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會被舉報?動畫外包,太…正常了


作者/彼方

“如何利用外包帶來的經濟效益與成長空間,為公司自身以及行業未來的發展打下基礎——這將是動畫行業今后發展的重要命題”

前幾天,熱門動畫《天官賜福》剛完結,一條舉報動畫使用韓國外包的微博,又引發了新的熱議。


轉發與評論這條微博的人表示:

“最不能忍關于大陸文化的東西讓外國人來做,”

“大陸人的動畫怎么能用韓國外包,還能叫大陸動畫嗎?”


《天官賜福》中有韓國的動畫團隊參與

此前,《天官賜福》動畫就因為一段由韓國合作方制作的鏡頭與動畫《進擊的巨人》中的一段鏡頭相似,而引發爭議。

也因此有人認為,“如果缺乏對外包的把控能力,那都別用就行了,”

在一定程度上,這樣的聲音和誤解的出現,是因為部分大陸動畫的受眾缺乏對動畫制作現場的了解。事實上,對大陸動畫而言,從早年間參與外國動畫的外包,到現在外包本國動畫到國外,海外外包從來都不是一個新鮮的事物。

那么,海外外包對于動畫行業的發展而言,究竟意味著什么?對于大陸動畫產業的發展而言,海外外包是一個“可選項”還是“必選項”呢?

這篇文章,筆者就試著結合大陸外動畫產業的情況,從一個相對宏觀的角度,來聊一聊動畫海外外包這個話題。

全世界的動畫都用外包

在具體討論外包對動畫產業的影響之前,我們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動畫外包”指的是什么。

一般來說,在一部動畫劇集立項之后,出品方會委托一家總承包的動畫公司來進行制作。(需要注意的是,有時出品方和制作方也可以是同一家)

除了自身參與制作工作,總承包公司在承接項目以后,大多會選擇將全部或是其中一部分的工作委托給其他公司,方式也非常多樣,大陸主流二維商業動畫的外包方式多受日本方面的影響,這里筆者參考日本經濟產業省報告中的一張流程圖制作了下圖,來簡單地概括一下。


眾所周知,二維商業動畫的制作牽扯到角色設計、分鏡設計、原畫、上色、攝影等多個環節,是一項非常龐大的集體工程。從上圖當中我們可以看出,接受出品方委托的總承包公司既可以將單集中的所有環節統統交給分包公司處理,也可以選擇只委托部分的制作環節,

這樣的形式與建筑工程的分包形式有些相似,也就使得各個環節當中的公司與個人環環相扣,形成了一個層級非常明確的基本構造。

事實上,從全球二維動畫行業的角度來看,動畫的海外外包已經是一個很常態化的狀況。這里讓我們以日本和美國兩個國家作為例子,來看看動畫行業對海外外包的依存程度,

日本軟體公司薄山館曾對日本2019年播出的114部動畫番劇作品進行過統計。據統計,除去難以統計的5分鐘、15分鐘、60分鐘的作品以及海外公司沒有記名的NHK電視臺出品動畫,剩下的95部作品,一共需要繪制約5,730,400張中間幀的畫稿,


根據測算,其中約有1,858,980張由日本大陸產出,約占總數的33%。這也就意味著,剩下約67%的繪制工作都是由海外的動畫師完成的。

大陸的動畫加工業在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承接來自日本的外包項目,經過歷史流變,目前大多聚集在珠三角、長三角等距離日本較近的地區,

現如今,在上海、無錫、青島、大連等多個城市,仍聚集著大量以承接日本動畫外包為核心業務的動畫公司,其中有不少是由日本的公司投資設立,至今也有著超過20年的歷史了,


日文Wiki中記錄的大陸動畫公司

再來說說美國,

上世紀6、70年代,隨著電視的普及以及大量動畫電影制作者轉投電視動畫產業,電視動畫開始在美國抬頭,從此以后,中日韓等亞洲國家也從開始大量承接來自美國動畫公司的外包工作,學術趴曾專門撰文介紹過 (←點擊查看) ,在這里我們就不再多贅述。


韓國動畫工作室AKOM Production,從1986年開始承接《辛普森一家》的外包工作至今,

據曾前往韓國工作的資深美國動畫人LeSean Thomas,事實上美國的電視動畫劇集當中,有約85%的動畫制作工作都是由中印韓等亞洲國家完成的。美國的電視動畫工作室大多只負責前期的設計工作,此后便將剩余的中期生產環節整體外包到其他國家。

時至今日,除了日韓,菲律賓、越南等國也逐漸成為了美國動畫劇集外包的主要對象。在Adult SwimDisney XD等知名美國卡通頻道上播出的動畫劇集背后,都有著這些國家動畫人的辛勤參與,


菲律賓Toon City animation studio曾參與《瑞克與莫蒂》第一、二季的制作


菲律賓動畫公司Top Draw曾參與《貓和老鼠》《我的小馬駒:友誼大魔法》等作品的制作

很顯然,事實上在日美這兩個動畫大國,動畫的海外外包已經是一項通行已久的做法了。

而既然外包在動畫行業并不罕見,那么接下來我們就需要回答一個更為基礎的問題——為什么動畫公司會選擇把動畫外包出去?

海外外包,為什么?

動畫公司選擇外包的原因有很多,但無論如何,最初都或多或少離不開一個大的產業背景,即大陸市場對于動畫的需求急劇上漲,而大陸動畫的制作成本也同樣水漲船高。

以大陸為例,三文娛曾在2017年向大陸十余家動畫公司了解其動畫劇集的制作成本,由此得出了下表的數據。從結果當中可以看出,從2015年到2017年,短短兩年的時間中,大陸部分二維動畫的制作成本也接近翻番。


圖源來自三文娛

導致這一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為關鍵的因素,仍在于動畫市場的供需關系,

近年,網路動畫劇集領域的飛速發展催生了大量的新動畫項目,據艾媒數據的統計,大陸二維動畫數量從2016年的19部急劇上漲到了2019年的71部,在3年內翻了近4倍。


相比三維動畫,二維動畫人才的培養周期更長,即便是入門也至少需要兩年左右的時間。在需求急速上漲的背景之下,自然是無法在短期內培養出與之相應的動畫團隊來制作這些劇集的,

更何況,即便我們拋開需求增長的背景不談,大陸的二維動畫人才本就是極度缺乏的,而要說明這個問題,我們首先需要澄清一個很多動畫愛好者都存在的誤解——

如上文所述,大陸的動畫公司自上世紀以來就承接了大量來自日本動畫的外包需求,這也是許多動畫愛好者認為大陸的二維動畫實際上并不缺乏人才的原因之一,

但實際上,日本外包給大陸公司的主要工作,多是繪制關鍵幀之間的中間幀(動畫)以及上色(仕上げ)等相對基礎的工種,更為核心的原畫、作畫監督等職位的大陸動畫人可以說是非常稀缺的,


我們不妨以二維動畫的核心制作崗位之一——原畫為例來做個對比,

薄山館對于日本2019年播出的114部動畫番劇作品的統計當中,也包含了對原畫(Layout或Layout+第二原畫)這一崗位的人數統計,據統計,在114部動畫作品當中,共有5247名原畫,其中日本籍的為4392人。其他國籍的人數為855人,約占總比例的16%。


大陸在該方面的統計幾乎為零,其他絕大多數據也不太具備參考價值。這一次,筆者對也參照薄山館的統計方法,對大陸2019年上線的37部二維動畫(非低幼、非動態漫畫)正片的原畫(Layout或Layout+第二原畫)人數進行了手動統計,


經過去重統計,在放出Staff表的34部動畫當中,原畫崗的出現次數為1078次,其中工作室或動畫公司17次,個人1061次,目前可確定的非大陸籍人數*為321人,約占總人數的30%

*因Staff表記錄方式的原因,部分姓名難以區分是否為大陸國籍。


非常遺憾,因撰稿時間和個人能力的限制,筆者此次選取的抽樣對象并沒能做到完全對標薄山館的數據,但從中也足以一瞥兩國在二維動畫核心創作人數上的差距。原畫崗位尚且如此,培養周期更長、更為稀缺的作畫監督等崗位則更是不必多言。

龐大的市場需求加之人才極度缺乏的現狀,自然就造成了供需層面上的極度不平衡,雖然這在客觀上提高了大陸動畫公司以及從業者的整體收入,但與此同時,也使得大陸動畫的制作成本急劇上升,

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了補足供應、降低人力成本,動畫公司開始尋找其他國家的合作伙伴、進一步開發可用的制作資源,其實也是一個非常自然的選擇。

然而,任何商業抉擇都存在正反兩面——對于動畫產業而言,外包也無疑是一把雙刃劍,動畫公司享受了其低成本、高效率優勢的同時,自然也會面對與之相應的風險與挑戰,

這些問題,才是當前大陸動畫產業必須正視和解決的長遠問題。

雙刃劍

關于跨國外包帶來的風險,筆者在此以已有幾十年外包歷史的日本來進行說明。

日本從2014年開始就進入了每年年產300部電視動畫的高產節奏,動畫公司的產能也趨于飽和,大多都保持著滿負荷運轉的狀態。


圖為日本1963-2018年年度電視動畫數量(綠色為新作,橘色為此前已播出的作品)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如上文所述,為了降低制作壓力、確保作品能及時完成,大量的制作工作都被外包到了大陸、韓國等其他國家,產業內對于外包的依賴程度也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而首當其沖可能受到海外外包影響的,就是作品的制作質量。

事實上,對于需要周更的電視動畫而言,本身的制作進度已然非常緊張,在保證如期播放的情況下,總承包公司想要對外包公司的制作進行大幅度的修改或是返修,都存在著很大的困難。(在日本,大幅修正往往發生在正片播出后、需要制作BD等產品的時候,)


同一動畫在修正前后的差異可能非常大

因此在選擇外包的情況下,不少時候,能決定作品質量的其實已然不是總承包公司本身,而是其合作的對象,在跨國合作時,制作團隊可能還會面對更加冗雜的合作流程以及文化和語言的隔閡,就更容易產生問題了。

有關這一點,在日本業界也曾出現過非常極端的案例——如日本著名動畫公司Gainax(《新世紀福音戰士》《FLCL》制作公司)就曾遭遇窘境。

1990年,由于出品方NHK給出的預算有限以及導演庵野秀明在預算分配上的問題,Gainax把動畫《藍寶石之謎》第23-34話的大量鏡頭外包給了韓國公司以分擔制作的壓力。這幾集的作畫水平相較于作品之前的表現,可謂是天壤之別,


《藍寶石之謎》第27話截圖

而當庵野秀明收到第34話的鏡頭后,更是由于難以接受,干脆將整集推倒重做,但即便如此,限于預算和播出期限的臨近,他也只能選擇利用大量的以往鏡頭,把這一集做成了一支超長版的“官方MAD”,


第34話的片尾Staff名單,這個空母そ·そ·そ·そ就是庵野秀明的馬甲

需要再次強調的是,造成這樣的問題在很多時候并不完全是外包公司本身的水平以及態度問題。客觀來說,動畫公司承接項目的作業量大、工期緊,出品方以及總承包公司撥付的預算有限,都會是造成這一問題的重要原因,

由此,對于動畫公司而言,如何以合適的節奏承接作品、使用外包,并在作品質量與商業發展當中取得平衡,就是一件非常需要深思熟慮的事情了。

除此以外,所謂鞭長莫及——當外包的環節層層疊加、牽扯到的人員構成也變得愈加復雜時,各種意想不到的問題也會紛至沓來

舉例來說,近年業內由于海外外包出現過的最大事件,莫過于2013年時的“革命機泄密事件”。彼時,負責制作當季熱門動畫《革命機valvrave》的日本公司Sunrise將部分鏡頭的外包工作委托給了一家位于無錫的動畫公司。


在制作過程中,其標有鏡頭號的部分鏡頭被該公司的實習生泄露,對公司的商業利益以及信譽都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以上的種種情況,無疑都對動畫公司的整體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后,或許我們還要考慮的一個問題是,在基礎崗位被大量外包的環境下,大陸動畫人培養的大環境是否會受到影響——

二維動畫人才的培養是一個短則數年,長則數十年的長期過程,其培養模式也相對依賴現場經驗的積累——原畫、作畫監督以及動畫導演的培養,多需要新人從最基礎的動畫、上色等崗位開始做起,通過前輩的傳授以及項目累積的經驗,逐步晉升而來。

因此,如果過度依賴外包,繼而忽視了對于基礎人才的培養,那么在未來,行業人才青黃不接的窘境也就可能進一步加劇——在日本,這一亟待解決的問題被稱為“動畫產業的空洞化”,是一個被政府、學者、從業者全方位關注的核心議題,


而行業人才的培養實際上更是一個社會性的大問題,需要社會各個層面的普遍參與,不僅動畫公司要在自身經營的基礎上承擔起培育新人的責任,院校課程的改革、政府的支持等等,同樣重要,

結語

如上所述,跨國外包的出現其實也是動畫公司為了適應行業發展而采用的一種策略,如若輕易放棄,那么當大陸產能達到瓶頸時,行業自身的發展也就無從談起了。

所以,“不外包”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而要求整個行業都走收縮性的精品化路線,也無疑是不切實際且有失偏頗的。

在這一前提下,如何利用海外外包帶來的經濟效益與成長空間,為公司自身以及行業未來的發展打下基礎——這將是動畫行業今后發展的重要命題,值得所有人一同思考。


– END | 動畫學術趴 –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