臟話,也是一門學問,
有人認為,它承載著一個民族的價值觀、道德情感,
聽不懂一個國家的臟話,就不算真正了解該國文化。
就拿我們最熟悉的漢語舉例。
臟話詞匯量之大,種類之豐富,令人嘆為觀止。
甚至,還有一些論文專門研究臟話。
大文學家魯迅,也曾經著文《論「他媽的!」》,把經典國罵論出了深意,
《做個文明大陸人》MV
而在英語中,一些常用臟話也已經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比如f*ck, sh*t, b*tch等等,
最近,Netflix就跟臟話杠上了。
專門推出了一檔節目,一本正經地追溯臟話的前世今生——
《臟話史》History of Swear Words
一看海報,大家肯定認出來了:
這檔節目的主持人,是大名鼎鼎的尼古拉斯·凱奇。
昔日的好萊塢天王巨星,如今的「爛片王」。
說出來都不敢相信,凱奇已經在爛片里摸爬滾打十年了,
沒錯,他上一部口碑尚可的作品,還是2010年的《海扁王》。
這十年來,凱奇保持著驚人的高產,每年都有三四部新作上映,
但卻沒再拍出一部7分以上的作品,就連過了及格線的,都屈指可數。
直到,這部《臟話史》出現。
十年了,凱奇終于又有了一部口碑拿得出手的作品,
略帶癲狂氣質的他,來解說臟話史,竟然意外的合適。
剛開場,凱奇大叔就莫名其妙飆出一串臟話:
你這欠X的,瞅啥瞅?
好家伙,上來就給觀眾「當頭一棒」。
罵爽了,他立馬坐回沙發。
一本正經地開講美國「國罵」——
F*ck.
據統計,這是使用范圍最廣的英文單詞之一。
它的用法,接近于中文里的「他媽的」。
你可以把它隨意安插在句子里,頓時就有內味兒了。
那么美國國罵,從何而來?
坊間流傳著一種說法,f*ck是一個古老語句的縮寫:
「在國王的應允下行房。」
因為中古世紀的西方人,信奉王權,
夫妻在行房前,必須先覲見國王,不然這段關系就會被判定為非法,
聽起來頗有幾分道理,然而,專家表示:
一派胡言!
據考證,f*ck最有可能起源于中世紀的荷蘭,
這個動詞的原始定義是「吹」「打」「痛擊」。
在西元14世紀以前,f*ck不僅與「性」無關,也不屬于違禁詞。
到了16世紀,甚至有人用它來取名,
是的,你沒看錯。
當時有一位男士就叫約翰·洛法克(John Lefucker)。
要知道,很多西方人的姓氏,都源于他們從事的行業,
有學者認為,姓氏里帶有F*ck的古人,有可能從事的是牛郎行業。
由此,這個詞和性掛上了鉤。
在美國,用f*ck罵人是受法律保護的。
它是一個重要的發聲工具,常用來表明立場。
比如反戰。
20世紀60年代,美國誕生了「匪幫說唱音樂」,
歌手們將大家私下的吐槽寫成歌詞,在公開場合唱出來,
隨著旋律的響起,歌詞里常見的f*ck開始全面流行,成了美國人的口頭禪,
除了音樂,電影也是推動語言發展的催化劑,
如今,f*ck已經占據了影視行業的半壁江山,
以尼古拉斯·凱奇的作品為例,
比起其他臟話,f*ck在片中的使用頻率高達71%,
但他還不是最臟的。
「大銀幕臟話王」的稱號屬于喬納·希爾↓
僅在《華爾街之狼》中,他就罵了107次。
力壓眾望所歸的「媽惹法克俠」塞繆爾·杰克遜。
如今,好萊塢電影里動不動就飆臟話,不是什么新鮮事了,
但其實,曾經的好萊塢并沒有這么開放,
1960年之前,美國電影審查制度規定,片中絕不能出現f*ck這類的禁忌詞。
后來,美國本土電影逐漸式微,而同時期的歐洲電影,已經在大談性愛,甚至出現了全裸鏡頭。
再這么下去,美國電影要完,
于是,審核標準開始放寬。
我們如今看到的美國電影分級,「含f*ck量」是逐級遞增的,
G級:完全無臟話;
PG級:少量臟話,不能有f*ck;
PG-13級:只含一句f*ck,并且不能和性愛有關;
R級:f*ck不限量。
與f*ck一同走紅的,還有sh*t,
這個詞具有一定的冒犯性,但程度不及前者,
在過去50年中,sh*t與人們的生活方式一起,經歷了巨大的轉變。
和很多臟話一樣,sh*t最初只是中性詞,
中世紀的普通人,自家沒有廁所,都在公廁解決。
街坊鄰里每天肩并肩、臀靠臀地上廁所,中間沒有隔板,
想想也知道有多尷尬。
所以,那時候的人們不管在什么場合都會避免提及sh*t。
「隱私」這個現代概念,直到文藝復興時期才產生,
那時,人們的生活條件得到了改善,開始建造更多的房子,
更重要的是,發明了抽水馬桶,
由于大家不用再「坦誠相待」,談論sh*t也變得不再那么羞恥。
在使用過程中,它逐漸帶上了侮辱色彩,
20世紀30年代,與sh*t有關的詞語搭配越來越多,
到了70年代,sh*t開始全面流行,成為了新時代的俚語。
甚至還帶上了一些褒義色彩,比如用來形容做的飯好吃「屎」了。
被「洗白」的臟話,不只有sh*t。
還有另一個更敏感的詞匯:b*tch。
在一千多年的演變中,它的含義幾度更迭,
但始終沒有擺脫一個核心思想——厭女情結。
最初,b*tch的意思是母狗。
之后,它又用來指代道德敗壞的女人,以及某些不夠陽剛的男性。
潛臺詞:「成為女人是一件很糟糕的事」。
步入20世紀,b*tch的含義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大作家海明威,用這個詞來形容那些捉摸不透、難以掌握的迷人女性。
的確不再是純粹的貶義,但本質上依舊帶有歧視性。
真正的轉折點,是60年代末的女權運動,
早期的美國嘻哈女歌手,經常自詡b*tch。
通過電視節目和音樂的宣傳,越來越多的女性自我意識覺醒,
B*tch也從一個專門侮辱女性的詞匯,逐漸轉向溫和。
如今,關系好的女性之間會互稱b*tch。
男同友人之間也會用這個詞稱呼彼此,
但要注意:如果你管一個陌生女性叫做b*tch,那還是赤裸裸的侮辱。
這種用法大概類似于中文里的「犬子」。
你可以說自己的孩子是「犬子」,但最好別說別人的孩子是「犬子」,
除非你想挨揍。
說了這么多,魚叔還是最好奇一件事:
人為什么會罵臟話?
其實,罵臟話是一種原始反射行為。
臟話儲存在大腦中,一個深層、飽含情感且不斷進化的固定區域,
所以,每當我們產生情緒波動,就會不自覺地口吐芬芳。
而且,不只有人類會罵臟話,
哺乳動物和蜥蜴也有自己的「祖安文化」,
臟話能壯膽,
因為爆粗口時身體會分泌腎上腺素,讓人感覺熱血沸騰。
節目中還做了一個冰水實驗,
兩組嘉賓分別將手放在冰水中,看誰堅持的時間更久。
但第一組人不允許噴臟,而第二組人可以舌綻蓮花。
結果證明,第二組的耐受能力更強,
罵臟話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我們的注意力。
這么看來,臟話還是個好東西了?
并不,
愛說臟話的人,往往容易樹敵、拉仇恨,甚至反噬自己的生活,
19世紀,有一位鐵路工人就因為經常爆粗口,而丟了工作。
現實中,我們遇到出口成臟的人,也會避之不及。
私下里和朋友開開玩笑,冒出幾句臟話,無傷大雅。
但大可不必拔高臟話的地位。
就如魯迅先生所寫:
但人們不能蔑棄掃蕩人我的余澤和舊蔭,而硬要去做別人的祖宗,無論如何,總是卑劣的事,有時,也或加暴力于所謂「他媽的」的生命上,但大概是乘機,而不是造運會,所以無論如何,也還是卑劣的事, ——《論「他媽的!」》
臟話,是一門學問。
對待臟話,我們還需謹慎,
討厭臟話可以,但沒必要自詡高貴,
喜歡臟話也無妨,但別總是口吐芬芳,
凱奇大叔說得好:
「別無端地罵臟話,別隨便地罵臟話,我們沒那么差勁,罵臟話要認真,」
全文完,
我看過……但是劇情比較沉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