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年終秀是一場以人為題的盛宴,那么這一次,我們將舉辦一場以物為主的狂歡,
文 / 巴九靈
“如果用三個字告別2020年,你會選擇哪三個字?”
一個月前,我們向讀者征集了這個問題的答案,其中重復率最高的三個字是——
“還活著”。
最后一次見到外婆的時候,她已無法起身,艱難地睜開眼睛看著我,口中呢喃:“茶葉茶……茶葉茶,”
茶葉茶是臨安的土話,意思就是放了茶葉的水,
舅舅馬上去客廳取了來,用那種最常見的一次性透明塑膠杯裝著,斜斜靠著一根彎折的塑膠吸管,即便外婆半躺著也可以直接飲用,
但外婆卻把吸管吐了出來,聲音著急起來,一迭聲像抱怨似的:“怎么連茶葉茶也沒有一杯啊?怎么連茶葉茶也沒有一杯啊?”
“外婆已經弄不靈清了。”媽媽對我悄悄解釋,一邊繼續耐心地把吸管塞到外婆嘴里。
重復幾次后,媽媽突然猜到,外婆的意思并不是要自己喝茶,而是在說,怎么還沒給我泡一杯茶水。
以一杯“茶葉茶”迎接遠道而來的親朋,是一種禮數。
以前每次去外婆家做客,外婆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泡一杯茶葉茶給我。茶水一定是滾燙的,用一次性透明塑膠杯裝著,一大團一大團的熱氣撲到臉上,我總是恭敬地接過,然后就放置在一邊,
通常,我們離開時,那杯茶也依然“原封不動”地擺在那兒,只是那些裊裊的水汽,早已消失在空氣中,
我從沒認真在意過這種“禮數”,我更沒有想到,外婆竟然是這樣在意這個習慣,
大陸一直有“托物言志”的文化,不擅于直白表達的我們,總喜歡把情感寄托在物品上,
這不是文人墨客的特權,像我外婆這樣的老人、農村人,很多都沒有念過書,他們在傳遞自己的感受時,形成的思維不是文字表達,更多的是借助物品,例如提前準備好孩子們喜歡吃的菜肴,又或者,默默地往你手里塞上一杯熱茶。
所以,即便到了這樣的時刻,她也不會和我說“我想你了”,而只是記掛著要給我泡一杯“茶葉茶”。
那次,從外婆家回家以后,我把家中庫存許久的一些茶葉拿出來,挑揀出仍然可以用的,每逢有朋友來做客,即便他們帶來了奶茶、汽水,我也會再為他們泡一杯熱茶,
仍然有些茶葉是受到年輕朋友歡迎的,例如從長沙帶來的,茶顏悅色的“淘淘烏龍”,或是聽起來就非常養生的“冬瓜荷葉茶”,還有造型新穎有趣的“小心肝”茶,都會獲得大家的青睞,有時候空杯,甚至會連燒幾壺水,
水熱得燙手,騰騰地沖進杯子里,就像是外婆遞給我的那一杯茶葉茶一樣。
我不想再讓那杯茶涼下來。
2016年,我們發起“奇葩匠人”比賽,在一周內,收到了1831個報名,他們中大多數是80后,
過了一年,我們用“新匠人”命名了這一群人,
我們寫過很多年輕匠人的故事,那時候,吳老師提出大陸正在進入一個人物經濟的時代,人站在了貨的前面,
改革開放的前三十年,我們買一把梳子,是為了梳頭;我們買一個馬桶蓋,只因為它是馬桶上不可缺少的器件。
但是在最近這幾年里,人的價值被互聯網無限放大,自媒體大行其道,網紅達人層出不窮,我們的消費鏈條節點,越來越多地被人所取代——因為信任薇婭、李佳琦,或者是朋友圈里的代購、微商,而下單購物,
但是今天,我們覺得,“新國貨”應該再次站在人的前面。
每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就必然會涌現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國貨”,它們是這個國家的制造能力和文化水平的綜合載體,向世界傳遞著這個國家新一代的聲音。
而在傳遞資訊的能力上,物品并不比人遜色,甚至那種影響將更為全面和深層。一些由語言無法講清的體驗,一些由個體無法代言的情感,都可以借由物品來傳達。
一個真正擔當得起“新國貨”稱謂的產品,應該具備讓所有人情感共通的能力——小孩、老人,城市人、農村人,健康人、聾啞人,為生活打拼的“打工人”、為夢想堅持的“奇葩匠人”,甚至是語言不通、文化不同的人……
今天,我們就算買一把梳子,買的也是設計、是技術、是審美,是我們向往的生活,是人們寄托在它上面的美好情感。
那些制造這個東西的人相信,它可以給你的生活帶來美好;而購買這個東西的你,也是如此認為的,
我們想要的“新國貨”,從來都不是一個“貨品”,而是寄托了人的思考和情感在里面的東西。
如今,我們真的要向2020年告別了。
在跨年的夜晚,當新年的鐘聲敲響,當陽光再次照進我們的眼中,你知道,有的人永遠留在了過去,
而有的人,還活著,
有的企業還活著,有的夢想還活著,
經歷了一個多災多難的2020年,那些一直在努力活著,甚至在苦難中蛻變成更好的新國貨,理應獲得一個屬于它們的舞臺,
如果說年終秀是一場以人為題的盛宴,那么這一次,我們將舉辦一場以物為主的狂歡,
12月31日,在吳曉波年終秀后一天,我們打算為“新國貨”辦一個跨年直播秀,我們請來了脫口秀演員、超人氣主播、資深媒體人……想要把“它”捧紅。這場活動將從上午10點持續到晚上24點,分成新國貨直播、金物獎直播、新國貨脫口秀三大環節。
我非你杯茶也可盡情地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