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收看一周科技,作為新年假期的余興節目,就讓機器人們來給人類跳支舞吧,
冰山解體
最近,世界上最大的冰山解體了,
龐大冰山A68a正在解體 | Cpl Phil Dye RAF/AP
這個名叫“A68a”的龐大冰山誕生于2017年,它從南極的拉森冰架(Larsen Ice Shelf)上分離出來,成為了世界上個頭最大的冰山,今年4月的測量顯示,冰山A68a面積約有5,100平方千米,而衛星圖像顯示,最近冰山A68a在南喬治亞島附近解體:它先是在12月17日裂成兩塊,接下來又在12月22日增加了兩個新的碎片,現在,世界上最大冰山的頭銜讓給了冰山A-23A,它大約有4000平方千米大。
衛星圖像顯示,昔日最大的冰山A68a至少已經碎成了四塊 | Sentinel-1A Imagery courtesy of European Space Agency
此前,科學家們就一直在密切監測冰山A68a的動向,因為它與南喬治亞島靠的太近,可能會在這里卡住并長時間停留——一旦發生這種情況,龐大的冰山會影響當地水下生態系統,并阻礙島上企鵝與海豹的覓食。在冰山解體后,這種風險仍未完全消除,但研究人員的估計變得更加樂觀[1]。
機器人舞蹈
波士頓動力的酷炫機器人視訊又回來了:這一次,機器人們組團給觀眾跳了一支舞來迎接新年[2]。
精彩彈幕,盡在客戶端
Boston Dynamics
在視訊中,我們可以看到雙足人形機器人Atlas,裝上了魔性機械臂的機器狗Spot,以及腳踩輪子、頭頂吸盤的機器人搬運工Handle,這些機器人搬磚是否實用還不好說,但跳舞的水平已經比我強太多了……
憑空浮現
最近,一種快速而精準的3D列印新技術在《自然》發表[3]。在光線的照耀下,小巧精細的列印物體仿佛從原料缸中“憑空出現”,
精彩彈幕,盡在客戶端
“Xolography”3D列印演示 | Martin Regehly et al.
在過去,雙光子聚合技術也可以列印十分精細的結構,但這種方法速度很慢,每小時只能列印1–20立方毫米,而新技術則能大幅提升列印速度,每秒即可列印最多55立方毫米,
利用新技術列印的迷你“籠中球”結構 | Martin Regehly et al.
這種被稱為“xolography”的3D列印新方法利用了兩道互相垂直的光線:第一道光照亮液態樹脂材料中的一個薄片,將局部材料“活化”,接下來,第二道光在“活化”的薄片上打出想要列印的結構,只有在兩道光共同作用的地方,才會激活聚合反應,將液態材料轉變成固體,
“xolography”原理圖示意圖 | Martin Regehly et al.
目前,這種新3D列印方法的局限主要在于可列印物體的尺寸,這一點受到光束在液體樹脂材料中穿透距離的限制。
眨眼了嗎?
一只大尾擬八哥(Quiscalus mexicanus)戴起了奇怪的頭盔——只因為有科學家想知道它會在什么時候眨眼[4]。
眨眼了嗎?| Jessica L. Yorzinski
這位鳥類被試的頭上被研究者裝上了一左一右兩個攝像頭——它們分別對準左眼和右眼,攝像頭拍下的視訊通過固定在鳥背上的發信器傳送到附近的電腦上,而與此同時,研究者Jessica Yorzinski則忙著在一塊圈起的試驗場里跑來跑去追趕這些被試鳥,促使它們在場地里飛行,
研究結果顯示,在飛行過程中,被試鳥們花在眨眼上的時間更短。在即將落地時,鳥兒們更是幾乎不會眨眼,而在落地之后,鳥兒們眨眼頻率和時長都明顯增加。
眨眼時間的減少或許能幫助鳥類接收更多視覺資訊,減少飛行風險。此前也有研究發現,人類飛行員也有類似的眨眼減少現象。不過,目前研究數據還很少,不足以得出確切結論,
人骨武器
在11000年前的石器時代,人骨竟然被用來制作成武器。
連接如今英國和歐洲大陸的土地叫做多格蘭(Doggerland),數千年前海平面上升,這里從此被海水淹沒;但在此之前,這里是人類和其他動植物的棲息地,當時的器具逐漸被考古學家發現,其中包括約1000個由骨骼制作的尖刺武器。它們大小不一,可以用來投擲、當作矛或是像射箭那樣發射。
石器時代的骨質尖刺武器,其中P29和P30是人骨制作的 | Joannes Dekker et al.
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報道了10個考古發現的鋒利武器,其中8個是用馬鹿的骨骼或鹿角制作的,另外兩個的材料則是人骨——雖然還不確定具體是哪部分骨骼,但從尺寸來看,其中很可能是用了腿或手臂這樣比較長的骨頭。這大大出乎科學家的意料,畢竟人骨很難獲得,也并不適合用于制作武器。科學家猜測,使用人骨制作武器或許有某種象征意義[5]。
參考文獻
[1] https:http://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0/dec/29/fractures-to-antarctic-iceberg-reduce-risk-to-south-georgia-wildlife
[2] https:http://www.youtube.com/watch?v=fn3KWM1kuAw
[3] https:http://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3029-7
[4] https:http://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doi/10.1098/rsbl.2020.0786
[5] https: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352409X20304697
作者:麥麥,窗敲雨
編輯:窗敲雨
本文來自果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我們這讓倆機器人雞同鴨講,說這也叫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