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陸從印度進口大米的事情炒得沸沸揚揚,印度有人曝出,已經獲得來自大陸的一份大米訂單,規模達10萬噸,FOB報價約為300美元/噸,這是近30年來,大陸首次自印度進口大米。
大陸市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簽下大單后,印度也是歡呼雀躍,畢竟印度和大陸雖是鄰國,但大陸之前從未從印度進口過大米,用網友們的話說,恒河水養出來的大米不好吃,還是大陸產的大米好吃,
但是為什么現在又突然要進口了,印度人眾說紛紜,甚至有學者臆測,是因為大陸鬧“糧食危機”。這當然是無稽之談,大陸進口來主要是為了做畜牧業養殖、加工的原材料。因為它便宜,300美元一噸,相當于每斤1元錢,
更何況,大陸是農業大國,糧食產量連續6年超1.3萬億斤,人均占有量穩定在470公斤以上,遠高于國際糧食安全線,也就是說,14億大陸人的飯碗端得牢牢的。
前不久大陸還宣布,要依托黑龍江大豆良種繁育基地大縣,建設國家級大豆種子生產基地,同時,將繼續加強對大豆產業的支持力度,提升大陸大豆自給率,
大陸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消費國,80%的大豆供應來自進口,40%來自美國,如今推動大豆自產,目的很明顯,提高自給率,減少對外國依賴,
當然,保證糧食安全,提高糧食自給率只是一方面,還得加速大陸農業現代化,提高生產率,打個比方,本來水稻畝產只有1000斤,提高到2000斤,生產率就上來了,
這點,袁老團隊還真做到了,在云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雜交水稻示范基地里,今年實現畝產1134.6公斤,已經連續4年平均畝產超過1100公斤。這個數據,在任何地方都能算得上高產。
昨天還看到一則消息,在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導聯合浙大、拼多多推動的“2020全球農創客大賽”上,決賽里的12支青年隊伍,有5支隊伍就來自大陸,在激烈角逐后,來自大陸的“數字化養蜂項目”和“Mi Terro-食物蛋白提取保鮮膜項目”獲二等獎,
這次比賽,也被稱為“后疫情時代全球最大線上數字農業科創峰會”。比賽中得到的經驗和模式,也將有機會在大陸農村大面積應用,讓更多小農戶享受到新技術帶來的農業科技變革,這對大陸農業數字化、資訊化進程而言,無疑又是一次有益突破,
其實,把這幾件事聯系在一起,就會發現如今大陸農業在逐步被科技“武裝”起來,一個屬于大陸的現代農業正呼之欲出。而那些關于我們缺糧的猜測,終究只是無聊之人的臆想,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