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跨年寒潮剛走,2021年的寒潮就已經發貨。目前中央氣象臺發布了寒潮藍色預警:在未來3天,受較強冷空氣影響,大陸中部以及東部地區溫度普遍下降6-8℃,其中在華北西部、黃淮以及江淮、江南地區降溫幅度可達到10攝氏度以上,并伴有4-6級偏北風,7-9級陣風,
可能很多人認為,寒潮就是冷空氣,其實并非如此,只有在24小時以內氣溫下降8攝氏度,或48小時氣溫下降10攝氏度,或72小時氣溫下降12攝氏度,并且全天最低氣溫在4攝氏度以下的天氣,才能被稱之為寒潮。
寒潮預警等級一共有3級別,其中藍色等級最弱,黃色次之,橙色最強,前幾天的跨年寒潮就是橙色級寒潮,而這一次則屬于藍色級寒潮。即使如此,受寒潮影響的地區也會經歷一波“速凍式降溫”,一定要做好防災救災準備,
每次天氣預報播放寒潮時,總會說“受西伯利亞冷空氣影響”,但其實西伯利亞“并不生產冷空氣,它們只是冷空氣的搬運工”。
影響大陸的寒潮主要有三個發源地,分別是新地島以西洋面、新地島以東洋面、冰島以南洋面,這里位于北極圈附近,在冬季時受到的太陽照射較少,以至于溫度非常低,而在溫度低的地方,氣壓就會較高。
這三個地方的冷空氣,都會到達西伯利亞地區,因此西伯利亞也會成為寒潮的關鍵發育區,在阻塞高壓以及極渦的共同配合下,冷空氣會在這里不斷堆積,當堆積的不斷強大后,其中一部分冷空氣就會像水一樣“溢出來”到達南方地區,這就是影響大陸的寒潮。
如果寒潮分撥發貨,也就是說每次“溢出”少量冷空氣,那么該冷空氣過境時,不會引起溫度大幅下跌;但如果冷空氣一直在西伯利亞發育,并一次性將冷空氣發送到大陸,那么寒潮所經之處,溫度迅速下降,給大陸農業、畜牧業以及其他行業帶來嚴重損失。
在前幾個月,科學家們已經預計今年是個寒冬,然而我們知道目前全球正在面臨變暖的威脅,那為什么今年冬天這么冷呢?
根據中央氣象局對大陸歷史上強冷空氣以及寒潮的統計發現,大陸平均每年發生4.2次寒潮,其中強冷空氣主要集中在12月到來年2月,而寒潮則主要集中在11月,
不過,在近幾十年來,寒潮發生的頻率呈明顯減少,減少的速率為每10年減少0.4次,從這可以看出,寒潮的發生確實受到了全球變暖的影響,
寒潮發生的次數雖然有所減少,但并不是不會發生,只要寒潮南下,劇烈降溫以及冰雪、大風、低溫等天氣依然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不利影響。
當然,今年之所以格外地冷,也有一部分原因和拉尼娜的發生有關。拉尼娜和厄爾尼諾現象一樣,都是太平洋中東部地區海水溫度異常,其中當太平洋西部的溫度比太平洋東部的溫度較高時,就會引發拉尼娜現象;反之則是厄爾尼諾現象,
厄爾尼諾平均每7年發生一次,每次發生時會導致一部分地區溫度升高;拉尼娜現象一般發生在厄爾尼諾之后,而拉尼娜則會對全球氣溫起到降溫作用。
據了解,今年冬季會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不過由于溫室氣體在大氣中滯留的熱量抵消了一部分拉尼娜帶來的降溫,因此今年的降溫幅度并不明顯。盡管如此,今年冬天的溫度仍然比去年同期要冷一些。
其實,氣候是一個綜合系統,系統內的許多因素的微小變化都會引起氣候的“蝴蝶反應”,據了解,北極海冰融化、歐亞積雪變化、拉尼娜現象等因素,都會影響到大陸的冬季氣候,因此僅憑全球變暖這一個因素,無法直接決定大陸冬季的氣溫。也就是說,盡管我們面臨著全球變暖的威脅,但依然阻止不了今年冬天寒冷空氣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