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建寧公主:63歲去世,府邸為何成為“兇宅”?男人惹的禍

作為清朝的開國皇帝,愛新覺羅·皇太極將“利用政治聯姻以穩固皇權統治”的辦法發揮到極致狀態,在其多達14位親生公主中,有多大10位下嫁給了蒙古王公,以鞏固“滿蒙聯姻”的基本國策;有3位下嫁給了滿洲勛貴功臣家族,拉攏滿洲貴族勢力,以穩固皇權,

而皇太極最小的公主,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和碩建寧長公主”,既沒有按照“滿蒙聯姻”制度嫁給蒙古王公,也沒有用以拉攏滿洲貴族勢力,下嫁給滿洲勛貴,而是嫁給了一位漢臣之子,并由此開創了清朝皇室公主下嫁漢臣的先例。


《清實錄·世祖實錄》有載:

順治十年,八月,壬午。以太宗皇帝第十四女和碩公主、下嫁平西王吳三桂子應熊,

出生于崇德六年的建寧公主,年僅12歲就下嫁的額駙就是歷史上威名赫赫的平西王吳三桂之子——吳應熊。

歷史上的建寧公主并非《鹿鼎記》中所演繹的那般刁蠻,為了安撫和拉攏為清廷鎮守西南邊陲的平西王吳三桂,順治皇帝下旨將自己最小的妹妹,下嫁給了吳三桂的長子吳應熊,并將吳應熊留在京城,賜府安置。


一方面,身居長子的吳應熊留在京城基本類似于“人質”性質,能夠讓清廷對吳三桂形成有效鉗制;另一方面,清廷對吳應熊官職和爵位的特恩賞賜,也盡顯朝廷對吳三桂的拉攏和安撫之意,

康熙皇帝繼位以后,吳應熊晉封太子少傅兼太子太傅,雖為榮譽性官職,但畢竟品秩正一品,達到了正國級官職級別;建寧公主為為吳應熊接連生育三子,并在康熙十年親往云南為公公——吳三桂祝壽。這段時期,大清皇室和吳三桂之間,一派“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和諧場景,

可建寧公主祥和的“溫馨”生活,在康熙十二年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吳三桂誅殺云南巡撫朱國治,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豎起“興明討虜”的大旗,起兵造反,“三藩之亂”由此爆發。


當爹的造反了,原本就屬于“人質”的吳應熊會有何種結局,可想而知,

《清史稿·列傳二百六十一》有載:

王大臣等請逮應熊治罪,命暫行拘禁,應熊及其子吳世琳處絞,其余幼子俱免死入官。

“無情最是帝王家”,吳應熊作為康熙皇帝的親姑父,一旦成了逆臣之子,康熙皇帝也是絕對“辣手無情”的所在,即使自己的姑姑——建寧公主尚在人世,

只是,康熙皇帝畢竟還是照顧了姑姑的感受,在上述“俱免死入官”的“其余幼子”中,就有建寧公主所生的兩位幼子。

吳應熊被處死以后,“成功”升級為寡婦的建寧公主便帶著兩位幼子和吳應熊其余的庶子,被圈禁于建寧公主府。


建寧公主府舊址

康熙四十三年,被圈禁了長達三十年,在孤苦寂寞中生活了整整三十年的建寧公主病逝于府邸,自此以后,建寧公主府便成為了北京城內有名的“兇宅”。

清乾隆朝名臣紀曉嵐所著《閱微草堂筆記》曾經描述過公主府邸的“鬧鬼”故事:

北壁一門,又橫通小屋兩楹,僮仆夜宿其中,睡后多為魅舁出,不知是鬼是狐,故無敢下榻其中。

據民間傳聞,建寧公主病逝后,其府邸夜夜傳出“凄婉絲竹之聲”、“哀怨女子哭泣”,似乎坐實了建寧公主府邸“兇宅”的名號。


堂堂一代長公主的府邸,為何會變成北京城內有名的“兇宅”呢?

筆者認為,有三方面造成:

1、建寧公主府邸在建寧公主入住之前,乃系前明王朝崇禎皇帝岳父——周延儒的府邸,這位堂堂的大明國丈,因為“假傳捷報”,而被自己的女婿崇禎皇帝勒令自盡,其自盡的所在地就是建寧公主所居府邸。

周延續自盡的時間和自縊于煤山的崇禎皇帝,幾乎同時命絕,而且還伴隨著近300年大明王朝的滅亡,悲戚荒涼、令人嘆息,周延續自盡后,這種府邸便成為人們心中的“不祥之地”,“兇宅”一說慢慢演變而成。

2、吳應熊被殺以后,從錦衣玉食的天之嬌女一下變成階下之囚的寡婦——建寧公主,在為大清王朝奉獻一生,為清朝邊陲安穩、皇權穩固做出巨大貢獻以后,卻淪落到自己的丈夫和兒子,被自己的親侄子處死;自己被圈禁終生的悲慘下場,


在長達三十年的凄清蕭索歲月,建寧公主自啖苦果,日日煎熬,康熙皇帝雖然因為對建寧公主有所愧疚而時常下詔慰藉,但這種安慰對于建寧公主而言,幾乎毫無意義,

長期衙役、苦悶、哀怨的圈禁生活中,建寧公主的哭聲和哀嘆之聲,無聊之時的絲竹之聲必定會在深夜時常響起,久而久之,肯定會被城中居民以“兇宅”冠之,

3、康熙四十三年,建寧公主病逝于府邸之后,直到雍正二年才被重新啟用為皇室貴族子弟學校,用以宗學教所,

也就是說,在長達20年的時間里,建寧公主的府邸就是一座空宅。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