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次元(ID:chaintruth)原創
燃財經出品
作者 | 馮曉亭 閆俊文
編輯 | 林文龍
10月29日,百世集團宣布,作價68億元人民幣將旗下百世快遞出售給極兔,交易預計在2022年上半年完成。
百世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周韶寧發內部信稱,根據協議,集團將把大陸快遞相關公司的股權、資產、網點、轉運中心、人員、技術、系統等轉讓給極兔速遞,“這次的業務轉讓只涉及大陸的快遞業務,對于國際、快運和供應鏈的業務沒有任何影響,”
財報顯示,2020年百世集團實現營收300億元,其中,快遞營收194.18億元,占比接近65%。在外界看來,出售快遞業務,意味著百世集團在斷臂求生,
2020年以來,百世集團高級副總裁兼百世國際總經理周健,百世集團首席會計官、高級副總裁兼百世金融總經理郭蕾,百世集團高級副總裁、快遞事業部總經理周少華相繼離開。在“四通一達”梯隊中,百世的盈利壓力最大,從2015年到2020年,百世集團累計虧損約64億元,
快遞行業專家趙小敏認為,極兔收購百世集團的快遞業務,是雙方各取所需,百世可以輕裝上陣,把精力集中在快運和國際業務,目前,快運已經躋身市場份額第二了;百世集團的國際業務也發展勢頭很猛,尤其是在東南亞,“出售快遞業務后,百世反而可能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而極兔,也有可能籍此接入淘系,資產價值獲得提升,對它未來的融資更有利,
由于阿里是百世集團最大的股東,而極兔早期90%的業務來自于拼多多,在外界看來,出于競爭的需要,阿里會極力反對極兔收購百世。
但多位知情人士告訴燃財經,百世快遞被出售,是百世集團創始人團隊經過長達一年的考慮后做出的決定,“在交易決策過程中,阿里最大程度尊重了創始人團隊的意見,”前述接近交易的人士告訴燃財經,“百世接入的阿里業務將保持正常運營,不會受到交易影響。這也是阿里對互聯互通的積極態度,”
數位百世經營管理層的人員也表示,阿里雖然是百世的股東之一,但百世的實際控制人始終是創始人周韶寧,阿里扮演的僅僅是投資人的角色,并不干涉百世的日常經營決策,也包括這次快遞業務的出售。
據了解,百世出售快遞業務的直接原因,是大陸快遞業玩家眾多,競爭激烈,價格競爭作為主要手段,直接考驗著快遞公司的生存能力。而且快遞是一個強調基礎能力建設的行業,慢一步就會步步慢。快遞業要良性發展,整合是必然趨勢。
一位接近極兔的人士表示,未來百世快遞網路和極兔速遞網路有可能采取并網運行的方式,而不是合并,大陸快遞行業,還沒有能夠將大陸和國際故事都講好的企業,如果極兔拿到了這兩張入場券,則最有可能跑出來,完成對順豐等傳統巨頭的趕超,
百世快遞的總經理左小青可能會留在快運業務,畢竟他跟了周韶寧很長時間,極兔管理層還在選擇新的百世快遞管理人士,因為極兔速遞是職業經理人制度,又處在發展初期,人才比較匱乏,
百世一位加盟商表示,廣東、福建、貴州等地的百世現在都是兩網或者三網并行,除了百世本身的業務,還兼運著豐網或者極兔。
在新一輪價格戰中倒下
百世不是沒有努力過,事實上在2020年以前,百世一直處于高歌猛進的上升勢頭,離盈虧平衡僅一步之遙,
自從2017年上市以來,百世發展很快,2019年的虧損從兩年前的9.2億元收窄至1.2億元,當年的營收、凈利潤、市場占有率和市值都達到歷史高點。
但2020年以來,隨著快遞競爭白熱化,百世快遞業務的發展勢頭更加吃力:2020年百世全年巨虧20.5億元。按照2021年上半年快遞行業業務量統計,百世快遞業務量40.5億件,市場份額降到8.2%——2019年全年,這個數字是11.9%。
同樣一個百世,執行同樣的戰略,為何一年之間,虧損從1.2億元猛增到20.5億元?這與2020年特殊的外部行業環境有關。
2020年初突然爆發的covid19疫情,讓順豐收獲了史上最高的季度增速,業務量猛增75%。這些增量多數來自于電商特惠件,而非其傳統優勢領域的商務件,而在此前的幾年,順豐的市場份額本已被通達百遠遠甩在身后。這樣的業績讓順豐信心大增,加大了向電商件市場的反攻力度,
同時,另一個“玩家”極兔的入場,則直接加劇了依靠補貼低價搶市場份額的競爭烈度,據媒體報道,極兔創始人李杰的一句口頭禪是“加盟商先準備好虧兩年”。
在極兔觸發的新一輪“價格戰”之下,快遞公司們獲得的單票收入迅速下降,成本控制相對最薄弱的百世,率先感受到壓力。2020年上半年,百世快遞收入51.52億元,同比降低5.4%,財報解釋稱,“主要由于激烈的市場競爭下,包裹單價同比下降20.7%。”周韶寧當時在財報電話會上表示,“為提高利潤率和利潤率,我們不會盲目跟隨市場或其他同行的定價。”
但半年多以后, 2021年3月,為了扭轉頹勢的百世不得不在義烏將收件價格放低,快遞業務量迅速流向百世,隨后極兔和幾家通達系快遞也加入“價格戰”,直至百世和極兔被當地監管部門處罰,各家快遞公司才回調了價格。
但這一輪導致百世快遞被出售的價格戰,既不是開始,也很難在短期內結束,過去十年,價格戰始終伴隨著快遞業,每隔幾年都會有中小快遞公司出局。“嚴格來說,這次百世快遞也是幸運的,只是被出售,業務還會繼續運營,還不算完全出局,從這點上來說,也要感謝阿里等投資方對這個交易決定的理解。”百世快遞內部人士說。
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2020年,大陸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833.6億件,10年前只有36.7億件。但行業快遞票單價卻從10年前的20.65元,降到了2020年的10.55元,近乎腰斬。
有快遞行業專家認為,頭部企業通過價格戰,以犧牲短期利潤為代價,換取更大的市場占有率,出清行業,完成集中度的提升,一直就是快遞物流行業的國際慣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美國快遞行業就是通過兩輪歷時12年的價格戰,逐漸形成了如今UPS、FedEX、USPS三強的行業格局。
四通一達里的“技術派”
當然,價格戰或許僅僅是一個導火索,并非全部的原因,能否經受價格戰,背后是快遞公司有沒有足夠強健的基礎網路能力,能否支撐低成本下的網路有效運行,
百世的氣質,始終與四通一達的其他四強保持著一定的距離感,圓通、中通、申通、韻達的總部都位于上海青浦,只有百世的總部位于杭州,周韶寧的背景也與其他幾位快遞創始人不同。其他人出身浙江桐廬農村、白手起家,而寧波人周韶寧卻有著技術精英的履歷:他曾是世界著名的貝爾實驗室里的華人高管,是負責全球數據、無線通訊部門的技術總監;曾任UT斯達康全球高級副總裁、大陸區總裁,為其締造了年銷售額達到25億美元的大陸通信企業銷售奇跡;還曾任谷歌全球副總裁、大大陸區總裁,與李開復、王懷南并稱為Google大陸的“三駕馬車”,
計算機和工程學背景的周韶寧進入快遞行業后,以“技術流”著稱,多次在不同場合強調運用智能技術驅動物流行業,相比之下,百世對底層物流設施投入的重視不如其他幾家,
一位曾拜訪過通達百總部的人士向燃財經介紹,“中通、圓通們在上海青浦拿地后,都建了現代化的高層辦公大樓作為總部,但百世總部在杭州城區繁華地帶的華星現代產業園,連辦公樓都是租的。”
界面新聞研究顯示,采取加盟模式的幾家快遞巨頭中,只有百世采取不購買土地的方式,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2019年上半年,只有百世集團一家披露的土地使用權科目金額為零,從金額上,即使是土地使用權最少的韻達,一年攤銷金額也有0.73億元。
數據來源 / Wind、界面新聞研究部
百世的運轉中心也同樣使用租賃模式,百世僅對租賃場地進行少量改造,以適配場地需求,且不擁有車輛,而是采取外包和融資租賃共建車隊的模式進行干線運輸。
租賃費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百世通過經營租賃使用權的非流動資產占資產總額的23.88%;相比之下,申通、圓通、韻達、順豐幾家快遞巨頭披露的長期待攤費用中的場地租賃費占資產總額最高不過1.5%,
也就是說,從財務結果來看,租賃模式未必會貢獻利潤,
數量來源 / Wind、界面新聞研究部
百世集團2019年前三季度的研發費用占據了凈利潤的70%,而排名第二的順豐,研發費用僅占凈利潤的22%。據Wind數據統計,除去中通未披露其研發費用,百世集團是加盟制中對技術研發投入最多的公司,
一位熟悉通達系快遞經營模式的人士分析,在快遞價格戰的背景下,快遞公司能否生存壯大,核心在于成本控制的比拼,而成本控制的關鍵又在于轉運成本。誰能夠將轉運成本降到最低,誰就能在慘烈的價格戰中活下來,以相對低的價格搶到競爭對手的市場份額,同時確保自己不虧本甚至微利。
中通在2017年以來后來居上,市場占有率和利潤率長期位居通達百的龍頭老大,秘密就在于中通的轉運成本是通達百快遞中最低的。這背后,又與中通加大轉運中心、干線的直營化力度,超前布局省際班車、自購土地建設現代化轉運中心等產能建設的戰略密切相關,其他幾家桐廬系快遞,近幾年也大致沿著類似的方向加大投資力度,
這位人士認為,百世的布局重點導致基礎網路能力與其他競爭對手逐漸拉開差距,“基礎能力是要長期打造的,一步慢了,就會步步慢,并最終掉隊”。
賣掉了快遞,百世還剩下什么
接近這筆收購交易的人士告訴燃財經,“百世決定出售快遞業務,一方面可以改善財務狀況,同時也希望借此轉型,聚焦供應鏈、國際物流等業務,在更加差異化的市場獲得機會。”
2021年第二季度,百世總負債175億元,資產負債率95.21%,高于其他幾家加盟制快遞以及順豐。例如同期中通的資產負債率為19.75%,順豐是57.04%,
百世前中層管理人員李志維在今年9月對南方周末記者透露,“過去一段時間,百世一直找不到錢,債務率高,業績不好。”這些年百世也一直通過股權融資、票據融資、上市融資等方式積極補充現金流,
前述熟悉通達系快遞經營模式的人士分析說,百世集團的的資金消耗點不止在快遞,其近幾年在金融、便利店、國際等領域進行多元化擴張,也吃掉不少現金流。
對于一心想做綜合性物流供應鏈服務的百世來說,甩開快遞業務后輕裝上陣未必不是好事。
事實上,2007年成立的百世,直至2010年才借道收購匯通快運上線快遞業務,
快遞雖然是百世營收占比過半的業務,但遠非全部,在周韶寧的心中,一直有一個念頭:利用資訊技術、人工智能,打造綜合的線上線下物流和供應鏈服務能力,包括快遞、快運、倉配供應鏈管理、國際和跨境電商物流等。
而這些業務,每一個都需要巨大的投入,砍掉便利店和快遞業務之后,戰略收縮的百世可以止住出血點,回籠資金用于戰略新興業務的發展,
在供應鏈、貨運、跨境物流等方面,每一個賽道都具備千億級的市場規模,行業卻停留在小、散、亂的發展階段,規模化程度不高,用資訊化升級的潛力較大,百世在此前也已經打下了一定基礎。
供應鏈方面,百世在服裝內衣、食品美妝、小家電、3C數位等行業擁有不少優質客戶資源,能為客戶提供從工廠到倉庫、經銷商、門店和消費者的全鏈路供應鏈優化。
百世做國際物流也是“四通一達”里的前鋒。從2016年起,百世就開始把跨境物流服務拓展到澳大利亞、日本等國,2018年至今,百世先后在泰國、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高棉等國開展本土快遞服務。今年8月,百世又開通大陸至泰、越、馬、新、柬五國間的全鏈路跨境物流服務,負責包裹集貨出境和境外的落地配送。
“快遞只是綜合物流之下的其中一個細分領域,在快遞以外,還有一片更大的發展空間,”前述熟悉通達系快遞經營模式的人士表示,在甩掉包袱之后,百世如果能聚焦資源,在其他領域也能打出一片天地,
本次的收購方極兔,一直被視為是拼多多系的公司,這不僅因為極兔創始人李杰與拼多多創始人黃崢都有濃厚的段永平系背景,更因為極兔早期在大陸市場的快遞業務量主要都來自拼多多平臺,
據拿下極兔某區域一級代理權的王生回憶,極兔的經營模式為“直營為主,加盟代理為輔”,其中直營區域也多由來自OPPO和vivo團隊的員工負責,第一波選擇加盟極兔的也大多為原OPPO和vivo的渠道商,
王生告訴燃財經,對于百世賣身極兔這個消息,他其實早有耳聞,但對于最后商定的價格,其表示實際價格可能比其原先想的可能還會多一些。“沒想到最后成交價比百世的現有市值還要多,但是對于這個結果,我覺得雙方都有利。”
“極兔在大陸業務最開始時收購龍邦快遞,借了龍邦快遞的殼拿到的快遞市場許可證,吞下百世,看中的肯定不是百世的殼,而是百世實打實的內容。”王生認為,雖然極兔現在勢頭很猛,但是相對于業內盤踞多年的通達系來說,還是“根深不穩”,“一是百世分散全國各地的網點;二是百世這么多年積累了很多在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物流人才;最后我覺得最主要是,極兔借助百世的力量可以與淘寶對接上,”
“百世雖然現在風評口碑不好,問題和極兔差不多,投訴也大多集中在物流速度和人員服務上,但從市場占有率而言,極兔吞下百世后,市場份額極大提升,關于投訴的問題我們內部也有一直在想辦法一步步優化。”王生表示,雖然現在極兔總部沒有下達與當地百世網點合作之類的通知,但他覺得不久后應該會有進一步的整合規劃,并表示對收購百世后的極兔發展更加有信心,
更多關于極兔收購百世快遞的內容,請戳:《誰愿意救百世》
*題圖來源于微博@極兔速遞,部分配圖來源于視覺大陸。
*文中王生是化名。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資訊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