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正如你我所見,是徹頭徹尾的「糊弄元年」。
除了「如何讓自己保持樂觀」之外,「怎么把2020年趕緊糊弄過去」大概是貫穿今年始終的話題。
年初的你時不時出現在電腦前,啃著蘋果盤著腿,對工作內容采取「沒看到就不用做」的綏靖政策,這時的你在糊弄公司,公司也同樣用打折的工資糊弄著你;年中的你常常刷新熱搜,看著幾十位30歲以上的女藝人,如何以不同方式沖上熱搜,你用轉發「哈哈哈」的方式糊弄她們,她們也用微商面霜來糊弄你;年末的你上班劃水等新年,在公司廁所刷遍了關于「內卷」和「打工人」的文章,不少文章的作者也反復采用別人的觀點,復制粘貼來糊弄到處尋找共鳴的你,
這種集懶惰、摸魚、敷衍、僥幸和喪于一身的態度,是快節奏生活下年輕人即插即用的生活瑣事解決方案。在「遇事不決,量子力學」「突擊式盡孝」等流行語的身上,你都能夠看到糊弄的影子。
這種「小確欺騙」的生活態度,讓年輕人得以圓滑地逃脫某些責任,以四兩撥千斤的方式輕松處理大事件,比如應付完全不想應付的客戶/自來熟校友/張阿姨介紹的相親對象:
對方說,「很高興認識你」,你糊弄「有多高興?」
對方說,「很高興認識你」,你糊弄「高興得太早了」
對方說,「很高興認識你」,你糊弄「你高興就好」
對方說,「很高興認識你」,你糊弄「為你高興」
你能在糊弄小組里學習到各色調侃俏皮話,在段子式的文字游戲里體驗曲線救生活。但我們在聯合知乎、虎撲、懂球帝、好好住和脈脈等20家媒體和品牌發起的《2020糊弄青年「底線」大調查》中發現,那些喜氣洋洋的糊弄學外,還有大量被迫糊弄的生活:
「吃飯點外賣,本來打算好自己做飯的,但大部分時間都在點外賣,上班急,下班晚,公司離住的地方遠,就這樣日復一日,甚至睡覺都是湊合,有時候在捷運上都能睡著」@土狗餓了
「糊弄的事,絕對是吃飯!換了工作之后,變得特別忙,有時候就隨便吃點便利店的盒飯,周末也沒有精力做飯,胃也越來越不好了,」@馬鈴薯醬
「畢了業上班半年,內容完全不是自己想干的,重復單調,耳朵腦袋每天都在被巨大的機器敲詐,公司老人也都欺軟怕硬暗戳戳找我背鍋,認真工作堅持了四個月之后開始糊弄,能馬虎辦完絕對不認真花心思。只想著等就業形勢好了之后立馬走人,」@涼心市民孫女士
此外,我們也發現,許多年輕人是經過深思熟慮后,認真地選擇了「糊弄的生活」,工作及格做完就好,社交禮貌性回復就行,不想要豪車大房子,不追求出人頭地,在效率至上的如今,選擇躺平,以咸魚的自嘲姿勢仰臥河底,不爭不搶,崇尚「摸魚」哲學,用廢柴的身份,糊弄的姿態,過低欲望的生活。
為什么年輕人不認真了?
為什么年輕人開始糊弄了,為什么年輕人沒有欲望了,為什么年輕人不上進了,為什么年輕人流行躺平了。當你問“年輕人怎么了”的時候,會有非常多年輕人反問:“你怎么不問問這個社會怎么了?”
只要翻翻近幾年的流行詞就能感受到年輕人對自己處境的絕望:996、007、985廢物、小鎮做題家,同事內卷、老板PUA,聽歌云、離婚冷靜期,女性月經貧困、男性社會性死亡,打工人、被退租,每天擠公交通勤2小時,加班到情緒崩潰,65歲退休,當一輩子韭菜,最大的成就可能就是讓老板換了輛瑪莎拉蒂。
網抑
到處都在販賣焦慮,但焦慮又實實在在地存在。于是年輕人開始問:“最低限度地完成工作,去摸魚,有什么不對?”“既然買不起,從一開始就放棄買房,拾掇好一間出租屋,有什么不好?”“如果遇不到愛情,一直都一個人生活,有什么不可以?”“既然內卷不過別人,那為什么不能退出競爭的游戲?”
「我不是不認真,不是沒追求,不是沒欲望,而是我發現,那些“精英階層的成功”,是可以不去追求的。」@Nai
「我沒有遇到抓馬的同事和上司,也沒有難纏的社交對象,與其說糊弄,不如說我逐漸把評判標準回歸到自己身上,把重點放在“對自己更重要”的事,而不是“社會/別人認為重要”的事上面,那些“不重要但必須要面對的事”,將就一下就行了。」@Mu
我們發現,比起糊弄,許多年輕人是抱著「將就」的態度來處理工作和生活的,和糊弄這種「以應付對方為目的」的做法不同,將就是「以自己為出發點」,將就青年的核心在于對「度」的拿捏,對「底線」的堅持,
什么是他們不愿意將就的?糊弄青年的底線在哪里?
年輕人的不將就,是從「別人想讓我這樣做」到「我想讓自己這樣做」的轉變開始的,
在我們的調查中,讀者們最不想將就的是「感情」和「學習」。
「我以為我長大了,可以不用像小時候那么執著于愛不愛、在不在乎。后來發現:不被在乎、不被愛的感情,我一點都將就不下去。」@匿名
「不想將就的應該是學習吧,因為真的被自己糊弄太久了,我覺得還是自己不夠強所以才被職場PUA,」@鄭嘢一健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更多人「糊弄外界」、「不將就自己」。更多人對朋友、同事、家人的社交抱有糊弄的態度,比起從工作里獲得價值感,更多的人想要「好好生活」,吃飯不將就、睡覺不將就、運動不將就,
對工作抱有「糊弄」態度的人,是「不想將就」的人的近三倍;年輕人的滿意度普遍偏低,有大量糊弄工作的留言,也有大量年輕人抱著「最低限度完成工作」的心態,對工作抱著「過渡期」,有了好機會就辭職、跳槽,
對「感情」不愿意將就的人,是「糊弄」感情的人的四倍,如果沒遇到合適的對象,多數年輕人寧可「大齡單身」也不愿意將就,
在快速變化、高速發展、迅速迭代的如今,年輕人開始意識到環境無法受他影響,而他的處境根本地被環境決定著:公司上市可能財富自由,市場不景氣可能隨時被裁員,投資點錢可能暴雷、租房可能被趕出門,使得人們開始不再有「建功立業」式的工作熱情,轉而從「過好自己的小日子」里尋求寄托。
「被別人惹生氣了不想憋著,有矛盾了盡早說通,不想為了想談戀愛而去戀愛,不想隨大流而去選擇,不想變得頹廢、得過且過,拒絕朋友的不合理要求,多為自己著想,不要討好型人格!!!」@小孫
「睡覺和吃飯不能將就! 我現在發現,睡不好腦子就不清楚,吃不好人就沒精神~所以每天11點保證睡覺,自己買了一臺1.2W的料理機小美,每天給自己做飯。早上一邊化妝,一邊讓料理機炒菜~中午能吃到自己做的便當盒,感覺活著真好,」@啊蛋蛋
這其實也說明了,現代人其實可以跳出「跟人比」的競爭游戲,自己設定標準,用「自己認可自己」來替代「別人的認可」。就如同我們的讀者Teri說的那樣——“對自己的長期規劃想盡數把握在手里,工作轉崗/跳槽/訂婚/每一步人生高光的節點,”
雖然我們暫時無法實現一種完全的決策自由,但決定在哪里「將就」和哪里「不將就」這件事,你可以為自己劃一條可以守住的底線,比如8小時工作制之外的時間,你可以決定在哪里做事;比如主動喊停一次無效的相親。
總之,你才是自己的b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