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遼帝國:萬王之王


西元12世紀,正逢第二次十字軍東征,在古歐洲流傳著王約翰(Prester John)的傳說,是一位來自東方的基督教皇帝,所統治東方神秘國度名叫做大遼。王約翰是一名寬厚正直的君主,有亞歷山大之門與不老之泉等法寶,幫助他戰勝強敵,是中亞地區的基督教捍衛者,曾經在卡特萬會戰中擊敗10萬塞爾柱聯軍,威震西方。耶穌許諾王約翰會活著見到他再臨,賦予王約翰永生不死的能力,王約翰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耶律大石……

帝國毀滅

西元1114年,衰敗的大遼帝國開始覆沒,在白山黑水地區崛起的新興女真勢力,南下攻城略地無數,女真騎兵先后攻破兩大重鎮(上京和中京),打得遼軍節節潰敗,而南方的宋軍也趁機北伐燕云十六州,大遼帝國陷入被動雙線作戰,局勢極為不利,遼朝已經大勢已去,

由于遼朝遭到宋金南北夾擊,遼軍不能抵擋攻勢,先后喪師失地無數,帝國已經垂暮之年,西元1124年,耶律大石與天祚帝耶律延禧商討軍事對策,天祚帝執意出兵攻打金朝,遭到耶律大石極力反對,說道:“向以全師不謀戰備,使舉國漢地皆為金有,國勢至此,而方求戰,非計也,當養兵待時而動,不可輕舉”。

天祚帝最終未能采納建議,耶律大石知其不能成就大業,決定另尋出路,耶律大石趁著夜晚殺掉看守大臣,率領二百騎兵離開遼朝軍營,向著北疆重鎮可敦城進發,遼朝在草原上還有不少家業,耶律大石從夾山出發,北行三日后渡過黑水(愛畢哈河),遇見了友好的白韃靼人,白韃靼首領贈送給耶律大石四百匹戰馬、二十頭駱駝、若干只羊……

耶律大石告別白韃靼人后繼續北進,最終到達了遼朝北疆重鎮可敦城,當地有水草豐茂的牧場,為遼軍提供了經濟基礎,此時的遼朝在西北草原上仍然有7個軍州,整頓兵馬,磨礪武器,耶律大石因此獲得了數萬精銳士兵,由于可敦城是西北邊防重鎮,所以當地還儲備著十萬匹戰馬,使得耶律大石軍威大盛!

誓師伐金

耶律大石有意復興大遼,慷慨激昂演講道:“我祖宗艱難創業,歷世九主,歷年二百。金以臣屬,逼大陸家,殘我黎庶,屠剪我州邑,使我天祚皇帝蒙塵于外,日夜痛心疾首,我今仗義而西,欲借力諸番,剪我仇敵,復我疆宇,惟爾眾亦有軫大陸家,憂我社稷,思共救君父,濟生民于難者乎”!

耶律大石在可敦城經過五年發展壯大后,率領遼軍東征攻克了金朝的北方二營,此時的女真方面也知道了遼朝在草原上還有勢力存在。然后耶律大石又派遣使者聯系西夏與宋朝,企圖從外交上孤立金朝,耶律大石始終貫徹“養兵待時而動”的戰略部署,

但是可敦城身在沙漠之中,難以供養一支龐大的軍隊,于是耶律大石決定先向西擴張,擴大領土疆域,以圖光復遼朝,西元1130年2月22日,耶律大石殺青牛白馬祭告天地,率領遼軍進入葉尼塞河上游的吉利吉思地區,耶律大石擊敗了當地部落后,繼續西進至翼只水地區與也迷里河地區,到達了重鎮葉密立(新疆)。

這里屬于喀喇汗王朝境內,耶律大石認為當地水草豐美與氣候涼爽,非常宜于放牧居住,企圖長期占據這里,在中亞地區發展壯大,于是寫信給回鶻首領畢勒哥,書信內容為:“今我將西至大食,假道爾國,其勿致疑”,“與爾國非一日之好”,耶律大石希望借道向西進發,回鶻首領畢勒哥見遼師軍威極盛,只得下令打開城門放行,于是耶律大石順利翻過了天山。

遼軍繼續向西推進,進入了東喀喇汗王朝境內后,耶律大石遭到了當地喀喇汗軍隊兩面夾殺,西進的遼軍被擊潰,耶律大石只得退至回鶻汗國領土,但這次回鶻首領畢勒哥卻不再迎接,而是趁機派兵掩殺遼軍。經此一役,耶律大石損失慘重,逃回了重鎮葉密立(新疆),經過這次西征的教訓,耶律大石繼續施行“養兵待時而動”的戰略。

東征西討

西元1131年,金朝元帥粘罕發兵1萬北攻重鎮可敦城,企圖消滅盤踞在草原西北部的遼朝殘余勢力,由于金軍在穿越大沙漠時死傷甚巨,又遭到了耶律大石率領的遼軍伏擊,金朝的軍事行動以慘敗告終,耶律大石在東線戰場上取得了巨大的勝利,使得遼朝在西域的威望大振,獲得了當地各部族的擁護,勢力疆域空前擴大,

“可敦城自云中由貓兒莊銀甕口北去,地約三千余里,盡沙漠無人之境。是行也,三路之夫,死不勝計,車牛十無一二得還”。

西元1132年2月5日,耶律大石在文武百官的擁戴下,在重鎮葉密立(新疆)登基稱帝,建立大遼第二帝國,史稱為西遼,耶律大石號稱古兒汗(突厥語意為“汗中之汗”)。此時的西遼王朝強盛無比,開始大規模地對外擴張,遼帝耶律大石首先揮師南下攻打回鶻汗國,回鶻人見遼軍金戈鐵馬,數萬銀甲士兵排列整齊,回鶻人大為震驚,紛紛歸順西遼王朝。

遼軍取勝后,繼續東進至七河地區,吞并了當地的突厥人與契丹人,西遼勢力進一步壯大,遼帝耶律大石率軍抵達了東喀喇汗王朝的邊境,喀喇汗首領易卜拉欣是一個懦弱無能的人,主動邀請遼軍進入都城巴拉沙袞,在邊境上虎視眈眈的遼軍立即采取行動,兵不血刃地占據了整個東喀喇汗王朝。西元1134年3月,遼帝耶律大石出兵7萬討伐金朝,以青牛白馬祭天,但是東征行程萬里,遼軍穿越大沙漠時死傷甚巨,西遼只得下令班師回朝。

“行程萬里,無所得,牛馬多死,勒兵而還”。

西元1135年,金朝元帥粘罕再次出征攻打重鎮可敦城,金軍進入大沙漠后,遭到遼軍多次伏擊,雙方交戰三天三夜,兩軍勝負未分,但是被重重圍困的金軍糧草斷絕,人馬凍死者甚巨,金朝副將本來就是契丹人,身在金營心在遼,得知父兄妻子都在西遼王朝后,率部與遼軍里應外合夾殺,金軍全部覆沒,遼帝耶律大石取得了巨大的勝利,

“軍勢日盛,銳氣日倍”!

萬王之王

西元1137年,遼軍繼續向西推進,占據了費爾干納谷地,一舉攻克了軍事重鎮“忽氈”,西喀喇汗王朝派遣重兵前來拒敵,被遼帝耶律大石所擊破,喀喇汗首領馬赫穆德汗狼狽地逃回了首都撒馬爾罕,當地人的恐慌和沮喪進一步加重了。耶律大石歷經十年征戰,先后吞并了回鶻汗國、東喀喇汗王朝、花剌子模王國……建成一個疆域遼闊的西遼帝國,兵威強盛至極。

西元12世紀,正逢第二次十字軍東征,比起薩拉丁麾下的馬穆魯克騎兵,塞爾柱突厥帝國更讓十字軍頭疼不已。突然東方出現了一支從未聽聞過的軍隊,開始揮師大舉西征河中地區,迫使塞爾柱突厥帝國將10萬主力部隊抽調回東線戰場,令十字軍驚嘆不已,紛紛認為遼軍是基督教捍衛者!

西元1141年7月,塞爾柱首領桑賈爾率領10萬大軍渡過了阿姆河,塞爾柱聯軍陸續進入了河中地區,兩軍在撒馬爾罕城以北的卡特萬草原(Katwan)對峙,遼帝耶律大石說道:“敵軍雖然眾多,但是沒有智謀,遭到我們的攻擊,塞爾柱軍隊就會首尾不能相救,遼軍必將勝利”!

遼軍的背后有一道長長的達爾加姆峽谷,遼帝耶律大石仔細觀察了地形后,下令在峽谷兩側的山上埋伏數千弓弩手,以復雜地形掩護遼軍的后路,戰爭開始后,雙方都以弓騎兵作為先鋒部隊,在大草原上互相拉弓射擊,時間長達數個小時,依靠輕騎兵的快速機動性攻擊對手,雙方騎手在對射中紛紛中箭落馬,戰爭打得相當艱辛,戰場上橫尸遍野。

緊接著,雙方再出動精銳的具裝騎兵沖鋒陷陣,塞爾柱騎兵與大遼騎兵在廝殺中旗鼓相當,經過一番激烈交鋒后,塞爾柱軍隊的左翼騎兵取得了突破,將遼軍陣地撕開了一個缺口,塞爾柱首領桑賈爾認為這是一個機會,下令全軍對準缺口猛攻,企圖擴大勝利戰果。危急時刻,遼軍右翼的將領蕭斡里剌臨危不亂,重整了瀕臨崩潰的遼軍右翼,率領被切割開的2500名大遼騎兵迂回到塞爾柱軍隊的右翼,與左翼的大遼騎兵形成兩面夾殺之勢,從后方切斷了塞爾柱大軍的退路,

8萬塞爾柱軍隊被大遼騎兵截斷退路,在戰斗中受到三面擠壓,塞爾柱聯軍只得繼續向前突圍,進入了達爾加姆峽谷,正中了遼帝耶律大石的陷阱,之前埋伏在峽谷兩側山上的數千弓弩手火力全開,數千支箭矢從山谷傾瀉而下,箭雨短暫地遮住了天空中的陽光,如同烏云密布一般,大量箭矢穿透了塞爾柱士兵的頭顱與胸膛,中箭者死傷時哀嚎不斷,整個峽谷血流成河,上萬人遭到大屠殺,那些依然在山谷外作戰的塞爾柱聯軍,見到如此血腥慘狀,紛紛驚恐地丟下武器逃跑,塞爾柱陣亡者橫尸數十里,死亡士兵3萬余人,卡特萬之戰以遼軍大獲全勝而告終。此役后,塞爾柱勢力退出河中地區,西遼帝國成為新興中亞霸主!

史學家伊本·艾西爾記載稱:“在伊斯蘭教中沒有比這更大的會戰,在呼羅珊也沒有比這更多的死亡”!

遼帝耶律大石在卡特萬會戰中擊敗了10萬塞爾柱聯軍,威名遠播亞歐大陸,遼軍西征事跡被傳到歐洲,甚至引起了十字軍方面的巨大轟動,于是在歐洲流傳著王約翰的傳說,是基督教的老朋友,曾經擊敗過塞爾柱聯軍,是基督教文明的捍衛者,直至今日,受到西遼帝國的影響,外國仍然在用“契丹”稱呼大陸……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