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偏偏是周冬雨


關于她。

Sir被你們一催再催,


2016年,憑《七月與安生》摘金馬;

今年5月,憑《少年的你》摘金像;

以及半個月前,陳念一角,被金雞獎追認,

28歲就拿下滿貫的周冬雨,打破了記錄——大陸電影史,最年輕“三金”影后,


△圖片來自@微博娛樂

比起“三金”影后的榮譽光芒。

“最年輕”——這個肯定中帶著怯意的定語,成為了一時議論的大熱焦點,

說白了,

論市場肯定,觀眾口碑,乃至最現實的票房能力。

周冬雨,怕比嗎?

真不怕,

橫向來看,放眼同世代的90后同輩,你已再難找出一個新生代女演員,能擁有同樣的入場資格,算得上小天花板了,

但縱向看,對比真正的前輩們,“最年輕”的周冬雨,難免怯場,

2009年,35歲憑《李米的猜想》完成三金影后的周迅

2013年,34歲憑《一代宗師》完成三金影后的章子怡



△《李米的猜想》《一代宗師》

難以否認,僅從表演維度評價,這份頂級影后的榮譽認可對周冬雨來說,

鼓勵的意味更大。

指向銀幕之外的現實是——

其說周冬雨需要榮譽,

不如說這些獎項與其背后的電影市場,更需要周冬雨。

但今天,Sir想拋開銀幕外的雜音,也不聊現實中的八卦、人物傳記。

踏踏實實地回歸一件事。

最根本的,表演

開門見山。

周冬雨,到底有多少“演技”?

關于表演,她最擅長的武器又是什么?


△《少年的你》劇照

說起周冬雨,很多媒體都會提一個萬能詞:

靈氣。

這個詞虛嗎?

很虛,

Sir覺得,這么形容氣質狀態,太街頭巷尾,太含糊不清,無法貼近實打實的表演技巧。

所以如果說細一點,說人話。

在如今無比商業化的電影市場,Sir想先說一個詞——高性價比

01

評價表演,最基本的維度:

真/假

即一個演員,能否實時、有效地傳遞角色情緒。

以及這樣的情緒是否合理,是否能令觀眾信服?

聽著簡單,但落實到表演方法上,往往存在很多專業學術討論,

有的,還相悖,

放心Sir不掉書袋,去聊什么體驗派方法派表現派(真正的好表演,往往技巧兼備)。

為了便于你理解周冬雨的表演方法,Sir引用何冰老師的話做個跳板:

“演的不是情緒是行為,是動作人在生活當中即便是激動了,有情緒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控制情緒而不是釋放情緒”


△《圓桌派》第二季

簡單理解,這就是演技的“技”:

通過演員冷靜地搭建行為、反應的路徑,令觀眾信服你情緒的結果。

但這并非所有演員的創作邏輯。

我們見識過太多優秀的“情緒型”選手,比如郝蕾,比如章宇。

很顯然,這不也是周冬雨的路線——她的情緒,往往領先于設計,

沒辦法。

她能量太強。

這來自倔強面容帶來的不容忽視的矛盾感,和難以掩藏的直率與單細胞,

文靜、溫柔、淑女,對她來說過于扭捏做作。

靜態?也略違和。

更有效,更直擊人心的。

還是她的不怕丑,她的無防備,她自然流露的悲喜,

太敢笑,太敢哭。

用“丑”犧牲,換來真和美。



△《七月與安生》

如果還有一些理性控制,也只能是對這股情緒力量的雕琢、修飾,

若要全盤理性駕馭,

一,難。

二,反而丟掉優勢

所以,周冬雨表演的高性價比在于:

比技巧上的苦工打磨更重要的,是她用理解與悟性,吃下狀態,吃下情感,

很多評價說,“周冬雨演什么都是周冬雨。”

但Sir覺得不如說:

是她的角色,總有一種“情緒性”的共性,

做個比喻:

像定時炸彈。

無論是一出道時,特殊年代下渴望愛情的靜秋,怯懦、羞澀,

還是《少年的你》,背負陰暗掙扎求生的陳念,不安、慌張,



△《山楂樹之戀》《少年的你》,下同

肉眼可見的,都是忍,

忍著爆炸,但也終將爆炸。

像一根不斷被拉扯的弦,微微發出顫音,

當你聽到時,它們就已提前向你允諾了一場爆發。



周冬雨情緒的爆發,從不會令你失望,

因為它們總是太有“效率”

簡單來說,她的笑不止是喜,她的哭也不止是悲。

往往七情上面。

一個表情,夾藏著多種復雜的情感狀態。

例子?比比皆是。

《七月與安生》中,面對七月的死亡通知單,安生哭到抽搐,卻依然不敢抬頭,

望向那邊一眼就匆匆躲開眼神,

一是逃避,不愿接受好友故去的消息,

二是悔意,那些姐妹間的虧欠,如今再難以償還。


△《七月與安生》下同

但還沒等到觀眾膩煩,情緒就被收斂了(很有意思,周冬雨在這方面堪稱老辣的產品經理,好像總知道如何不讓觀眾討厭自己的情緒化)。

下一幕,她點點頭,簽字。

朋友的最后一站,她要體面地陪完,

風平浪靜了,再給一個故作堅強的點頭,剩下海面上的冰山,小小的一座。


戲很短,不過兩分鐘,

但你看這情緒的疊加與消失:

平靜→悲痛→爆發→快速收攏。

而那層悔意,則直接為兩人的情感羈絆點睛,

這,就是Sir想說的“效率”,

一滴眼淚,百般滋味,

再說她的笑,也如此——

《少年的你》。

你一定記得這個笑容。

——從大笑,到微笑,吸了吸鼻子,最后收斂了笑容。


△《少年的你》

太美,

但美這個詞和靈氣一樣,沒點到本質,

本質其實是,它遠遠超出了觀眾期待的情感容量,也詮釋著人物之后的所有經歷,

與其說,這細微到鼻孔的動作出自設計。

Sir更相信,周冬雨不過在詮釋一句內心臺詞——“我可以笑,但這好累,”

糾結、復雜、逞強……這些角色標簽,都很“周冬雨”,

但恰恰是這個復雜、糾結的“周冬雨”,才給了角色令人信服的力量,給了她們靈魂,

“周冬雨這孩子總是讓我很感動,她的那種真誠很難得,”

很少夸贊年輕演員的郝蕾,對周冬雨贊不絕口,

某種程度上,是對“同一種表演思維”的惺惺相惜……

咱都是情緒派的啊,妹妹,咱都比較真,

“真”,在如今青年演員中,已經是一道關,

而這正是周冬雨,超越同齡段小花的分水嶺。

但除了情緒之外,

她還有沒有其他的情感閥門

以至于讓觀眾,收獲真實之外的,某些驚喜?

02

再看那個詞,“控制”,

保證真實這一維度,表演方式當然多種多樣。

但想在限定環境下,創造超出于環境的戲劇張力(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戲劇“驚喜”),技巧則是一道硬關卡。

舉個例子你就懂,

《一代宗師》,章子怡,

葉問與宮二,另一場“交手”。

簡單寒暄后,宮二一坐,不看葉問,對著空氣起嘆——“當年,如果……”

一個身不由己的人,贊嘆著一個名為“如果”的故事。

此刻,她藏著陶醉,淡淡講述,無視葉問。

但她的故事,無一句不是葉問,


△《一代宗師》下同

如圖,葉問應和了上一句,

宮二一頓,緊緊抓住這句,眼神從“如果”中拉回了現實。

她更直接了,她直抒胸臆。

說罷,嘴唇微張,等一個回應,

“您真捧場(的話)您看戲,我送票”


這就是“驚喜”,

準確地說,戲劇張力

故事外的重逢,和故事里的真心,戲中有戲,

而出戲的一刻,一個抬頭的眼神,直逼對方心里,

無論是帶入帶出的時機,小心翼翼的語調狀態,皆來自控制,

來自技巧與設計,

制造驚喜,并不是注重效率的輸出。

而是伺機待發的埋伏,

客觀來說,這是周冬雨目前的短板。

也正是她一步步打開、慢慢走向成熟的方向。

Sir說到這,殺個回馬槍。

處女作,《山楂樹之戀》。

那時的周冬雨,清純、寡淡、恬靜,

手腳規矩,溫聲細氣——這是周冬雨演藝生涯的第一次定型。


△《山楂樹之戀》劇照

準確,但不出彩,

一張干凈的臉,會給觀眾留下印象,但很難創造其他期待,


但張藝謀選中周冬雨的理由,并沒這么簡單,

“這孩子是有天賦的。”

“周冬雨是我從幾千個演員中挑選出來的,怎能說換就換?她才18歲,第一次拍戲,有些不適應也很正常,”

進組時,她一度認為張藝謀是騙子,以為自己上了賊船,搞得全劇組哭笑不得,

她當然沒意識到,盡管進組時她身無長物,但卻帶了一件關鍵東西——

性格上的直率、活潑、不管不顧。

《山楂樹之戀》給的表演空間很小,但你依舊能看到幾個非常“周冬雨”的閃光瞬間。

比如假裝嗔怒,而后眼皮一翻,彎起一副笑臉,

“我不回去

我要陪著你”


△《山楂樹之戀》

這是老謀子說的“天賦”,雖然只重四兩,但確實撥了千斤。

而近幾年,這個天賦點她還在用,當然用得更好,取得了技巧經驗上明顯的進步,

最明顯的,是《少年的你》,

你第一眼看,很容易被易烊千璽熾熱的目光吸引。

但仔細看就會發現。

另一雙飄忽閃躲的眼睛,講述著更多故事。


△《少年的你》

這是一次對白之外的隔空發言,

那一邊是大膽宣告,“你保護世界,我守護你,”

而周冬雨的眼神,只是默念,

是貫穿《少年的你》全片的:“對不起,我還不能相信。”

一個是疾如風,一個是不動如山。

都是風,故事太簡單;都是山,又何來故事。

風和山的故事,才真的好看,

兩顆心之間的情感張力,也由此打開。

再看《七月與安生》的浴室對手戲。

為了同一個男人,七月與安生走到決裂的地步。

馬思純,是步步緊逼的決絕。

周冬雨演的安生,情感得在有限的條件下,大起大落。

實在令人驚嘆。

同一個鏡頭,同一個姿勢,甚至同一個表情。

但你看眼睛。

先是爆發,

因為對方的敵意,積攢起的憤怒


△《七月與安生》下同

但緊接著,氣焰滅了。

七月拿起安生的內衣,揭露她的心機。

無話可說的羞恥


而當七月脫去衣服,向她“示威”。

震驚與恐懼


這就完了嗎?

還不止,

假裝無事發生,讓出臺階;假裝大度,退讓保護友誼;知道退無可退,眼淚落下,徹底的心碎……




3分鐘。

對白量少,同一個鏡頭,同一個姿勢,

僅以眼神,表達不同情感,很難。

而使其連貫,擁有真實感,更難,

這一方面當然也歸功于出色的對手,但更重要的是周冬雨帶來的驚喜,你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幻覺,但相信很多人都有這個幻覺:

她的眼神,會“聆聽”

有關驚喜,有關控制,Sir就說到這,

在此領域,周冬雨還未抵達章子怡的水準,但她對自己的眼神,早已或有意或無意地進行著深耕。

不能說一招鮮吃遍天,但吃遍商業片足矣,

03

說到這,Sir想再聊回這次金雞獎,

聊一聊,這座獎杯對周冬雨的意義。

重看頒獎過程,Sir發現了周冬雨一個非常“不專業”的細節。

頒獎嘉賓宣布影后入圍名單,與周冬雨同臺競爭的幾位女演員,都盡量表現得從容、穩重,甚至還與鏡頭互動擺pose。

而周冬雨,神情則緊張得多。

一直盯著臺上,等待宣布成果,甚至連鏡頭都忘了“照顧”。


△金雞獎頒獎典禮

不矯飾,不掩藏,不懂花招,

笨拙而率真,的確很“周冬雨”。

但你看那眼神,

是現在大陸女演員身上,久違了的“我可以,我想要”,

在這一點上,她有前輩的樣子。

她開玩笑:“小黃鴨,變成了金雞。”

但那眼神已經提前宣告。

未來她想要的,又何止金雞?

在最近的一段采訪中,她重新聊起了她的表演:

“我必須把人物最真實的情緒釋放出來用角色最高光,最立體的時刻把每一個看似尋常的人生,演繹成一場電影”



真實的情緒、立體的演繹,前面也都提到,Sir就不再贅述。

“將尋常人生,演繹成電影,”

則像是周冬雨一直以來角色類型上的概括,

我們常常表揚一種演員,說他不懼于挑戰各種角色,

但周冬雨不是這種。

她有點“懶”。

她始終在自己的類型軌道內成長,完善,深耕。

這,其實也有點

因為媒體和大眾不知道怎么表揚,只能說一個“靈氣”。

但深耕者來日方長,必以專注成名。

身為大陸影史最年輕“三金”影后,

她還年輕,Sir都不著急,你也不用著急。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助理:破壞之王阿姨

(責任編輯:王倩楠_NBJS12706)

2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清純、活潑

  2. 啊我覺得她是大美女因為顏粉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