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臭豆腐的人,都是天生的哲學家

豆腐,大陸的第五大發明。如果說有哪種食物比豆腐更讓人驕傲,一定非臭豆腐莫屬,

站在“香”的對立面上,臭豆腐天生惹人非議。但從人類的飲食規律來看,食臭幾乎是必然趨勢。在保鮮手段尚不發達的年月,高蛋白質食物極易腐敗,人類便因勢利導,利用微生物的轉化,發明出諸如臭豆腐、優格、醬油等鮮美的食物。


熱愛臭豆腐的人,都是天生的哲學家,沒有誰比他們更懂得物極必反的道理。臭到極致便是香,柳暗花明又一村,與其掩鼻逃跑,不如曲徑通幽。

同一個大陸,不同的臭豆腐,從入門級到骨灰級,總有一款適合你。

貴州菜以重口味著稱,但在對待臭豆腐的問題上卻相當內斂克制。

畢節大方縣出產的豆腐,因堿的加入,韌性極佳,當地人稱“手撕豆腐”。做好的豆腐放上一兩天,待表面出粘,聞起來有輕微的發酵氣味,便是最佳賞味期限,


▲ 烤得膨脹起來的臭豆腐最好吃

兩寸見方的豆腐看起來薄薄一片,慢烤或油煎均可。看著原本心平氣和的豆腐“氣”得鼓脹起來,伺機用筷子剖開,蘸上混合了香料的辣椒面干蘸,任何肉類都不是它的競爭對手,


▲ 貴州燒烤用的干蘸,以香料和辣椒面調和,滋味十足

彈韌的口感和秘制蘸水,是手撕臭豆腐的二重奏——完全不用擔心“臭味”這個弦外之音的困擾。如果說大方臭豆腐有啥“門檻”,就是它的堿味較重,吃不慣堿水面的人,接受起來或許有一定困難,

臭味指數:★★☆

食臭級別:入門級

口味特點:口感彈韌,有明顯的堿味

云貴川是一家,建水臭豆腐與貴州不乏相似,但不似貴州追求韌性,而以濃郁的豆香味俘虜味蕾。

豆腐的味道實際上就是水的味道,點豆腐用的井水,取自古城西門外的“大板井”,離開了這口井,建水豆腐也就失去了靈魂。


▲ 建水臭豆腐,離不開干濕兩蘸

剛做好的豆腐雖可入口,但味道發酸并不好吃,就像一個涉世未深的愣頭小伙,非得經過世事打磨,才懂得收斂棱角,發酵好的小豆腐表面泛黃,烤時氣孔全開,吃時一掰兩半,蘸干碟咸香直接,蘸濕碟柔和婉轉。細膩和香醇的口感取代了臭味,在嘴巴里回味綿長,

每一個老饕,都不會放過在小鍋米線或罐罐米線里“加一塊臭豆腐”的機會。此時的豆腐已到重度發酵,在湯底里呈半融化狀,醇厚而綿密的質感堪稱湯底絕殺,一口入魂。


▲ 在昆明吃的罐罐米線,臭豆腐已呈半融化狀

初嘗建水臭豆腐未見得一見鐘情,但只要接連吃上三五回,就會像當地人一樣上癮,

我曾網購過一百塊建水豆腐在家發酵,為的就是重溫那令人著迷的味道,臭豆腐在別的地方也許只是小吃,但對建水人來說,它就是生活本身。

臭味指數:★★★

食臭級別:入門級

口味特點:豆香濃郁,臭得溫柔但耐人尋味

沿長江一路向東,臭豆腐的臭味指數呈直線上升,做法也從燒烤向油炸過紹興和長沙可看作其中代表,


▲ 經臭鹵浸泡的豆腐,入油鍋之前聞起來可不怎么友好

這一派與西南最大的不同在于發酵手段:云貴的臭豆腐不依靠輔助發酵,全憑豆腐自行修煉,而紹興制作臭豆腐則離不開鹵水的幫襯。


▲ 不少地方的炸臭豆腐,都是以紹興派為藍本

所謂鹵水,相當于發酵用的“引子”,紹興過去家家戶戶都有一個“臭壇”,腌制霉莧菜梗余下的鹵汁,是培養“臭壇”的重要原料,豆腐扔進去,夏天短則幾小時,冬天長則兩三天,連同冬瓜、毛豆、千張皆可一“臭”。


▲ 紹興臭豆腐的標配是甜辣醬

作為被霉莧菜梗臭暈過的我本人,對發酵好的臭豆腐也是望而卻步。不過待豆腐浴“油”重生,臭與香的神奇轉化就在這瞬間發生。吃時佐以甜辣醬,外酥里嫩,深刻詮釋了什么叫“鼻子在地獄,舌頭在天堂”,

臭味指數:★★★★

食臭級別:進階級

口味特點:外酥里嫩,甜辣醬是點睛之筆

長沙的市井小吃文化極為發達,炸臭豆腐無疑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長沙人管臭豆腐叫“臭干子”,不要說臭干子配奶茶,就是配上大吟釀,走在長沙街頭也毫不違和。


▲ 長沙臭干子,因鹵水里加了豆豉而呈現黑色

黑得發亮的臭干子,總給人以“臭人一等”的視覺沖擊,這是因為泡制豆腐的鹵水里有豆豉,并不是什么“黑暗料理”,剛炸出鍋的臭干子內里半空,劃開個口子,灌上用蒜汁、蘿卜干和剁椒等小料做成的蘸汁,酥嫩多汁,香辣過癮,一份六塊根本不夠吃。


▲ 中間劃個口子,灌上調料汁才好入味

我曾請教過長沙朋友,哪家的臭干子最好吃?答案是牌子不重要,現炸是王道。還有,千萬別去火宮殿!

臭味指數:★★★★

食臭級別:進階級

口味特點:酥嫩多汁,香辣過癮

很難說清臭豆腐的起源,但非要追根溯源的話,流傳甚久的徽州毛豆腐,大概算是此類食物的鼻祖,

在屯溪老街上偶遇毛豆腐,纏繞在豆腐上的菌絲足有兩寸長,毛茸茸如新吐的蠶絲,頓時讓人放松警惕:如此戳人萌點的食物,不可能不好吃吧?


▲ 戳人萌點的毛豆腐,白色絨毛像新吐的蠶絲

幾塊豆腐用油慢煎,眼看著絨毛萎縮直至融化,毛豆腐這才本性畢露。準確地說,倒不是臭,而是一種捂過的悶熱氣味,吃起來綿密得有些膩口,個人覺得并不太好接受——同樣的記憶,在若干年后吃法國臭藍紋奶酪時被再度喚醒


▲ 絨毛見油即化,口感非常綿軟

毛豆腐是徽菜“輕微腐敗”的典型,可繁可簡,紅燒甚至登得上大雅之堂,比起只能流連于街頭巷尾的同類家族成員,地位不言自明,

臭味指數:★★★☆

食臭級別:準骨灰級

口味特點:綿軟粘膩,油煎、紅燒皆可

徽州人不但發明了毛豆腐,還給北京人帶去了王致和。據說王致和是安徽黃山人,因來京趕考落榜,才操持起了家鄉的豆腐生意。傳說雖不完全可信,但慈禧賜名“青方”確有其事,聽起來很雅致,但只要一看這色兒,就知道是賣家秀與買家秀的區別,隔著屏幕都能給人熏一跟頭,


▲ 王致和臭豆腐,慈禧曾賜名“青方”

北京人吃臭豆腐,最常見的打開方式是抹炸饅頭片或貼餅子,再熬一鍋蝦皮大白菜湯。只是吃這頓飯之前,務必得知會全家老小,免得有人以為化糞池爆炸而投訴到居委會,


▲ 配炸饅頭片,是王致和臭豆腐最常見的打開方式

前些日子看于謙寫北京小吃,得知還有種更(毀)地(滅)道(性)的吃法,是將臭豆腐連湯澥在碗里,放香油、蔥花,再往剛出鍋的面條上一澆,拌勻即可下箸,

只是,吃臭豆腐拌面條時,您得離人遠著點兒,自己悶頭享受就可以了——聞著就不是人受的罪過兒!

能美滋滋地吃下這碗拌面的人,應該算是臭豆腐的骨灰級愛好者了吧?

臭味指數:★★★★★

食臭級別:骨灰級

口味特點:臭得入口即化,揮之不去

– END –

文 | 西夏

圖 | 西夏&網路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