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瓣膜領跑新賽道,微創心通守護患者“心門”

(本文轉自新民周刊,作者周潔)

2021年,“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對于無數創新科技從業者來說這將是一個值得期待和付出激情的年份。剛剛過去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科技和創新”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黨中央第一次用“核心地位”和“戰略支撐”來強調堅持創新和科技自立自強的重大意義。

在許多高科技領域,大陸企業想要在全球市場擁有核心競爭力,就必須要開辟賽道、創新技術。深知這個道理并堅持創新驅動的上海微創醫療器械(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微創”)已經成為大陸創新型醫療器械企業中的佼佼者,

從1998年創立至今,微創始終堅持創新驅動,從一枚心臟支架開始,不斷在技術上從并跑者成長為某些細分領域的全球引領者,并通過數年探索和總結,使科研果實成功產業化、商業化的小概率事件變成了大概率事件甚至是必然事件,推出了一批醫療器械高端產品。其中,在鮮有人涉足的瓣膜業務領域,微創旗下的上海微創心通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創心通”)已成為大陸心臟瓣膜領域舉足輕重的參與者,更多大陸的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患者因此獲益。

TAVR:拯救心臟“大門”的最后一線生機

在外科手術發展的近 200 年歷史中,心臟手術始終是最具挑戰性的領域之一,風險也最高,其中,心臟瓣膜的病變直接影響人體正常血液循環,嚴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如果把人的心臟看作一套房子,那么,這套房子里有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四個房間,二尖瓣、三尖瓣、主動脈瓣、肺動脈瓣則是這套房子的4扇門。每組瓣膜均由二至三個瓣葉組成,具有單向閥門作用,隨心動周期交替開放和關閉,保證心臟向正常方向排血,維持人體的血液循環,



△心臟瓣膜交替開合控制血液不逆流

據估計,人的一生中,心臟要不停歇地跳動30億次,如此高負荷的工作量給瓣膜帶來了嚴峻的考驗,尤其是主動脈瓣這扇進出房屋的“大門”,就像門用久了會出故障一樣,有些人的瓣膜在長期工作后會發生退行性病變、纖維化和鈣化,從而導致瓣膜狹窄、瓣葉閉合不全、血液返流等,影響了心臟的正常供血。這類患者或許多年都沒有癥狀,但隨著病情逐漸發展、加重,患者會出現心慌、氣短、呼吸困難、夜間陣發性端坐呼吸、類似心絞痛的癥狀和暈厥,

上世紀 60 年代,人工心臟瓣膜的發明給中重度心臟瓣膜病患者帶來了救治希望。

“在很長的時間里,根治主動脈瓣疾病的傳統方法一直是通過外科手術開胸換瓣,然而臨床上有部分患者由于高齡、身體虛弱、合并癥多、風險高而不能進行外科開胸手術,失去了治療的機會。”上海交通大學部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心臟科主任張瑞巖告訴記者,過去這些無法手術的患者只能進行保守治療,死亡率相當高。

近年,隨著人工心臟瓣膜的演進,心臟瓣膜疾病的治療也終于從傳統外科手術、微創傷外科手術、最終進入導管介入治療時代,給那些無法進行外科開胸手術的患者帶來了最后“一線生機”,

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是一種微創傷手術,應用類似植入心臟支架的手術原理,在患者下肢的股動脈做一個6mm的切口,沿著股動脈將壓縮的心臟瓣膜送到原有心臟瓣膜的位置,釋放后替換病變的瓣膜,從而完成人工瓣膜的置換,相比較外科主動脈瓣置換(SAVR)手術,TAVR手術時間通常僅為一到兩小時,手術風險較小,創傷小,住院時間短,術后恢復期更短,新近研究表明,對不能耐受外科手術的嚴重主動脈瓣狹窄患者,TAVR與藥物治療相比可降低病死率46%,并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即使是因高齡、體質弱、病變重或合并其它疾病而禁忌手術的老年患者,也可進行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



△外科主動脈瓣置換(SAVR)手術與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手術創口對比(上圖:SAVR 下圖:TAVR)

TAVR技術的出現和快速發展,給心血管醫學領域帶來了巨大變革,給更多患者帶來了“生”的希望。

張瑞巖至今對一名98歲的患者印象深刻,老人輾轉求醫找到他時,心功能已經非常差,“老人家的身體無法承受外科手術,但本人求生欲望很強,幸運的是,我們醫院當時已經可以開展TAVR,老人手術后效果非常好,甚至可以說是立竿見影。這也是我接手過的實施TAVR手術年齡最大的患者。”張瑞巖介紹,TAVR規避了傳統開胸手術創傷大、風險高、心臟停跳及體外循環對預后不利等多種風險,能夠讓患者在術后實現快速康復,除高危重癥患者外,已經有臨床試驗結果表明,TAVR手術同樣可以使外科手術風險屬于中危、低危的患者獲益,這將是未來結構性心臟病介入治療的一個趨勢,

大陸瓣膜:從“不可思議”到“后來居上”

2002年,世界首例TAVR手術在一家法國醫院完成,盡管第一例患者當時就有心源性休克,伴嚴重左心室功能障礙和多種共病癥,手術仍然獲得了成功,TAVR的可行性得到了證實, “這個手術理念當時對業界來說是不可思議的,”張瑞巖感嘆道,

和張瑞巖一樣關注著這場改變心臟介入發展歷史手術的,還有現任微創首席技術官兼微創心通董事長羅七一。“雖然微創在TAVR誕生早期就開始關注這一創新術式,但當時我們還不敢去著手嘗試。TAVR的手術方式雖然與心臟支架植入相似,但瓣膜比心臟支架要大很多,其技術難度和壁壘要高得多,”羅七一回憶道。

微創1998年成立于上海張江,1999年成功地向市場推出了大陸第一根PTCA球囊擴張導管,2000年推出了大陸第一根冠脈裸支架,2004年推出了大陸第一根冠脈藥物支架,孜孜不倦地為實現大陸在冠脈支架領域實現從“追隨者”到“并跑者”的跨越而努力著,在那一年,距離微創推出最終成為全球冠脈支架“領跑者”的Firehawk(火鷹)支架也還有10年之久,

2010年,大陸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部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帶領團隊成功開展了大陸首例TAVR手術,開大陸之先河,作為手術團隊的一員,復旦大學部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副主任周達新對此記憶猶新,他告訴記者,為了將這一術式引入大陸造福患者,團隊做了很多準備,還曾專門赴歐洲參加學習、接受培訓,葛均波更是不斷奔波于大陸衛生行政部門、醫院倫理委員會等部門之間,爭取該技術的審批,

也幾乎就在那一年的同時,微創正式在心臟瓣膜介入領域布局,啟動了VitaFlow瓣膜系統的自主研發。在之前的數年里,羅七一和團隊始終對全球開展TAVR的情況進行不斷觀察和跟蹤,他們覺得時機到了。“雖然當時全球學術界對這一新技術的爭論還很多,而且我們既沒有銷售數據證明其市場前景,在大陸也找不到技術領軍人物,但我覺得微創不能再等了,”2010年開始,正式進入心臟瓣膜介入領域的微創,開始摸著石頭過河,邊探索邊學習。

事實證明羅七一的判斷是正確的。此后幾年,TAVR在大陸的應用逐漸增多;而在2019年之后,TAVR在大陸市場進入了爆發式增長階段。就在當年7月,歷時9年自主研發,微創心通自主研發的VitaFlow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系統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注冊證成功上市。


△微創心通自主研發的VitaFlow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系統

同年8月,葛均波為一位70歲高齡的男性患者成功植入了VitaFlow主動脈瓣膜,完成了該產品上市后的首例植入。“VitaFlow是大陸首個獲準上市的自膨脹式牛心包生物瓣膜,其通過創新性的雙層‘裙邊’設計能夠更有效的降低術后瓣周漏;根據國外研究,瓣周漏是影響患者術后生存率的主要因素,這款產品采用的大陸首創的電動輸送系統,也提高了手術操作中釋放的穩定與精準性。”手術后,葛均波對VitaFlow瓣膜系統給出了高度評價。


△大陸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部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右一)主刀,完成VitaFlow上市后的首例植入

VitaFlow瓣膜系統并不是最早在大陸上市的人工心臟瓣膜,但它從孕育的第一刻起就被深深打上了微創“一個屬于患者和醫生的品牌”的烙印,

“微創VitaFlow的許多設計是同類產品都沒有考慮到的,有一些甚至是革命性的突破,”張瑞巖尤其肯定了VitaFlow的雙層“裙邊”設計和電動釋放功能,“目前市面上的其他介入瓣膜是手動操作,但醫生戴著手套,操作時手會滑,瓣膜的精準定位難度很大,而電動釋放技術則大大提高了瓣膜放置的精度,也方便了醫生操作。”

周達新也高度肯定了電動釋放功能帶來的穩定性。“心臟手術風險大,TAVR患者一般自身身體條件又比較差,對于醫生挑戰極大,不久前我們接診了一名大動脈炎的患者,他的血管像皮革一樣,缺乏彈性,極易出血,無法接受外科手術,在進行TAVR手術中,也必須選擇像VitaFlow這樣更易實現精準定位的產品,否則容易對血管造成損傷,醫患雙方都將承受更大的壓力。”

VitaFlow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了大陸人特有的生理構造。TAVR興起于歐洲,但大陸主動脈瓣膜狹窄患者的特點明顯有別于歐洲患者,微創心通的研發工程師在對大陸的主動脈狹窄病群研究過程中發現,大陸患者的二葉瓣比例相比歐美更高,同時大陸患者的瓣膜鈣化程度也顯著高于歐美,這給器械開發帶來了極大的挑戰。“這意味著我們的產品需要有更強的支撐力來撐開鈣化瓣葉。”微創心通總裁陳國明介紹,為了能撐開重度鈣化的病變,研發人員在保持導管直徑不變、滿足血管入路要求的情況下,極限地增強了徑向支撐力,“VitaFlow使用的混合密度網格鎳鈦支架,使瓣膜能夠有效撐開鈣化瓣葉,并且在釋放過程中具有優異的同軸和定位性能,”


△VitaFlow瓣膜置入及釋放示意圖


△VitaFlow瓣膜創新性的雙層“裙邊”設計有效降低術后瓣周漏

此外,VitaFlow瓣膜系統的價格比大陸市場上的現有產品優惠30%以上,顯著降低了TAVR手術的整體費用,“微創研發產品的初衷就是讓更多患者能夠用得起我們的高科技醫療產品,因此上市前我們做了許多市場調研,從患者的支付能力、企業的生存空間以及社會效益出發,制定了現在的價格。”羅七一說。

“大陸的TAVR起步雖然較晚,但發展迅速,隨著大陸瓣膜的上市,尤其是微創心通的VitaFlow入局之后,這一術式在各大省級醫院得到推廣和普及的速度更快了。”張瑞巖表示。

目前,大陸介入瓣膜市場上,大陸企業已經開始占據優勢,市場上廣泛應用的三款介入瓣膜產品都是大陸品牌,其中微創心通的VitaFlow市場增速最快,市場表現令人矚目,上市一年多以來,VitaFlow在臨床上的表現可圈可點,上市后的近1000例應用中,產品優異的臨床效果得到了大陸100多家中心術者的肯定,

與大陸及全球目前已商業化的其他TAVR產品相比,VitaFlow實現了同類最佳的臨床試驗效果,體現在全因死亡率、術后并發癥(包括中度/重度瓣周漏、嚴重中風)發生率等指標上。全因死亡率在出院時僅為0.9%,在TAVR手術后12個月內,無患者出現中度或重度瓣周漏。在TAVR手術后24個月內,無患者出現嚴重中風,

VitaFlow:扎根于大陸,也要擁抱世界

大陸藥品監督管理研究會近日發布的《大陸醫療器械行業發展報告(2020)》顯示,2019年全國醫療器械主營收入達7200多億元,同比增長12%。大陸醫療器械行業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創新醫療器械產品加速涌現,將有更多創新醫療器械獲準注冊上市。這與大陸企業對于國際先進技術的敏銳度和決斷力的提升密不可分。

一線的臨床醫生們對此已迫不及待,“目前的一代產品沒有辦法回收和重新定位,這導致醫生在手術過程中往往背負著巨大的心理壓力,二代產品在這一點上做了很大的改進,可以大大提高瓣膜釋放的準確性,患者也有更多獲益。”周達新表示,微創的VitaFlow II上市后,將進一步提升其市場競爭力。

此外, VitaFlow II在歐洲開展了上市前臨床研究項目,該試驗是在歐洲開展上市前臨床研究的首個大陸主動脈瓣膜項目,得到了海外專家們的認可,歐洲臨床研究專家Darren Mylotte表示,“可回收”功能將很大程度地解決“定位難”的問題,滿足介入手術在精準度方面的需求,“在價格優勢之下,VitaFlow II將在國際市場受到歡迎。”

大陸瓣膜疾病的介入治療雖起步較晚,但基于龐大的市場支撐,發展速度一路高歌猛進,相較于主動脈瓣膜,二尖瓣和三尖瓣疾病的發病率更高,研發難度也更大,“二尖瓣和三尖瓣的市場很廣闊,微創心通背靠微創這艘航母,我們的機會更多。”羅七一介紹,2019年,微創的研發費用同比增長44.5%,占全部營收的19%,遠超大陸同行平均水平,“從冠脈、電生理、起搏器、瓣膜,再到心衰診療,微創正在積極進行大心臟領域的全方位布局,我們的產品將能夠為患者和醫生打造一體化的解決方案,這是我們的優勢,”

“微創是大陸少數幾家愿意在研發創新上投入大量資金的企業,它在心臟領域的產品布局是相當全面的,臨床醫生對這個品牌十分熟悉也非常認可,”張瑞巖表示,其實,微創對于產品布局的關注并不僅僅止于研發創新階段。

“開展TAVR光有主刀醫生的技術是不夠的,它是一項多學科協作的手術,因此其在大陸的推廣和普及需要一定的時間,”周達新在采訪中介紹,TAVR的操作非常復雜,而且需要心臟內科、心臟外科、醫學影像科室、麻醉科、護理團隊等多科室的團結協作,事先制定周密的術前規劃,因此,大陸目前能夠開展TAVR的醫院并不多,

“除了團隊配合要求較高之外,TAVR對于醫院的硬件也有要求——一般需要在醫院的‘雜交手術室’(也稱復合手術室)中開展手術。復合手術室可以同時進行介入治療和影像檢查,患者不需要在手術室之間轉移,節省時間的同時有效降低了手術風險和術后并發癥。但雜交手術室造價較高,并不是每家醫院的標配。”周達新補充。數據顯示,大陸75歲以上的主動脈瓣膜狹窄患者達200萬,其中相當一部分患者無法接受外科開胸換瓣手術,這意味著大陸TAVR的需求是比較大的,2019年,雖然大陸有604家符合資格進行TAVR手術的醫院,但只有156家醫院開展過TAVR手術。

而自2019年8月VitaFlow進行上市后首例植入至今,微創心通在市場教育和醫生培訓方面持續進行了大量工作。微創心通營銷副總裁吳國佳介紹,截至目前,微創心通在各地中心舉辦科室培訓會議超過100場,舉辦培訓班10余期,與術者合作開展動物實驗超過20臺,參與各種學術大會超過30場,邀請大陸精英術者舉辦各種自辦學術活動超過40場,持續為推廣VitaFlow系統使用經驗、大陸TAVR療法甚至TAVR適應癥的拓寬積極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0年7月,VitaFlow獲得阿根廷國家食品藥品醫療技術監督管理總局(ANMAT)注冊批準,首次在海外市場獲批上市;11月又拿到了泰國的注冊證;VitaFlow在其他海外國家注冊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以期讓更多海外患者及醫生在主動脈瓣疾病領域可以應用優質普惠的“大陸方案”,

VitaFlow為患者守護“心門”,只是微創集團創立20余年來許許多多創新故事中的一例,從一個小切口開始,潛心投入數十年只為一件事,微創深知“創新力就是生存力”,在多年的努力下,微創在心血管及結構性心臟病,電生理及心律管理系統,骨科與軟組織修復科技,大動脈及外周血管疾病,腦血管與神經調控科學,內分泌管理與輔助生殖,外科急危重癥與機器人等12大領域已經有300多個產品進入全球逾萬家醫院,覆蓋亞太、歐洲和美洲等主要地區,

“一切經營活動的理念和動機皆源自于患者,為了患者和用之于患者;一切創新的想法皆取之于醫生,為了醫生,并歸之于醫生。”這是微創的經營理念,也是它的生存之道,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