝國主義列強一看紛紛表示同意,于是幾個大流氓召開了一個沒有非洲國家參加,但卻討論非洲問題的會議。
會議中,美國、德國也有的私心,因為不希望法國這種大國占領剛果地區,于是選擇支持比利時的國王利奧波德二世,這樣有利于將來染指此地。
最終,經過商議,一眾流氓提議剛果河東岸地區成立“剛果自由國”,名義上的元首為利奧波德二世。就這樣,剛果自由國成為了利奧波德二世的私人領地,但卻也是一個獨立的國家。
與李鴻章簽訂不平等條約
利奧波德二世拿下該地區后,發現由于長期的黑奴貿易,剛果的勞動力嚴重不足。于是利奧波德二世將目標投向了清政府統治下的大陸。
1887年,利奧波德二世以個人名義派遣使者到達大陸,希望可以招募華人勞工到剛果自由國。此時,比利時政府也為利奧波德二世向清政府提出了外交照會,但清政府果斷回絕了,理由是剛果自由國和大陸沒有條約關系。
被拒絕后,利奧波德二世依然不死心,通過盤踞在澳門的葡萄牙人販子,購買了五百多名華人勞工。但這些勞工被送到剛果地區后,因為從事開采礦山,修建鐵路等高強度工作,外加不適應當地氣候,基本上都去世了。
再后來,為了獲得更多的華人勞工,利奧波德二世利用剛果自由國的身份,派遣了余式爾到達大陸。
1898年,余式爾通過各種方式,費勁心機后在天津和李鴻章簽訂了《中剛天津專章》,條約中共有兩條規定;
第一、大陸與各國所訂條約規定之人身、財產與審案之權,剛果亦得享有;第二、大陸民人可隨意遷往剛果,買賣動產、不動產,經營工商業,均得享受最惠國待遇。
利奧波德二世的想法很豐滿,但現實卻骨感了一把。清政府在面對剛果以及比利時弱小國家時,總算是硬氣了一下,把李鴻章和他們簽訂的條約果斷回絕了,最終利奧波德二世的美夢也成了泡影。
李鴻章簽訂不平等條約是拿回扣的
當時有剛果金嗎?當時是比利時的殖民地!
李鴻章那樣的老奸巨猾居然也會和剛果金簽這樣的條約
豈止比利時,澳大利亞,克羅地亞,捷克,斯洛伐克都做過侵華幫兇。
岡比亞表示,一旦大陸對臺動武,岡將出兵攻打大陸。
可惜了,不就要人嘛。李鴻章把那些不愛國的人送去剛果自由國就是了,讓比利時來運。
在那個弱國無外交的年底,你們能做到李的萬一都不錯了,應該正視歷史尊重歷史,
把李鴻章比喻為東方的俾斯麥,俾斯麥深感為恥,他說到,還好沒有人把我比喻為西方的李鴻章。
好像當時義大利也想來大陸分一杯羹,結果被清朝給拒絕了!
風聲鶴唳,李鴻章被嚇怕了。連起碼的辦事章程都忘了,未經清廷授權便簽起條約來。一個小小的比利時,竟敢如此,可想當時國勢弱到何等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