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公眾號“地震三點通”
在眾多的古生物化石中,有一大類化石稱之為“介形類”,它個體微小,殼體多樣,分布廣泛,種類繁多,自4.8億年來繁衍至今,
其中有一小類稱之為“光滑南星介”(拉丁文:Austrocypris levis)。該化石殼體長1.63mm,高0.80mm,厚0.68mm,側視近腎形,前端圓,后端稍窄,向上斜截,背緣弓形,最大高度位于個體中部。而遼河油田科研人員正是從這么一個比米粒還小的化石中發現了新油氣田的存在。
———光滑南星介———
01
眾所周知,煤、石油、天然氣都是在特定的地質條件下,由高等植物(如樹木)和低等生物(如藻類)等演變而來的。從這個角度來看,煤、石油、天然氣都屬于化石,這就是為什么我們把煤、石油、天然氣稱之為化石燃料。
由此可見,化石與石油、天然氣有著極其密切的聯系。科學家通過對保存在地層中的各類化石的種類、形態、結構、豐度(一百克巖心中化石的數量)等指標進行分析,就可以推斷地層中是否存在煤、石油或天然氣。
———遼河油田———
遼河油田位于下遼河平原,總部坐落于遼寧省盤錦市,交通便利,物產豐富,氣候宜人,從地質上來看,遼河油田屬于裂谷盆地,部分原油屬高黏度的稠油,需要通過注入熱蒸汽等方法進行加熱開采,
回顧遼河油田的發展史,新增加的油氣產量除了得益于開采技術的不斷完善,也離不開基礎的地質研究。可以說,地質研究是遼河油田原油產量穩產千萬噸的有力保障。
02
上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遼河油田的古生物專家和石油地質專家通過大量的勘探和調查,發現主要分布在遼河油田的沙四段的光滑南星介是該段重要的標準化石,而且沙四段是主要的生油層和產油層。通過這一現象,我們可以推斷,地層中一旦發現光滑南星介,那么該地區發現油氣的可能性就很大。
遼河斷陷受郯廬斷裂的影響,最初劃分為三大凹陷,分別是大民屯凹陷、西部凹陷和東部凹陷。由于斷裂在構造活動和活動空間上存在差異,因此,三大凹陷及其所圍的中央凸起之間的地層和構造形態差異巨大。
———遼河斷陷構造簡圖———
在中央凸起的西側有一個地區叫牛心坨,該地區隆起較高,剝蝕嚴重,長期被石油公司所忽視,1983年東北煤田勘探公司在牛心坨地區鉆探了2口井,雖然沒有找到煤,但發現了擬似的光滑南星介,經施裕平等古生物專家的鑒定,這類殼飾簡單且殼面光滑的介形類化石正是光滑南星介,應屬沙四段的標準化石,
光滑南星介的發現極大地振奮了科研人員勘探牛心坨地區油氣的信心。為此,遼河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對本區的歷史資料重新進行了處理和研究,最后將原本屬于隆起區的部分劃歸為牛心坨洼陷,其面積達300平方千米,并將含有光滑南星介的沙四段標定為本區主要的生油層和產油層。
在此基礎上,1986年研究院在牛心坨洼陷鉆探了第一口油氣探井——張1井,首次發現了三套砂巖油層,同時在沙四段1300-1800m采用壓裂與加熱開采技術,日產原油達50-60噸,證實了牛心坨洼陷是一個后期受到剝蝕的沙四生油洼陷。隨后研究院又鉆探了十幾口高產井,最終發現了遼河牛心坨油田,
03
遼河油田科研人員通過一枚小小化石的研究發現遼河牛心坨油田的事實說明,基礎地質研究是油氣突破的關鍵,面對大陸石油對外依存度不斷攀升的狀況,為確保大陸能源資源的安全,科研人員需將基礎地質研究放在重要地位,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基礎研究是創新的源頭,是科技推廣的源泉,是我們尋找大油氣田的法寶,
圖文:龔建明 戴春山 胡剛(大陸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
來源:公眾號“地震三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