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小播讀書,今天我們繼續介紹20世紀著名的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的哲學思想。上一期視訊,我簡單介紹了存在主義的兩位奠基人,尼采和克爾凱郭爾的簡要思想,今天我們來聊聊薩特的存在主義到底是什么?以及存在主義的核心主張,也是存在主義的第一原則:存在先于本質。
存在主義是在上個世紀40年,也就是二戰之后,慢慢流行起來的,在二戰結束之后,戰爭的陰霾還沒有完全散去,在這種充滿恐慌和消極的社會大環境中,薩特關注到那些逃避現實的年輕人,他們迫切地想要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和他們的生命的意義。1945年10月,薩特在現代俱樂部做了一次:“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的演講。演講中薩特提出了著名的:“存在先于本質”,在薩特看來,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是一種使人生成為可能的學說,明確了人是自由的,任何時候都可以自由做出選擇,并同時為自己的選擇承擔責任。
那什么是“存在先于本質”呢?存在主義有兩種,一種是基督教的存在主義,一種是無神論的存在主義,而薩特就是無神論的存在主義的代表,而兩種存在主義的共同之處都是:存在先于本質。他們都認為哲學必須從主觀開始,也就是世界的存在,世界的本質和意義,都是以人的存在為基礎的,是先有人的存在,才有世界的存在和意義,這種思想在今天看來還算可以介紹,但其實在宗教盛行的歐洲,當時是非常離經叛道的,因為無論在上帝造物的有神論中,還是18世紀的無神論哲學中,不論在狄德羅、伏爾泰還是康德的哲學里面,都是:本質先于存在的,因為當時西方世界的世界觀普遍認為:上帝就是那個本質,是先有了上帝,才有了世間萬物的存在和存在的意義。
薩特還舉過一個例子,他說,一個醫生接診了一為發瘋了的婦人,醫生詢問婦人為何要做出種種離經叛道、讓人匪夷所思的行為時,這位婦人說,她是聽從上帝的旨意,她接到了上帝的電話,并且按照上帝的命令做事。醫生追問說:你怎么能肯定和你說話的人就是上帝呢?婦人回答說:因為他說他就是上帝。在很多人心中,人生的一切行為和意義都是被上帝賦予的,或者說事先被決定了的,但自從尼采喊出“上帝死了”之后,無神論存在主義者認為,應該有一個東西是先于本質就存在的,先有這個東西,然后才有什么概念來說明它,而薩特認為,這個東西就是人,或者在海德格爾的思想里面就是人的存在,或者說此在,
所以,薩特說,存在先于本質,就是說要先有人的存在,然后人給世間萬物賦予了意義和目的,所以,人的本性是沒有的,因為上帝不存在了,沒有一個在人存在之前就存在的先天的本質,人就是人,人除了自己認為的那樣之外,什么都不是,這是存在主義的第一原則,也就是:存在先于本質。
如果人的存在先于人的本質的話,那么人就要對自己是怎么樣的人負責,所以,存在主義的第一個后果就是使人明白自己的本來面目,并且把自己存在的責任,完全由自己的來承擔,同時,薩特把這種自由的責任擴展到了所有人,薩特說:當我們說人自己作出選擇時,我們的確指我們每一個人必須親自作出選擇;但是我們這樣也意味著,人在為自己做出選擇時,也為所有的人做出選擇,
所以,從根本上說,存在主義是一種帶有悲觀和憂郁氣質的哲學思想,看起來人是完全自由的,是人賦予了世界意義,這是主動和積極的一面,但是同時,絕對的自由也帶來了絕對的責任,這種責任是痛苦的和沉重的。人是絕對自由的,人的行為構成了人的一切,人的選擇決定著所有的價值。但同時,我們永遠也無法擺脫那種自由選擇帶來的責任感,這就表現為一種內疚和痛苦,甚至焦慮。所以,薩特說,存在主義者是痛苦的。這種痛苦是一種單純的痛苦,所有承擔過責任的人都熟悉這種痛苦,當我們自主選擇什么樣的人生道路,自主選擇什么樣的人生伴侶的時候,我們都能深切地感受到這種痛苦,而這種痛苦的根源其實是自由。就像薩特說的:人最大的不自由,就是永遠也無法擺脫自由,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下一篇文章,我們開始具體介紹薩特的存在主義哲學思想,薩特哲學思想起點是什么?我們下一篇文章見。
意識決定物質,哲學與量子力學走到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