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途島戰役是整個太平洋戰爭中的著名戰役,與斯大林格勒戰役和阿拉曼戰役并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三大轉折”。在這次戰役中,美軍航母在陸基飛機配合下以三打四取得勝利,成功的遏制了日本帝國的進攻勢頭,奪回了太平洋戰場上的主動權。這場戰役在現今的軍事愛好者心中已然是一場耳熟能詳的勝利,但是在當時的美日力量對比和戰略態勢之下,無疑是一場兇險異常的險勝。如果當時幸運之神沒有如此眷顧美軍,最終美軍艦隊戰敗潰退甚至被殲滅,那又會是怎樣的一個局面呢?
■2019年上映的《決戰中途島》又一次將這場經典戰役搬上了熒幕,片中對中途島戰役前的整個太平洋戰場的局勢背景做了非常詳盡的鋪墊,讓觀眾直觀的感受到了當年美軍在如此不利的情況下取得一場勝利是多么的不易,
在將勝負雙方對調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這場戰役的真實結果:日方沒有能夠攻取中途島,損失4艘主力航空母艦,1艘重巡洋艦,248架艦載機,陣亡3057人;美方成功守住了中途島,損失1艘主力航空母艦,1艘驅逐艦,約150架飛機,陣亡307人。由此可見,決定了戰役結果的兩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一、戰略要地中途島的歸屬;二、雙方的有生力量和技術裝備的戰損比。如果日方真的以較小的損失攻取了中途島,會對整場戰爭的局勢造成什么樣的影響呢?
■中途島戰役的過程示意圖,
首先我們來看看這場戰役中雙方爭奪的目標中途島對于日方有什么樣的戰略意義。說到戰略意義,一個軍事要點的戰略意義永遠都取決于一個國家的軍事戰略而不是要點本身。日方發動太平洋戰爭的戰略目標從始至終都是奪取東南亞的戰略資源產地,而對于最大的阻礙和假想敵美國的戰略應對,在開戰前的幾十多年里一直停留在那套從日俄戰爭的經驗中總結出來的”漸減邀擊”作戰上,”漸減邀擊”作戰, 即以輕型水面艦艇,潛艇以及岸基航空兵在美國海軍艦隊橫跨太平洋過程中不斷將其削弱,最后由日本海軍主力在北菲律賓海的一次”決戰”中,以戰列艦對戰列艦的傳統戰列炮擊戰法將美國海軍全數消滅的作戰計劃,
對美國的強大工業能力有著深刻理解的山本五十六明白,這樣的作戰計劃根本不可能把美國人逼到談判桌上,與其希望于先削弱再決戰的防御性計劃,倒不如主動進攻。這一戰略思想的轉變最終成為偷襲珍珠港計劃的濫觴,
■夏威夷珍珠港的航拍圖,拍攝時間為1941年10月30日。一個多月之后,日軍大膽的奇襲幾乎讓美國太平洋艦隊被全殲于港內,
偷襲珍珠港的作戰大獲成功之后,日本陸海軍輕而易舉的就將整個東南亞收入囊中,”南進”戰略的快速實現使得日本帝國進入了一個戰略迷茫期,飄飄然的日軍高層開始討論是該進攻印度、澳大利亞還是夏威夷,這時,依然保持了冷靜的山本五十六反復提出應當再次向東對美國海軍發動決定性戰役,直至將后者完全消滅,就在山本與大本營的參謀們吵得不可開交的時候,美國人的炸彈落在天皇住所的附近,
■一架正在從”大黃蜂”號航母上起飛的B-25″米切爾”轟炸機,這場僅僅對日本本土造成了微不足道損失的空襲,意想不到地改變了整場戰爭的進程,
杜立特的B-25編隊從美國航空母艦上起飛,空襲了東京等日本本土城市,天皇的尊嚴被冒犯使得沒人再敢反對山本與美國決戰的提議。山本五十六匆匆忙忙制定了奪取中途島的計劃,但是作戰的目標依舊被限定為”進一步摧毀美軍艦隊以便日本海軍可以在太平洋島鏈上專心鞏固防御。”至此中途島才終于出現在了日軍的戰略規劃中,不過,被定為日本本土警戒前哨的中途島卻有一個致命的問題,它太遠了……
■如圖所示,中途島距離日本本土的距離大概有4100公里,且中間再無任何落腳點,距離夏威夷反而近了一半,占領這樣的島嶼與其說是前哨還不如說是敵人嘴邊的一塊肉,
至于更為不切實際的攻占夏威夷的計劃,我們暫且不論日軍有沒有能力投送計劃中的5萬登陸部隊并維持他們的給養(畢竟登陸和偷襲珍珠港時打了就跑不一樣,糧食彈藥等物資都是要持續供給的),這條進攻線路唯一的前進基地中途島根本沒有容納如此體量的陸海軍部隊的能力。不要說島上只有美軍修建的潛艇基地,沒有保障大型水面艦艇和運輸艦的能力,就算是淡水都需要專門的工廠供應(想想尼米茲忽悠日本人說出來的那句”AF可能缺少淡水”吧)。
■中途島環礁,攝于1941年11月,中途島實際上是由東島和沙島這兩個小島組成的,前者建有三條跑道,后者則有機庫、軍營等若干軍事設施。整個中途島環礁僅有6平方公里左右,根本無法作為大型前進基地使用。
說完了中途島本身,我們再來看看戰損比的問題,日方主力航母以四敵三最后全軍覆沒。我們把劇情反過來呢,結果變成日方擊沉了美方前來迎戰的全部三艘主力航母,己方只有一艘主力航母被擊沉,那么這樣的結果會有什么樣的影響呢?
太平洋戰爭開戰伊始,日美雙方的主力航母數量比為6:5,日方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就只有這6艘主力航母,不管是偷襲珍珠港,還是印度洋攻略,再到后來的珊瑚海大戰,這支部隊一直都是日本海軍戰略進攻能力的基石。中途島戰役中”赤城”、”加賀”、”蒼龍”、”飛龍”帶著他們的艦載機一同沉入了大洋深處,”翔鶴”、”瑞鶴”又在之前的珊瑚海戰役中損失了大量的艦載機部隊,戰力大減,這等于日軍進攻的矛頭被折斷了,我們說中途島戰役后日軍失去了太平洋戰場的戰略主動權,原因正在于此。
■1944年3月服役的”大鳳”號航空母艦是中途島戰役后日軍服役的第一艘主力航母。事實上經歷了中途島慘敗的日軍再也沒能重建起堪用的艦載航空兵部隊。
所以如果戰役的結果像我們假設的那樣,日美在太平洋上的主力航母比例將達到空前的5:1(雖然日軍各艦在幾場大戰之后也不都在完備狀態下,但是美方剩下的那一艘一直在中雷趴窩的”薩拉托加”號肯定更好不了哪去),在這樣的兵力對比下,美軍再想與日軍在瓜島方向上展開爭奪就變成了不可能的事情,山本極有可能成功建立起從阿留申群島到美屬薩摩亞一線的新防御前沿,在太平洋上和美國形成分庭抗禮之勢。
■圣克魯斯群島海戰中奮戰的”企業號”航空母艦。在中途島戰役中幸存的美國主力航母”企業”號和”大黃蜂”號是美軍在東所羅門海戰和圣克魯斯群島海戰中爭奪瓜島周邊制空權的關鍵戰力,
不過這樣的態勢能對太平洋戰場的最終結局造成影響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在這場戰爭中,日本自始至終都沒能威脅到美國的戰略后方,美國龐大的工業機器一直在毫不受阻的高速運轉著,包括主力航母在內的各式戰艦”像流水線上的香腸一樣”被生產出來,即便日本能夠保全全部的航母以及艦載航空兵的精華,面對1944年之后美國全新打造出的太平洋艦隊依然沒有任何勝算,
■1944年12月8日,正在烏利西環礁休整時組成”殺手陣列”的”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群,在太平洋戰爭結束前共有17艘同級艦建成服役。
綜上所述,由于國力所限不得不采取消極防御戰略的日本帝國,即便攻取中途島殲滅了美國海軍的航空作戰力量,也沒有能力從根本上扭轉太平洋戰爭的整體走勢,中途島會成為一個進不可攻退也難守的”雞肋”,而日本的航母機動艦隊也許還能再多耀武揚威一陣子,但最終灰飛煙滅的那一刻早晚還是會來的,
本文系YouMeLive新聞•YouMeLive號新人文浪潮計劃簽約賬號【裝甲鏟史官】原創內容,未經賬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沒有那么多如果,現實就是真實和殘酷的。
珍珠港美國就戰敗了,最后一樣占領了東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