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先進的戰斗機上不會設計防止叛逃的裝置的。如果戰機上安裝防止叛逃的炸彈或者自毀電路會給飛行員帶來極大的心理負擔影響作戰是得不償失的。
目前防止飛行員叛逃基本上走的都是政治手段。基本上所有涉秘人員都會有相應的權限范圍,超過了權限范圍的機密內容不得掌握。那么偶爾一個人叛逃所攜帶的秘密資訊也是不完整的。而且趨于政治壓力接收國對這些人員安置也成了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可以參考斯諾登事件。
對于戰機的物理防護問題實際上才是戰斗機機密設計的核心問題。戰機叛逃在軍事上是小概率事件,相反戰機在作戰過程中被擊落擊傷后墜毀或迫降到敵方控制范圍內的情況就是一個大概率事件了。例如美國的P3偵察機在和大陸的殲-8相撞后迫降到大陸的機場后就是這樣的大概率事件了。P3迫降后隨即大陸的專家登機檢查測量分析但實際上大陸并沒有取得多少美國軍機的機密資訊,網傳因為P3迫降大陸大陸航電技術提高了10年的說法其實也是愛國人士的臆斷而已。
戰斗機航電系統中有損毀裝置,最原始的情況下是強酸劑,在符合條件的狀態下會被觸發對關鍵部位的電路板進行燒蝕。前面說的P3迫降大陸后就采取了強酸燒蝕的辦法在戰斗機落地后5分鐘內,P3的大部分關鍵設備就已經完全失效并不可復原了。
后期有技術表名大量有環境限制的自毀電路板也有可能應用在最新的戰斗機中,但并非是防止叛逃事件發生的,而是后期補救的措施,防止在拆卸電路的時候獲得電路資料而已。例如溫度自溶電路板。如下圖
對于戰斗機尺寸規格數據的測量在關鍵部位上有防拆除的結構部件,戰斗機出廠的時候就已經由組件的形式進行了封裝,這些部件是不能進行拆開的,拆開后會嚴重形變導致無法測量物理尺寸。即便是在戰斗機日常維護的時候這個部分也是由成套的組件進行替換的可維護基本上是0。
對于隱身材料和涂層,目前人類還沒有可能作出逆向工程。最多知道其中的元素成分,但制造工藝根本無法掌握。隱身涂層的技術其實是最不擔心外泄的。
美國在二戰后得到了大量的蘇聯飛機。包括Mig-19、Mig-21甚至當時最頂級的Mig-25。在取得Mig-21后甚至還被用作試飛研究以便擬定針對于Mig-21的作戰方針。
這里又牽扯到了一個關鍵問題就是飛機的飛行包線。在試飛過程中的飛行包線和正常戰斗的時候的飛行包線是不一樣的,戰斗過程中飛行包線是一個遠小于試飛包線的子集。但不掌握試飛包線的敵國人員如果嘗試進行極限的飛行性能測試那么就會面臨著摔機解體的風險,因此也是得不償失的。所以即便敵國獲取了先進的戰斗機那么飛行性能其實也只能進行估算。和看公布出來的視訊資料沒太大區別。
另外從實際上的收益來看,策反一名敵國飛行員的投入和產出比很小,畢竟尖端武器也僅僅是武器罷了,勞師動眾的策反活動并不會給自己的國家帶來戰略優勢,反而會導致自己惹上不必要的麻煩因此目前的國際形勢下針對于題主所說的防止飛行員叛逃的事情基本上都是偽命題。
難道就不能等飛行員跳傘后在啟動飛機的自毀程式嗎?
框架結構和空氣動力學外形美軍航空展的時候基本是公開的,我們缺的是發動機等其他核心材料。這個真的很難復制,需要多年的金屬冶煉和新材料的技術沉淀。所以我認為飛機拆來看下技術上就能有突飛進展真的很難。現在回頭想想那次撞擊事件,感覺好像是一個人被一個人打了,不敢還手。小聲的罵下對方,給自己尋找些自我安慰。讓身邊的人覺得自己沒那么挫罷了。
36萬[贊][贊][贊]不錯
為什么國家把王偉宣傳成民族英雄。事實上他也配的上。P3飛機對大陸電子軍工上的幫助是無與倫比的。
戴?// @表面活性劑:P3事件后 我聽過一位解放軍大校親口說過 大陸的偵查機水平最起碼進步二十年 難道大校也會臆斷?
P3事件對大陸幫助還是挺大,你可以毀滅設備和數據,但整個架構你不可能毀滅的,除非你自爆。我們缺的也就是這種架構的理念,看見實物,比紙上談兵好多了,畢竟大家都是行家,有借簽是肯定的
叛逃是不可能的了,飛機上也絕對沒有自爆和自毀裝置,這本身就是重大隱患。我預測最有可能得防止叛逃應該是飛行數據回饋,只要有了準確的飛行數據,你咋飛都不可能躲過美國部署在全球的反導系統和各基地的有效攔截。
1976年9月6日,前蘇聯空軍飛行員維克多•別連科上尉駕駛一架當時世界上最神秘最先進的米格-25殲擊機叛逃日本,導致蘇聯喪失了許多重要軍事機密,蒙受了巨額損失。經過這個事件,各個大國都會重新審視自己的國防機密和對飛行員的心理培訓,據我所知,現在先進的戰機都會有鎖定范圍的裝置,一旦你飛出范圍,油箱就會強制斷掉燃油,國家寧可損失一架飛機也不可能讓敵國得到這個秘密,所以說根本問題要從飛行員的選拔,人品各個方面入手,才能更好的阻止此類事件的發生。
我這么一說 你就這么一聽,多特么和諧啊//@大漢龍狼: 呵呵,說的好像真的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