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鳳來儀,功夫財經簽約作者、大陸頂級風險管理專家。
最近坐捷運的時候看到一個廣告,我順手拍了下來:
春就該“醬紫”,我能不能問一下,是哪樣子?
考慮到廣告本身是推銷信用卡,我能不能做個合理推斷,弄這么一出意思是——辦信用卡借錢不要怕,你的未來有無數可能,現在欠幾萬、幾十萬,你以后會掙幾個億,要知道青春過了就沒了,錢未來再掙來得及?
1
20年間大陸人的消費觀巨變
有個關于大陸老人和美國老人對比的段子,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講的是:
一位大陸老人積攢了一輩子的錢,在晚年終于住上了新房,而美國老人呢,先借錢住了新房,在晚年終于還完了錢,但人家住了一輩子好房子。
這個段子出來的時候,主要是譏諷大陸人不會用信貸來折現未來現金價值,也反應了當國大陸人的消費觀和儲蓄觀,都非常保守,
好家伙,這才過去20年,情況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儲蓄的人,變成了消費的人,本世紀初,國民儲蓄率55%,而現在的儲蓄率已經快速下降到了45%,居民負債200萬億之巨,
單純看負債率意義并不大,要看到結構才明白其中真意,居民負債中,大頭是房貸,我覺得這個問題倒是不大,因為房屋在任何時代和地方都是資產,越大的城市,資產就越優質。所以,負債如果能對應資產,問題并不大,
那問題大的是什么呢?是消費,
我們知道,大陸經濟的三駕馬車分別是投資、出口和消費,在投資和出口都因為各種原因陷入巨大不確定性的時候,消費就成了拉動經濟最重要的一環。
今年以來,各地出臺了許多鼓勵消費的政策,國家發展改革委又會同有關部門印發了《近期擴內需促消費的工作方案》,提出了19條擴內需促消費的舉措,為需求潛力“松綁”,為經濟循環“加油”。
從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看,在必需消費品穩定增長的同時,升級類消費和大宗商品消費回暖明顯,10月份,化妝品類、金銀珠寶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18.3%、16.7%,增速分別比9月份加快4.6個和3.6個百分點。
消費固然不錯,但消費貸的推出,則有點脫韁野馬剎不住車了:僅上海一家銀行,去年的消費貸余額就暴漲了30%多,弄到證監會也要發函質詢,是否參與了平臺貸款,
而這些不形成資產的消費貸主要針對哪些群體呢?就是文章開頭那個廣告所描繪的:擁有“青春”的人,
因為他們有膽,未必有識,有未來的現金流能力可以折現,未必有現實的自控力,他們是最好的廣告對象,也是最好的借錢主體。
2
“負債者聯盟”背后的年輕人
在豆瓣這個年輕人扎堆的地方,有一個小組叫做“負債者聯盟”,我點進去標題大多是這樣的:“80后負債70個”,“負債谷底,快要崩潰”,“25歲 19萬 以貸養貸滾雪球的噩夢”等等題目,
其中有個我印象最深的,是這樣的:
下決心要上岸,今年什么東西都沒給自己買,但是我真的太想在年底給自己買個包包了。大家別罵我了,我真的太想要了。這款包包我真的太喜歡了,喜歡了好多年一直沒舍得買,最近看到一個二手的,比原價便宜四五千吧,確實是喜歡哭了!
我不知道她想買的包原價是多少,但比原價能一下便宜四五千,這包怎么也得上萬了吧?看看發帖人其他的情況,應該是個收入不高的小丫頭,我判斷她錢不多,是因為她關注的是這些地方:
職場、化妝品、二手貨、精致、窮人版攢錢……在北京城里打拼已經很不容易,結果卻染上了“買包癥”,用他們的行話說,就是很難上岸了,
還有一些其他的分享,都是大同小異:以自己不能負擔的債務為源頭,然后債滾債,債還債,最后陷入泥塘不能自拔,每天陷入惶恐和抑郁。
看到消費品,還是忍不住去買,他們其中有些人買的衣服和鞋子,連包裝都沒有拆。
這是什么?這是一種病態了,法國社會學家鮑德里亞在《消費社會》一書中論述過消費的邏輯:“人們消費的不是商品和服務的使用價值,而是它們的符號象征意義。”而一旦任何事進入符號和象征意義的“意識形態”領域時,理智就成了無用之物,
我在那些負債者小組里還看到這樣的文字:
每天朝9晚9的工作時間,辭職后讓我感覺異常自由奔放,年少輕狂的我告訴自己要好好玩一下,當時身上并沒有多少存款,便和老同事決定去廈門玩一趟,
買高鐵票,我第一次啟用了廣發卡,選擇了信用卡支付,內心五味雜陳,仿佛不是在用自己的錢一樣,
有了第一次,遍很快的有第二次,第三次……整個旅行過程我用信用卡消費了3500元,覺得還勁爽舒服,金錢得來全不費工夫。消費的瘋狂,在心中埋下了超前消費的種子,有一種信念在心中升起,就是我要辦多幾張卡,在我心里更加有安全感。
就這樣,18年過完年我通過app辦理了浦發中信工商平安廣州交通,沒有一次拒絕,下卡賊快,
后來3月份,因為家里老人家要動手術,我為了陪護,給了自己不找工作的理由,就這樣一直懶散厭倦工作,足足長達10個月,10個月里面我朋友教會了我pos機套X,那種感覺就是發工資一樣,那年世界杯也來了,喝朋友泡在酒吧,每天都是日均800的支出,像個瘋子。
每個月某個時間都要獨自躲在房間,套X操作來回倒卡,到18年年底我粗計算了一下欠了6萬,偶爾間跟兄弟聊起信用卡負債,都非常有信心還債,互相勉勵一定要努力,但是過幾天就泄氣,開始玩了。
入不敷出,工資并不可觀,消費的魔力還是無法抗拒,吃喝玩樂就刷信用卡,成了自己的習慣。
從來沒有認真的去面對計算一下自己的詳細負債,對數字非常模糊。
2020年頭,我計算了一下總負債已經高達10萬,我不賭博,但是我把股票當成了快速賺錢的機會。截止到10月,我在股票虧損已經達到了10萬,來回的倒卡支撐,到爆卡。接觸網貸繼續支撐倒卡,已經無力回天,
本月是我第一次逾期,感到非常的無助,懊悔,一切已經來不及 一切也還來得及,25萬,對于我來說是暫時不能短時間達成的數字,
這是他拉出的各平臺賬單以及還款順序:
3
消費貸,正在透支年輕人的未來
任何時代的年輕人,意志都未必有那么堅強,有句諺語說,年輕人犯錯,上帝都會原諒,
然而這個時代的年輕人,他們一旦犯錯,就不是犯當下這個時點的錯,而是透支未來的錯,這種錯不是一下可以解決的,是要用他們未來的時間和機會去填補。
從這個角度來說,這個時代既是年輕人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就看你如何把握了。
有這樣的主動或者被動的”韭菜“,大資本們自然不會放過。
馬克思曾說:
資本家害怕沒有利潤或利潤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樣。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大膽起來。
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潤,他就保證到處被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死的危險,
馬克思所處的19世紀,他老人家對現代社會的想象力還是不太夠,300%的利潤算什么?如果能把本金加100倍杠桿收20%利息,利潤能到2000%,如果還能PE100倍,全部拋出找到接盤俠,利潤能到200000%!
大的都不能倒,一倒就會牽一發而動全身。就如同我們前陣子看到的那個“被否認是本公司發的報告”里面說的,一旦倒下將有無數爛尾樓,幾百萬客戶和幾百萬員工都將遭受重大損失從而導致不穩定發生。
12月8日,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2020年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發表演講時表示:
面對金融科技的持續快速發展,我們將堅持既鼓勵創新又守牢底線的積極審慎態度,切實解決好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
要關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少數科技公司在小額支付市場占據主導地位,涉及廣大公眾利益,具備重要金融基礎設施的特征。
一些大型科技公司涉足各類金融和科技領域,跨界混業經營,必須關注這些機構風險的復雜性和外溢性,及時精準拆彈,消除新的系統性風險隱患。
他說:一些互聯網金融機構通過各類消費場景,過度營銷貸款或類信用卡透支等金融產品,誘導過度消費。
有的機構甚至給缺乏還款能力的學生過度放貸,出現違約之后進行強制性催收,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
實際上,鬧到要讓央行出面監管地步的時候,事情就變得尷尬而悲哀,我在這里再做一次顯然無用的呼吁,這些打著高科技名頭的”小貸公司“,能不能加強一點行業自律,少用蠱惑性的話語去勾引在校學生或者年輕人超前過度消費?
每個人確實有自己選擇的自由,但如果你不在旁邊蠱惑,那么你也就不必背負對方跌落深淵的道德負擔,如果”道德“這個東西你還有的話,
消費金融委托第三方催收到處騷擾恐嚇欠款人家人朋友,整天擔驚受怕沒心情干活賺錢還款了,買賣不夠日常開銷,工資不夠日常消費,店面沒生意出租轉讓太多了,網貸逾期太多了,第三方到處泄露信用卡逾期人的隱私資料。上門催收導致失業了。沒能力還款人太多了,只有解決負債人收入才能有錢還款。報警沒用,哀聲一片。有機構關注底層負債民眾嗎?給網貸逾期人有機會時間賺錢存錢還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