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新變化來臨,又有人鼓吹印鈔放水了……

作者:鄧新華,資深財經媒體人,專欄作者,

國家統計局12月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同比下降0.5%,環比下降0.6%,

有些專家看到CPI下降,就安慰大家:“預計明年1季度后CPI同比將恢復正增長,大家不要擔心通貨緊縮啊!”


老百姓根本沒擔心所謂的“通貨緊縮”呢,專家同志。老百姓生活成本下降,正好松一口氣,為什么要擔心呢?

只有主流宏觀經濟學者,喜歡擔心通貨緊縮。在他們看來,通貨緊縮比通貨膨脹更可怕,但非主流的經濟學家許小年說了,“宏觀經濟學是偽科學,”宏觀經濟學者完全基于偽科學而胡亂擔心,

1

水庫的大壩垮了,宏觀經濟學者會知道嗎?

長期以來,許多人就對CPI嘖有煩言,

其他不說,首先它就不符合人們的生活感受,有時候你明明感覺到生活成本大幅上升,但CPI卻告訴你,你的生活成本只上升了一點點,尤其是,有些年份,房價都翻倍了,CPI卻只漲1%、2%。

前央行行長周小川,近期也說,應該把資產價格納入CPI,

周小川不是第一個提出這一點的,在他之前,已經有很多學者提出,不要只看消費品價格,還要看資產價格,

印鈔放水,鈔票流通是需要時間的,那些最先獲得新印鈔票的人,不會趕緊去買一堆豬肉白菜放家里,而是會趕緊去買資產,

資產在上游,消費品在下游,


從1983年到2020年這37年中,美國全職工作者的中位數實際工資,平均每年增長0.41%

我以前打過一個比方,一座水庫的壩垮塌了,洪水傾瀉而下,但宏觀經濟學家站在下游,告訴大家說:“看,這里的水位沒漲啊,壩是安全的。”

這就是CPI的可笑之處,

它是嚴重滯后的,并且指數中各商品的權重,也沒有科學性可言。

以本次CPI下降而論,專家瞎分析說:“豬肉價格的走低帶動食品價格和整體CPI的下行,轉入通縮狀態。食品中,豬肉價格下降12.5%,降幅比10月擴大9.7個百分點,影響CPI下降約0.60個百分點。”

豬肉價格走低,就是通縮嗎?

實際上,過去豬肉價格高,主要是因為,環保風暴,各地拆了很多養豬場,加上非洲豬瘟,那時候豬肉價格太高了。后來各地政府又鼓勵老百姓養豬,環保上不再死板地一刀切,但豬的供給增加需要時間,

今天的豬肉價格下跌只是結果,其原因并不發生在今年,而是發生在幾個月前甚至一年前,當然,除了這個因素,還有其他很多因素,無法精確知道。

除了豬肉價格,整個CPI中的其他商品,也存在同樣的問題。根本就沒有辦法知道,每一項商品的當前價格,究竟反映的是多長時間之前、什么因素的影響,


2

不要以CPI為依據而放水

當今世界,無數金融政客,把CPI當做放水的依據,

凱恩斯主義這泡屎,日本吃了30多年,雖然從來沒什么效果,但日本仍然吃得津津有味。

日本央行放水多年,CPI漲幅也不大,或者即便偶爾漲幅較大,經濟也沒什么起色。

所以,日本政客們覺得,放水還不夠厲害,再放厲害點,沒準日本經濟就起來了。CPI漲0.5%,經濟沒起色,那多放點水,讓CPI漲1%呢,是不是就有起色了?1%不行,那1.5%行不行?

全球金融政客們不斷提高對CPI漲幅的容忍度,例如,拜登新政府預定的財政部長耶倫,她就和日本的金融政客達成了一致,認為對CPI的容忍度可以提高到2%,

為什么即便連續多年放水,日本CPI漲幅也不大呢?

路財主提出一個解釋:美國農產品價格穩定,大陸工業品低價而好用,幫助日本老百姓減輕了通脹的損失;日元大量用于海外投資,也部分抑制了CPI的漲幅。


那么,日本的房價,為什么也漲幅不大呢?

幾個原因。

第一,日本老齡化嚴重,老年人對住房面積需求不高,加上日本出生率越來越低,人口減少,也降低了住房需求。

第二,1980年代末,日本推出了很多稅,這些沒有統計進房價里,例如,房子的遺產稅,最高可達55%;你轉讓房子,不滿5年,政府繳你39%的稅,滿5年繳20%的稅;還有房子的持有稅,

也就是說,你買一套房子,日本政府實際上要拿走一大部分,保守估計也要拿走0.7套。


前兩年媒體報道,日本有些地方,零元出售二手房。你覺得真的是零元嗎?只要你買下來,日本政府每年就要繳你的稅,你其實要付一大筆錢,只不過,是在以后的每一年分期付,并且付給政府,而不是付給房東。

第三,資產折舊。經過30多年,日本房子變舊了,價值下降。

30多年前,你花100萬元,可以買一套完全產權的新房,現在,你花100萬元,只能買一套舊房,政府還要拿走0.7套,這叫房子沒漲價嗎?其實日本的房子已經大漲了,只不過,都漲給政府了。

所以,日本金融政客的決策,什么安倍經濟學之類的,不要說他們的決策思路了,就連他們決策的數據依據,都是完全錯誤的。

3

通貨膨脹,遠比物價下跌可怕

為什么,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靠放水振興經濟的成功例子,全球主流宏觀經濟學者卻仍然堅信“放水救國”?

這是因為,他們的理論,被一個錯誤的直覺思維套死了,

這個直覺思維是:如果物價下跌,就會導致商家虧損,生產積極性下降,收入進一步下降,物價進一步下跌……陷入惡性循環;相反,如果物價上漲,大家賺錢更多,需求更多,于是供給也更多,進入良性循環,

所以,他們認為,溫和的通貨膨脹好,“通貨緊縮”不好。

大多數人都有這種直覺思維,

這個直覺思維錯在哪?錯在沒考慮生產成本。

如果物價普遍下跌,生產成本也會下跌,商家并不會多虧損。

物價下跌影響商家生產積極性嗎?看看這些年行動電話價格跌了多少,影響行動電話商的生產積極性了嗎?實際上,是行動電話商積極降低成本,增大供給,行動電話價格才會下跌,

同樣,如果物價普遍上漲,那生產成本也會上漲,商家并不會多賺錢。不存在印鈔放水只漲售價不漲成本的好事,

唯一需要擔心的通貨緊縮,就是對民間信用的擠壓,


發鈔不僅不能讓經濟進入良性循環,而且會嚴重扭曲生產結構,為下一次危機爆發準備條件。

放水唯一的“好處”,就是讓既得利益者短期內繼續維持利益格局,從而避開深度市場化改革,可以看到,越喜歡放水的國家,越不喜歡市場化改革,

每次CPI下降,宏觀經濟學者站在下游欣喜地說:“水位下降了,再多放點水,沒事,”

他們不管之前水位漲了多少,也不管上游的大壩是不是已經垮塌了,

當洪水蔓延過來,對老百姓來說,是一場毀天滅地的災難,

而宏觀經濟學者仍然拿著課題費、演講費,衣食無憂。甚至,其中的一些精明人還可以事先投資上游資產,從中獲取巨利,

求宏觀經濟學者放過CPI,放過貨幣,放過老百姓,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