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壹讀君 | Cloud.R
“一個撒謊成性,內心住著惡魔,外表像羊內心蛇蝎心腸的女人。”
網友這樣評論勞榮枝,
起因是今年12月21日,背負7條人命、逃亡20年的勞榮枝,庭審中拒絕認罪,稱自己也是受害者,一直受當時男友法子英威脅,是法子英的性侵和賺錢工具。
1996-1999年間,勞榮枝與男友法子英共謀分工,由勞榮枝“坐臺”物色有錢人為作案對象,在多地共同實施搶劫、綁架及故意殺人犯罪。勞榮枝所涉及的四起案件中,共有7人死亡,輿論紛紛指責勞她心狠手辣,“最毒婦人心”,
截圖來自微博
20年過去,勞榮枝被抓捕后不認可部分指控,網上又再度出現大量有關勞榮枝“毒蝎子,沒準是她脅迫色誘法子英殺人”的評論熱潮。
截圖來自微博
真的如網友所說,勞榮枝心毒嗎?
我們不妨先來看看“毒”的定義,漢典解釋,毒為有害的性質或有害的東西,行為兇狠、猛烈,[1] 顯然,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貶義詞。
截圖來自漢典
庭審時,公訴人稱,在南昌和法子英一起殺害并肢解熊啟義后,勞榮枝又和法子英拎著熊啟義的尸塊到熊啟義家里要錢。熊啟義妻子拿出了20萬,但還是沒逃過一死,法子英再度殺死了她和孩子。全程在場的勞榮枝眼看著法子英殺人,不但不制止,甚至擔心指紋留在現場,對法子英說:
不如一把火燒了這個家,[2]
不得不說,在遵紀守法的小老百姓眼中,勞榮枝的行為“毒”得當之無愧。
然而,問題在于,“毒”并沒有特指性別,最毒婦人心又是怎么來的?
得找姜子牙,
明末文學家馮夢龍編寫的白話短篇小說集《醒世恒言》記載[3]:
猛虎口中劍,長蛇尾上針;兩般猶未毒,最毒婦人心。
姜子牙當年得罪了紂王,劈死了玉石琵琶精,所以紂王緝拿他,姜子牙就想帶自己的老婆一塊跑,但朝歌是姜子牙老婆馬氏住了六十多年的地方,馬氏恨鐵不成鋼,拒絕和姜子牙一起離開朝歌,所以姜子牙一生氣,作此詩諷刺馬氏。說天下最毒之人莫過于婦人,女子發起狠來比毒蛇、黃蜂都要厲害。
之后這個說法就流傳了下來。如今,一旦出現女性犯罪的時事熱點,類似“最毒婦人心”的熱評比比皆是,
例如導致一位母親和三個未成年人死亡的“保姆縱火案”中,網友評價該保姆“蝎子尾上刺,蜈蚣口中牙,最毒莫過婦人心!”
截圖來自微博
錯告學弟性騷擾,造成他“社會性死亡”的清華學姐事件中,網友評價該學姐“最毒婦人心,早死別超生”等。
截圖來自微博
暫不說毒不毒到底跟性別有沒有關系,僅僅這些個例,也不足以得出“就是婦人心最毒”的結論,事實上,如果非要追究性別和毒的關系的話,一些犯罪統計數據和性別犯罪學倒是提供了一個看法——
毒還是男人毒
以在押服刑犯(下稱囚犯)為例。大陸統計年鑒顯示,2003年到2011年大陸的在押服刑人數中,男性服刑人數以壓倒性優勢遠遠多于女服刑人員,在所有在押犯中,女犯人比例只占4%-5%左右,[4]
圖片來自參考資料4
香港公布的最新犯罪數據也有相同的結論,自2007年到2019年,香港在押男囚犯一直比女囚多,2019年共有男囚犯6134人,女囚犯僅2699人,不到男囚犯人數的一半。[5]
圖片來自參考資料5
而當換個指標,分性別統計犯罪類型后,我們會發現,男人,真的有點“毒”,
程雷等人在《大陸女性在押人員處遇狀況研究報告》中對2所監獄的女性已決犯和3所看守所的女性未決犯進行調查后發現, 女性多為非暴力犯罪,在接受調查的女囚犯中,86.96%的人所犯罪行都是除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綁架、聚眾斗毆、黑社會組織犯罪等之外的非暴力犯罪。[4]
圖片來自參考資料4
而男性的暴力犯罪,則占到了32.64%,是女性的2倍不止,
圖片來自參考資料4
吳鵬森在對某市監獄女囚犯的調查中,具體分析了女性犯罪的類型。[6]
585名監獄犯罪女性里,犯詐騙罪的占被調查者的20.5%;吸毒販毒占被調查者的13.8%;職務犯罪占被調查者的10.6%。
圖片來自參考資料6
全都是些不怎么需要體力犯罪手法也相對不極端、殘暴的非暴力犯罪。需要體力和犯罪手法殘忍的暴力犯罪,比如涉黑案件,絕大多數的犯罪人性別都是,男。
2016年全國涉黑犯罪刑事一審已結案件的被告人,97%都是男性。[7]
圖片來自參考資料7
而在女性為數不多的暴力犯罪中,還有一個無法忽視特點——多為受害人轉變為加害人的逆轉型犯罪,
一些女性因為長期被家暴、打罵等,原本是受害者,后來忍無可忍實施報復,從而成為加害者,
據某女子監獄的調查,在隨機抽樣的118名 女性家庭暴力犯罪人中,有97名具有 “犯罪逆轉型”特點,占全部犯罪人的82.8%。[8]在更早前的一項女性犯罪調查中發現,217名女性殺人 犯中,犯罪前有受害情節的占62.21% , [9]
但這些因長期受害,而蓄意報復犯罪的女性,她們真的也算毒嗎?和隨機作案連兒童都不放過的無差別殺人比起來,到底哪個更毒一點?
2008年,25歲的男子加藤智大在秋葉原隨機殺人,共造成7死10傷 圖片來自wiki
趁早拉倒吧
一個奇怪的現象是,同樣都是犯罪,當男性犯罪時,評論會說:與性別無關,他就是瘋子。而當女性犯罪時,最毒婦人心、狠還是女人狠就出來了,
可以解釋的是,和外在形象的反差的確會讓女性犯罪時看起來更“狠毒”一些,從生理學而言,男女性染色體、荷爾蒙,以及遺傳基因所編制的密碼不同,使男女性有不同的生理特點,男子長得高大威猛,肌肉發達而有力量,在生存競爭中更適宜攻擊性,這是男性富于主動性、侵犯性心理特征必要的生物前提,女性則較為矮小,脂肪豐富,曲線優美,看起來更柔弱。
弱柳扶風代言人 林黛玉
生理因素造就了不同的外在形象,從而形成人們的刻板印象,即“女性”=“溫順”,“男性”=“威猛”,相較而言,“毒”與溫順的反差更為顯著,
當事件違背人們固有認知,就會獲得更多關注與更為嚴苛的批判指責,然而,這只能說是大眾的刻板印象導致了認知錯誤,并不能說明女性真的毒,
更何況,“最毒婦人心”的評價,從來就不是科學結論,而是男性凝視。
大約兩萬年前,人類生活集群由“母系氏族”向“父系社會”過渡,女性受到長期的束縛和壓迫,“三從四德”“裹腳”等典型的壓制女性權力的風俗習慣,都在不同程度上抑制著女性地位,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根深蒂固,女性失去自身獨立意識和審美標準,符合男性的評判準則,一旦不滿足男性的想象,就會被附以“惡毒”“不守婦道”等標簽,
僅僅只是拒絕一起逃命而已,姜子牙就給自己老婆扣了“最毒婦人心”這頂大帽子。而這一扣,就是幾百年,至今全體女性都還在背鍋。
圖片來自《旺角卡門》
但到了男人自己這里,毒就成了man的標志——無毒不丈夫。
“毒”作為一個客觀詞,不可能隨性別更改含義。要毒就是男女都毒,要man就是男女都man,
一個man一個毒,只能說明要么是說話人有問題要么文化有問題,
可趁早拉倒吧,
參考資料:
1.漢典
2.勞榮枝變形記:7條人命、20年逃亡、890分鐘庭審 ,《時代周報》,鄧宇晨、陳佳慧,2020年12月28
4. 《大陸女性在押人員處遇狀況研究報告——以曼谷規則為出發點的分析》,程雷、呂曉剛、陳建軍
5. 按性別、判刑類別及年齡劃分的監獄囚犯/所員收納人數, 香港懲教署,2020年6月
6. 吳鵬森.當前大陸女性犯罪的基本特點及原因分析——基于某市監獄女性在押人員的調查[J].
7.2016年全國涉黑犯罪刑事一審已結案件,司法大數據研究院
8.林少菊.淺析女性犯罪人由被害到犯罪的“惡逆變” [J].大陸人民公安大學部學報
9.孫興中.對217名女性殺人犯罪的調查[J])
10. 莫洪憲、張鴻巍.西方女性主義犯罪學的興起與發展.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4,12 (6).114-123.
11. Leonard.E.Women, Crime, and Society.New York: Longman, 1982.xi.
12.Faith, K.(1993).Unruly women: The politics of confinement and resistance.Vancouver: Press Gang.1993.107.
13. Artz,S.Sex,power,and the violent school girl.Toronto: Trifolium Books,1998.
無毒不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