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厘子、大米,這些“超細分品類”能成就新品牌嗎?



如果All in一個品類,抱著品牌與品類共存亡的心態,很多超細分品類,也許都值得重做一遍。最終,在某個超細分品類里,成為第一品牌,然后品牌推動品類變大。

最近,有3個品牌吸引了我的注意: 一個是小滿茶田,定位車厘子飲品,上周剛完成Pre-A輪融資;一個是來杯米飲,做米稀飲品,4個月開出了6家直營店;一個是和気桃桃,聚焦桃子風味,外賣月銷實現了萬單,

聚焦單一水果、谷物的“超細分品類”,正在各地萌芽,這給市場傳遞了什么信號?朱古力健康&功能化升級趨勢已來。


“超細分品類”正在各地萌芽

先來看看這3個品牌的成績單:

1、獲千萬級融資的車厘子制茶,店均月營收超50萬

上周,來自北京的茶飲品牌小滿茶田獲得了由元禾原點領投,海石資本、美團聯合創始人干嘉偉跟投的數千萬元人民幣Pre-A輪融資。

小滿茶田的定位是“車厘子制茶”,主打的是兼具價值感和話題度的車厘子品類。


主打車厘子,圖片來自小紅書

據小滿茶田創始人劉子正透露,今年7月在朝陽大悅城開出首店后,打磨了理想的單店盈利模型,

相繼開的新中關店,實現了單日最高1500杯的成績,40平米的門店,月營業額能做到50萬+,是北京海淀區飲品熱門榜第1名。


截止到發稿前,小滿茶田在北京和上海已經分別開出15家門店,

2、米飲做成“奶茶”,4個月開出6家直營店

長沙新晉品牌“來杯米飲”,以米漿代替茶湯作為基底,加上當下流行的各種輔料,變成一杯自帶健康屬性的“奶茶”,


以米漿代替茶湯作為基底,圖片來自大眾點評

來杯米飲創始人楊哲表示,今年8月份在長沙五一廣場開出首店。10多平的小店,12元左右的客單價,首月實現了7萬+的營業額,

在餐飲競爭激烈的長沙,4個月時間,這個品牌已經開出6家直營店,基本都進入了所在區域飲品排行榜的top10,還有4家正在裝修的店鋪,預計1月份開業,

3、聚焦桃子風味,單店外賣月銷9999+

和気桃桃是去年12月才啟動的品牌,專注桃子風味飲品,在二線城市昆明測試過門店模型后,今年6月底在上海宏伊廣場開出了12平米的首店,


專注桃子口味,圖片來自大眾點評

和気桃桃創始人林茗娟告訴我,第一家店12平米,月營業額超40萬;


第二家五角場店開業2個月,實現了外賣9999+,在二線城市昆明的門店,月營業額也都超過了10萬,


目前和気桃桃在上海已經有3家直營店,全國共有20家加盟店,

類似的還有鄭州的唐飲,以手剝荔枝、現煮芋泥為主打產品,客單價在25元上下,最高峰時期一天出杯量近千杯。

水果茶、五谷茶之后,定位聚焦到一款水果、一種谷物的飲品店,正在各地萌芽。

這樣“超細分品類”,是飲品業的新機會嗎?


“超細分品類”,必然面臨3大挑戰

《定位》之父里斯曾在續作《品類的起源》中講過,唯有細分才能帶來創建品牌的機遇。

相比于在大領域成為第一,在小領域成為唯一的難度系數似乎更低,

但小領域也意味著資源少、難突破,天然就存在著一些挑戰:

1、能不能搞定供應鏈?

以小滿茶田的車厘子為例,上海也有品牌完全模仿其模式開店,但沒開一個月就草草收場。

“水果茶盈利難是行業共識,我們開業第一個月僅有25%的毛利。”劉子正說,他們一開始就做好了All IN車厘子,品牌與品類共存亡的打算,

為了向供應鏈要利潤,小滿茶田在全球整合了車厘子供應資源,3月~7月大陸車厘子,7月~9月北美車厘子,9月~10月土耳其車厘子,11月~3月智利車厘子,這才保證了車厘子貨源、價格的穩定,


而針對水果茶標準化困難的情況,小滿茶田自主研發了核心原料,同時研發冷凍保存技術,緩解鮮果的運輸、儲藏、使用的諸多不便。

“用了4個月時間,跑通供應鏈后,我們產品的毛利率才爬坡到了65%以上。”劉子正說,

如想做超細分品類,必須在上游整合供應鏈資源,形成壁壘。還要對下做好品牌和營銷,有效占領消費者心智,同時自身做好運營和標準化。

2、能不能找到適合的模式?

車厘子和桃子,都是把水果品類提出來做細分,而來杯米飲的賽道更小眾,

提到米飲,很多人第一感覺就是“這個品類太日常了”,幾乎沒有基礎的飲品消費認知。

來杯米飲在經營中探索出了自己的模式:

打時間差,抓住早晚時段,“大清早很少有人去買一杯冰冰的水果茶來喝,晚上八九點喝一杯奶茶,也會有失眠壓力,”楊哲說,米飲不管是早上8點,還算晚上9點,都沒有壓力,而且具有部分代餐功能,


圖片來自大眾點評

全客群捕捉,特別是老人和孩子,奶茶、水果茶的核心客群是18~35歲的年輕人,來杯米飲的客群很大一部分是年輕媽媽,給孩子買一杯米飲,溫熱健康無咖啡因,

搭配餐食,開啟“有吃有喝”模式。來杯米飲已經開始研發相搭配的米類餐食,比如米糕、米類小吃等,讓消費者用不高的價格有吃有喝,快速充電。

打好健康牌,抓住養生黨。來杯米飲的輔料,基本選擇了燕麥、紫米等原料,自帶健康屬性,品牌還做了一些檢測,米飲的卡路里、含糖量、脂肪等數據,低于市場主流茶飲產品,


圖片來自大眾點評

3、能不能回歸基本功?

在林茗娟看來,定位理論是個敲門磚,是品牌快速獲取消費認知的方法,但沒有品牌能依靠成功的定位一勞永逸。

“新茶飲上半場,已經把水果能做的創新,全部都測試了,真正能夠被廣為認知的,我覺得有4個:桃子、草莓、芒果、葡萄,我們選擇了產品呈現形式最多的桃子。”她說,

品牌有鮮明的定位,集中一個點去打,這是切入市場的第一步。這時候越聚焦,效果就會越明顯,但很快會有瓶頸,因為過于聚焦,消費者會對招牌產品產生疲勞,

“這時候考驗的就是品牌的基本功,”作為行業的“老司機”,林茗娟對茶飲行業的產品持續迭代、門店運營、培訓、品控、供應鏈管理、線上線下營銷等每個細節都“交過學費”,積累了經驗,


在茶飲行業,通過一個爆款推動品牌成長的年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取而代之是必須進行系統迭代,同時,更重要的是回歸產品本質,

若噱頭大于商業價值,那么抗周期就無從談起。


“超細分品類”,是陷阱還是機會?

任何行業到最后必然會走向細分,細分也的確鑄造了一些成功的品牌,

很多時候,對品牌來說,超細分品類是機會還是陷阱,取決于品牌團隊能做到什么程度。

對此,劉子正的觀點是,沒有不行的品類,只有不行的團隊。

大賽道有做大規模的機會,小賽道也未必沒有成就一個品牌的空間,

在餐飲的品類賽道上,一道菜開火一家餐廳已經成了新常態。比如,以小龍蝦、酸菜魚等為招牌的單品餐廳越來越多,

當我們去做一個新品類時,品牌總需要在消費者心智中占據一個細分的品類空間,且排名足夠靠前,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讓品牌真正長遠發展的一定是飲品的本質:產品、環境和服務。

如果只是凹造型,停留在表面刷存在感的階段,那細分品類就是個陷阱。

反之,如果All in一個品類,抱著品牌與品類共存亡的心態,很多超細分品類,也許都值得重做一遍,

最終,在某個超細分品類里,成為第一品牌,然后品牌推動品類變大,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