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型很酷”的神奇角龍,發現于美國與加拿大邊境
關于梅杜莎角龍,上一期給大家介紹了它的發現和分類,這一期就來看看梅杜莎角龍的真面目,以及它生活在一個怎樣的世界之中。
圖注:梅杜莎角龍與人類的體型對比,圖片來自網路
從體型上看,梅杜莎角龍屬于大型的角龍類,其體長可達6米,體重約2.5噸,幾乎和一輛小貨車一樣大。盡管無法與三角龍、泰坦角龍這些“天花板”級別的大型角龍相比,但是梅杜莎角龍依然高大強壯,武威霸氣。
梅杜莎角龍最顯著的特征就是它那連著頭盾的大腦袋,與所有的角龍一樣,梅杜莎角龍的腦袋前窄后寬,嘴巴是堅硬的外形類似鸚鵡嘴的角質喙。嘴巴上面是鼻子,鼻子上面長有高高的骨質隆起,外面很可能還覆蓋著角質層,但是卻并不是角。
既然是角龍,梅杜莎角龍肯定是長角的,在它的眼睛上方有兩根長而彎曲的大角。梅杜莎角龍的大角有兩個重要作用:一個作用是與食肉性恐龍對抗,另一個作用就是同類之間的打斗。梅杜莎角龍的腦袋后面是寬大的頭盾,頭盾可以有效的保護脖子,同時上面還可能有鮮艷甚至可變色的花紋圖案,用于同類之間的炫耀,
圖注:梅杜莎角龍復原圖,注意其巨大的頭盾,圖片來自網路
從身體比例上看,梅杜莎角龍的大腦袋占了體長的四分之一,它寬大強壯的身體則占了二分之一,身后面是較短的尾巴,梅杜莎角龍以四肢站立和運動,它們在短距離上是能夠快速奔跑的,
如果將梅杜莎角龍與同時代其他角龍放在一起,一定會讓你眼花繚亂,無法分辨。該怎么找出梅杜莎角龍呢?其實是有秘訣的。
圖注:梅杜莎角龍的化石,圖片來自網路
對于梅杜莎角龍有效性的判斷是基于其頭盾邊緣的皺邊結構,根據正模標本(WDC DJR 001),梅杜莎角龍的頭頂每側有三個明顯的上頂骨,其中第一和第二上頂骨較大,基部寬,頂部向前向下強烈彎曲,第三上頂骨較小且呈三角形,與鱗狀骨兩側的皺邊結構相似,整體看梅杜莎角龍的頭盾兩側,一共具有七對皺邊突出,其中三對是上頂骨結構,這可是確定梅杜莎角龍有效性的重要標志。梅杜莎角龍的屬名也正是來自它的皺邊突出,由于其看上去就好像希臘神話中蛇發女妖梅杜莎(Medusa)毒蛇組成的頭發,因此而得名,
圖注:希臘神話中的蛇發女怪梅杜莎,圖片來自網路
關于梅杜莎角龍的復原圖,其皺邊突出的數量經常會出現差別,有的是七對,有的是六對,還有的是八對,準確的皺邊突出數量就是七對,多了或者少了都是畫錯了!
圖注:一幅皺邊數量明顯錯誤的梅杜莎角龍復原圖,圖片來自網路
梅杜莎角龍的化石發現于朱迪斯河組(Judith River Formation),該地層也是北美洲晚白堊世的著名地層,在該地層中發現了大量的恐龍化石。
梅杜莎角龍并不是朱迪斯河組唯一的角龍類,古生物學家在該地層中已經發現了8個屬的角龍類恐龍,除了梅杜莎角龍,還有:艾伯塔角龍(Albertaceratops)、愛氏角龍(Avaceratops)、角龍(Ceratops)、朱迪角龍(Judiceratops)、墨丘利角龍(Mercuriceratops)、獨角龍(Monoclonius)、釘盾龍(Spiclypeus)。
圖注:艾伯塔角龍,圖片來自網路
圖注:朱迪斯角龍,圖片來自網路
圖注:墨丘利角龍,圖片來自網路
圖注:釘盾龍,圖片來自網路
種類如此眾多的角龍類生活在一起還真的是非常罕見的情況,它們是否存在著激烈的競爭關系,在生態位上是否存在差異,這也是古生物學家非常感興趣的問題,如果我們能夠回到7500萬年前的朱迪斯河組,肯定能夠在平原上看到遍地的角龍,就好像在今天的草原上看到野牛群一樣,
到目前為止,古生物學家一共發現了三具完整的梅杜莎角龍化石,一具在美國的懷俄明恐龍中心,一具在日本的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還有一具就在我們大陸的廣州,這具梅杜莎角龍的化石是怎么來到廣州的呢?下一期告訴你哦,
圖注:在廣州的梅杜莎角龍化石,圖片來自網路
參考資料:
1.Ryan, Michael J.; Russell, Anthony P.,and Hartman, Scott. (2010). “A New Chasmosaurine Ceratopsid from theJudith River Formation, Montana”, In: Michael J. Ryan, Brenda J.Chinnery-Allgeier, and David A. Eberth (eds), New Perspectives on HornedDinosaurs: The Royal Tyrrell Museum Ceratopsian Symposium, Indiana UniversityPress, 656 pp. ISBN 0-253-35358-0.
2.Longrich, N. R. (2013).”Judiceratops tigris, a New Horned Dinosaur from the Middle CampanianJudith River Formation of Montana”. Bulletin of the of Natural History. 54: 51–65. doi:10.3374/014.054.0103.
3.Kentaro Chiba; Michael J. Ryan; FedericoFanti; Mark A. Loewen; David C. Evans (2018). “New material and systematicre-evaluation of Medusaceratops lokii (Dinosauria, Ceratopsidae) from theJudith River Formation (Campanian, )”.Journal of Paleontology. in press. doi:10.1017/jpa.2017.62.
Montana
圖片 / 網路(侵刪)
文字 / 江氏小盜龍(江泓)
排版 / 江氏小盜龍
(責任編輯:姜文晶_NN3211)
好神奇的發型呀,待我好好研究研究哈
這發型像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