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家藏臘肉,食指大動, 圖 /儀人
精彩彈幕,盡在客戶端
放段《飲食男女》中經典做飯開場,烘托一下氣氛,
鎮江菜在菜系劃分中,是淮揚菜里重要的一支,當然,考教的鎮江菜主要是商宴、招待宴,而今天我們談的屬于鎮江的家常菜。
一位堅持傳統的鎮江人,他的家常菜其實簡單但是并不馬虎,經濟實惠,菜本身不一定多值錢,但是人工成本很高。
首先他要按時節尋找食材,春天里,鄉間田野的薺菜和鮮嫩的春筍是重頭戲,刀魚和鰣魚現在指望不上了,但河豚和鮰魚總是要吃上條把條的,
夏季河蝦肥,鴨蛋黃,吃一桌十二紅宴再好不過;秋風一起,“菊花黃”的甲魚,江心洲的江蟹正持螯殺來,
到了冬至,捂一杯百花酒,再弄一桌地道的家常菜吃吃。
不花點心思補補,過幾天哪有力氣去排隊打醬油呢?
▲冬至,吃一桌家常菜,是老鎮江的念想。 圖/楊憲華老師
冬至,是鎮江人日歷上的重頭戲,鎮江人考究,講規矩,因而在他們眼里,大冬這天的地位不亞于“年三十”, 甚至鎮江的小孩,都理直氣壯的嚷嚷著“大冬大似年,家家吃湯圓,先生不放假,學生不把錢,先生放一天,學生把一千,”的歌謠。
當然,一頓豐盛的家宴,只是為一家人團團圓圓的隆冬聚會找個理由,骨子里最念溫情的鎮江人,拉親喊戚的方式就是:“來沙,聚哈則!”
鎮江的冬至,少不了一杯老酒
懂典故的老鎮江常說,先有酒,后有的醋。
鎮江人冬天喜歡燙一壺酒的習俗,大概可以推溯到宋朝,在鎮江登云山曾出土一個南宋酒器——景德鎮窯青白釉注子溫碗。這個酒器中間為注子,即盛酒的酒壺;注子四周還有一個溫碗,只要將溫碗放滿熱水,就能使注子中的酒保持一定的溫度,那時候的鎮江人,就喜歡溫酒的情調了,
▲ 青白釉注子溫碗,藏于大陸國家博物館。
鎮江人的老酒,猶如香檳酒之于法國人。鎮江的恒順老酒是老字號,丹陽的封缸酒也是老字號,到了隆冬,不弄點黃酒燙燙,總覺得有點對不起鎮江的風土人情。
一壺好酒,是獨屬于鎮江人的節日祝福, 酒已備齊,下酒菜也端上了桌。
先被端上桌的,要有喜慶的寓意,比如蛋餃,老鎮江人都自己做,逢年過年的時候吃的多,有像金元寶的味道。
▲ 蛋餃。
鎮江人的酒桌上,除了各種牛叉,鹽水鵝是最適宜氣氛的。
鎮江的鹽水鵝口碑,是山巷底小螃蟹家的最好,他家制作方法密不外傳,每天早晨開始燒制,晌午出攤,各個部位的銷售方法不同,鵝身論斤賣,爪翅、鵝肫等內臟統稱鵝雜,一起論副賣,不稱分量,鵝頭、鵝頸論個賣,他家的老鵝最出味道,咸香,
▲鹽水鵝,肉香濃厚,最適合下酒。儀人的圖
大冬天的,適合吃羊肉。鎮江的羊肉講究甜香,紅燒羊肉要用冰糖配料烹制,那翠綠的蒜葉,燦黃的皮,棗紅的酥肉,舉箸品嘗,柔軟肥嫩,腴而不膩,微甜鮮美,食之雙唇粘貼,盈盈于口而齒留芳香。那綿綿余香,能使人一日食之,終身難忘。
▲東鄉羊肉,冬天的味道。
油面筋塞肉是簡單又美味的鎮江家常菜,好吃的不是肉餡,而是那層面筋皮。面筋皮勁頭了甜甜的鹵汁,味道絕美。
▲油面筋塞肉,真香。
老鎮江的“百葉結燒肉”,算不算一種傳承呢?百葉是最容易吸收肉汁的一種東西這兩種的結合,可以將是葷與素的結合,葷中帶素,素中有葷。
▲ 百葉結塞肉,真香,
帶魚這種東西,應該是在建國之后老鎮江開始普遍吃的,鎮江人一般有兩種吃法,第一種紅燒先用油備一下,然后油炸至金黃,然后再紅燒,糖、醬油收汁。
▲紅燒帶魚,有味道,
另外一種是清蒸,鎮江人的家常菜比較講究食物的原汁原味,
▲清蒸帶魚,(畢紅圖)
很多人家的桌上,也有熏魚。這種魚需要用草魚用糖、醬油、八角、老鹵、生姜大蒜等腌制,腌制過后,再如果油炸一下,然后按照紅燒方法燒紙,鹵汁收鹵即可。
▲熏魚。
有魚就有蝦,不用多講,原汁原味的鮮美,鎮江一般吃鹽水蝦,剝了蝦仁,放點醋,放點麻油浸泡,然后用調羹吃,那個吃法真的好爽。
▲鹽水蝦,
再講究一點的鎮江人家,則要做一盤糖醋藕片,討個路路通順的口彩,
▲ 糖醋藕片。
每戶人家,都有每戶人家獨特的拿手菜,酒不醉人人自醉,遠山近水皆有情,今天吃什么菜,全看當家做菜的心情,
鎮江人家這“全年最長的一夜”,才剛剛開了個頭,
大冬大似年,家家吃湯圓
冬至吃什么?餃子還是湯圓?一般南方人吃湯圓,北方人吃水餃,而鎮江人是精通和諧之道的,餃子和湯圓,都可以。
鎮江人平時不說吃“湯圓”,似乎“湯圓”一詞較為北方話。鎮江人一般說“圓子”。
▲鎮江冬至包湯圓,東吳路幼稚園小朋友在包圓子。(宦錚的圖)
“大冬大似年,家家吃湯圓,先生不放假,學生不把錢,先生放一天,學生把一千。”——舊時,鎮江民間就有冬至吃湯圓的食俗了,冬至日,鎮江各學校學生爭相傳詠這一童謠,以示冬至也是新年的習俗。據《清嘉錄》記載,冬至以糯米粉為面團,內包肉、蔬菜、糖、果、豇豆、赤豆沙、蘿卜絲等蒸成,主要充作供品,也可贈送親鄰或待客,是冬至亞歲宴上的必備食品之一,無論是“湯圓”的“圓”,還是“圓子”的“圓”,都蘊藏著鎮江人對家的眷戀,對團圓的期盼。
▲包餃子, 圖/儀人
餃子是這一夜的主食。鎮江人對餃子愛得深沉,二月二吃餃子病不發,大冬吃餃子保護耳朵,反正都有講法。我熟悉的儀人姐,每年冬至,一早就要去菜市場買了茭白、紅椒、雞蛋,包了素餃子,清鮮不膩,還真的好吃啊。
鎮江人就用餃子來祛除邪祟、預防瘟疫的。當然,餃子又叫“交子”,是鈔票的古稱,這個講法也是對年底的一種期盼,年終獎總要來多一些吧。
▲素餃子,還真好吃啊。 圖片/儀人
老鎮江的菊花火鍋,簡直是在“炫富”
鎮江城的年味兒,從冬至夜就開始散發出來。
其實老鎮江的氣質,是從大運河的繁榮時期就傳下來的考究。傳統的鎮江火鍋是從清時滿人傳下來的。滿人的火鍋種類可太多了,不過大致分為兩大類,一種是暖鍋,一種是涮鍋,也就是常說的什錦鍋和涮羊肉,這兩種火鍋鎮江都曾盛行一時,應了袁枚在《隨園食單》里說的那樣,“滿菜多燒煮,漢菜多湯羹,童而習之,故擅長也。”
鎮江的菊花火鍋,制作起來,也很貴氣:要準備一款紫銅菊花鍋,火鍋的配件比較齊全,由鍋、蓋、煙囪、閉火蓋組成,在花紋的選取上,以鏤空的“卐”字紋精雕閉火蓋,金銀圖“壽”字、長“壽”字、蝙蝠紋等裝飾鍋身,寓“福壽萬年”之意,各色食材往往都得討個“口彩”,菜名都是吉祥話,講究“四葷”、“四素”、“四酥”。
▲菊花火鍋就是鎮江人的火鍋, 圖/鎮江美食大典
菊花火鍋里,有山雞脯片、生肫片、凈桂魚肉片、鳳尾蝦仁、安豆苗、菠菜、香菜、金針菇、干粉絲、麻油馓兩把、六角京江臍兩只、鍋巴、雪菜段、冬筍片、菊花,雞清湯兩斤左右。將生葷料分別擺成圖案放在盤中;各種蔬菜分別裝在盆中,
上述原料分別圍放在紫銅菊花鍋周圍,雞清湯調好味放入菊花火鍋內;點燃爐火,待鍋內湯沸后,即可投料燙熟,客人自便調味食之,菊花本身沒甚滋味,但經雞湯和魚片一渲染,便也很鮮美了。這種食物的創新組合,真是將養生和口腹欲的滿足結合得完美,真是令人難忘。
這些食材匯在一鍋之間,加湯烹煮,所有美好的祝福就留在了家門里,酒足飯飽后,一桌佳肴的滋味,連同一年的好運,盡數通過這頓團圓飯傳達到每一位家庭成員,這是鎮江人家對自己最好的祝福,
鎮江的冬至,充滿了儀式感和煙火氣。
畢竟,生活再忙,也得回家吃團圓飯,
好久沒吃的家常菜好撐!
不錯哦,很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