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年底花式哭窮?老59老殲7…還把清朝大炮搬了出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很詭異的現象,每到年底的時候,解放軍的媒體口就開始狂發各種老裝備的照片,什么五對輪、老殲7、獵潛艇,甭管多老的裝備,濾鏡一上通通5A級大片,

按照過往經驗來看,陸軍的哭窮水平最高,正常套路是先給你甩一臉59式,就像這樣↓


▲茫茫雪原多冷啊,發點烤火費換99可好?

不過59魔改殲星艦的梗實在太過經典,一看你們成天嚷嚷要裝什么超光速躍遷引擎,哪還覺得它老?

搞不好這招早就不好使了。

但是沒關系,人家還有更老的↓


T-34-85有沒有!

這輛老爺坦克當年在北韓跟美軍對過狙,雖然203號車的名氣沒有215號大,但也是為數不多能完好保存至今的功勛坦克,這玩意兒往出一搬,戰士們再齊聲大喊’過年好’

沒準兒心里想得就是馬上就接到收款通知?

如果你以為這就是陸軍哭窮的殺手锏,那你就太低估我兔的腹黑程度了,

實話告訴各位,二戰坦克也不算什么,一個不高興給你整回騾馬化時代都有可能。


▲我們這兒可是連59都沒有,您看著辦吧……

相比之下,空軍想哭窮就難一些,總不能人手一支竹蜻蜓對著鏡頭放飛吧?

但人家有自己的辦法,

固定套路,先上老裝備↓


這是2018年春節,南部戰區95156部隊在春晚上向全國人民拜年,畫面中的空軍官兵精神飽滿,然而他們身后的早期型殲-7戰斗機……

你們交個實底兒,是不是故意的?

廣大軍迷早就盼著把戰斗機序列中最為古老的殲-7換掉了,就算沒有殲-20,給換上殲-10、殲-11總不過分吧?

“不好意思這個真沒有,空中三蹦子要不要?”

既然裝備的老舊程度比不過陸軍,那咱就在文字上下功夫,比如這樣↓


我給各位翻譯下這句標語的意思:“我們可是拳頭部隊,就是飛機老了點,俗話說好馬配好鞍,要不給打點錢唄?”


胖兵原以為海軍作為新任親兒子,得到全軍最為充裕的經費就不會哭窮了,畢竟這些年航母大驅小平頂咣咣下水又出鍋,你總不能跟往年一樣,把早就被056近海護衛艦替代的037獵潛艇拉出來要錢吧?


▲037獵潛艇誕生于1960年代

這已經是超老的裝備了

不久前,我軍最后一艘051驅逐艦退出現役,本來還想著人家海軍可能壓根兒不屑于哭窮。

但是胖兵萬萬沒想,今年你海軍竟然帶頭搞事!

這是前幾天海軍某部在山東威海劉公島東泓炮臺舉行的新兵結訓授銜儀式,里面好像混入了奇怪的東西……


瞅著那門炮了嗎?

那是1880年代清政府從德國進口的240毫米克虜伯大炮,距今已逾130年歷史。

而位于劉公島的東泓炮臺原址,早在甲午戰爭中就被炮火毀掉了,現存遺址是建國后修復的。


克虜伯這個名字大家可能不是很熟,但它造出來的東西可是鼎鼎大名,

德國鐵粉李鴻章搞洋務運動的時候,大力引進了不少克虜伯火炮,從鐵甲艦到岸防炮臺都有裝備,當時的清廷只認這個牌子。


▲北洋水師來遠號巡洋艦裝備的150毫米克虜伯艦炮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克虜伯為德皇陸軍制造了“大貝莎”、“長麥克斯”等巨炮,包括越過德法戰線直接轟到巴黎的“巴黎大炮”也出自克虜伯,


▲射程達130公里的“巴黎大炮”

講真,這種要經費的手法是真的是離譜,別人賣慘頂多賣到抗美援朝,海軍哭窮直接哭到上個世紀。

你們快醒醒,大清早就亡了!

咳咳……玩笑歸玩笑,一到年底就哭窮要錢,當然只是網友們活躍氣氛的搞笑段子而已,但這一件件老裝備,也的確反應出解放軍距離完全現代化,尚有一段距離的事實,


咱就拿最典型的59式和老殲-7來說,

雖然99式和96式已擔起裝甲矛頭的重任,但我們依然能看到老當益壯的59式馳騁在內蒙的草原、新疆的戈壁,別說跨地域實彈訓練,就是開到朱日和跟滿廣志手上的“M1A2”對炮也是常有的事。


藍軍也裝備過不少59,現在大批換裝96A了

作為新大陸第一種掌握獨立生產技術的主戰坦克,59式已經伴隨陸軍走過了61個年頭,整個生產周期跨度超過40年,在其生命力達到巔峰的80年代末,全軍裝備的59式總數幾千輛。


安裝79式105毫米坦克炮的59-2式

魔改殲星艦終究只是個梗,大豬蹄子們真正想看到的是老59全都光榮退役,給新坦克騰編制,可部隊的實際情況就是基礎保有量太大,換裝不可能一蹴而就,產能、經費需要時間逐步到位,


▲第13集團軍某裝甲旅裝備的59D用實彈射擊老59

許多人不理解,既然我們已經完全掌握三代坦克的核心技術,提高產能多造點99式和96式,全軍集體上三代奔小康不行嗎?

問題的關鍵并不是技術,而是高昂的造價和使用成本,

像99A這樣的頂配,鋼針就要打掉好幾萬人民幣,一個連齊射一輪十幾萬甚至幾十萬就沒了,目前只有少數部隊因特殊需要而優先裝備,且裝備總量是有上限的,這才會有平衡性能和成本的低配版96A。


▲誰不知道99A香?可預算不允許

陸軍缺錢缺產能,空軍同樣缺,

提起殲-7,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年代久遠、性能落后,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殲-7的最后一種改型——殲-7G2,直到2013年才定型投產,比殲-20首飛還晚兩年!


這就奇了,五代機定型在即,為什么還要繼續改進二代機?

說白了還是實際產能跟不上理想的換裝速度,別以為只要能造出來,再多燒點錢就可以大批量產,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

對于軍用航空制造業而言,戰機能否產量不單由預算多少決定,而是更多取決于雷達、發動機等核心部件的采購難度和出貨量,這些設備的產量上不來,“下餃子”就無從談起,


▲空軍二線部隊仍裝備有大量殲-7

這些東西之所以貴,是因為我們也才剛剛掌握。

以殲-10為例,從A型到C型光雷達就換了三代,囊括老式機掃、無源相控陣、有源相控陣,我們在一種機型上完成了西方戰機從二代到四代的雷達技術變革。

而雷達作為火控系統的核心,換裝要重新設計整流罩外形不說,還得重新調整電子系統的布線、電路、顯示、集成控制,所以只能小步快跑邊生產邊改進,這種模式注定了產能不會太高。


▲殲-10B作為過渡型號

沒造多少架就已停產

遺憾的是,我們仍未擁有一個成熟完善、上下游全部打通的配套航空工業體系,大量核心零配件的性能雖然上來了,但這些設備本身也是昂貴的高端產品,殲-16、殲-20就更是集中全國優勢資源和“工匠精神”造出來的工藝品,遠非標準化的流水線產物,產能自然供不應求,


除了產能有限,新戰機加緊換裝的同時,老戰機也在跟著退役,現有產能只能優先供應一線需要,導致二線部隊遲遲分不到新戰機,

再加上一線部隊訓練強度高、戰備壓力大,但凡有個演習對抗就是以實戰標準進行高要求,戰斗力迅速提升的同時,也意味著機體壽命的消耗速度比老飛機快得多。

老的沒熬死,新的先累死了。

里外里一折算,一線機群的規模并沒有擴大多少,老殲-7還得繼續撐著,撐到主力機型完全成熟,流水量產的那一天,


所以說“年底哭窮”不過是大家先入為主的錯覺。

至于出現在春節拜年活動中的古董裝備,自然也不是部隊們故意耍寶,而是無數老兵們優良作風的一種傳承,

功勛坦克是不畏強敵的精神豐碑。

拳頭部隊是不挑肥揀瘦在哪都要當兵王的自我追求。

古董火炮更是不忘國恥的警示和激勵。

不過玩梗這種事小兵兵還是很歡迎的,眼瞅著還有兩個月就是農歷新年,咱們一起看看我兔今年又有什么“哭窮”的新招數把。

參考資料:

觀察者網:告別殲-7,我們還要多久?——施洋

大陸陸軍還剩多少五對負重輪的59式坦克——科羅廖夫

千輛鐵騎知多少——Moskit


5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10多年前,部隊配的車都是好車,尤其途銳多,而且是W12的那一款,那個年代這車也要200多萬……

  2. 那時部隊能經商

  3. 九八年就不允許經商了,W12途銳,全國一共就不超過100輛 .軍用也許也就幾輛吧。這造謠是要負責任的

  4. 好多門面應該是18年才不讓外租的

  5. 其實這些年來,軍隊建設費用節節攀高,特別是軍人們待遇優厚是全國老百姓都看在眼里的,除了羨慕還是羨慕!在外國人眼里,大陸軍隊花的錢實在是已經突飛猛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