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抹香鯨裝進博物館,總共分幾步?


2016年2月14日清晨,江蘇省如東縣長沙鎮的海灘上陰風怒號,氣溫降到了零下。當地居民注意到濁浪涌動的海灘上矗立著一座小山包,湊近一看,竟是一頭擱淺了的抹香鯨,隨后,人們又在不遠處發現了另一頭擱淺的抹香鯨。


如東縣海灘上擱淺的抹香鯨 | 果殼網 / Youtube

擱淺鯨魚的難題

鯨魚擱淺算不上多么罕見的自然現象,關于它的記錄貫穿了人們認識海洋的歷史。1611年11月,“五月花號”上的乘客在今天的馬薩諸塞州近海看到了大量的鯨魚,但近在咫尺的群鯨并未引發什么歌頌自然的詩興,殖民者感慨自己缺乏捕鯨煉油工具,白白錯失了一次發財的機會,不過,很快啊,他們驚喜地發現,新英格蘭地區簡直是鯨的天堂——露脊鯨、抹香鯨、領航鯨成群地在海里游弋著,時常還有或死或活的鯨流落海灘,


新英格蘭地區的捕鯨業一度非常繁盛 | Currier & Ives / Wikimedia Commons

越來越多的“趕海人”被天降財富吸引而來,漸漸地,不滿足于靠天吃飯的部分人開始聯合起來成立捕鯨船隊和企業,掀開了北美捕鯨史(同時也是區域性物種滅絕史)的序幕。


現代捕鯨業 | Australian 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 Service / Wikimedia Commons

從第一次目睹鯨魚擱淺起,人們就在猜測這種自殺行為的動機,然而直到現在,人們還對鯨類擱淺的秘密還是一知半解。擱淺的鯨或許是生病、受傷了,或許是導航系統受到了磁場或聲吶的干擾,或者是迷宮似的淺海水文狀況將它們困住。還有一種情況更糟:有些社會性較強的鯨(比如領航鯨)可能會不愿意丟下已經擱淺的個別成員,最終導致整個鯨群的大規模擱淺


擱淺的抹香鯨 | Richard Humphrey / Geograph.com.uk

一般來說,救助擱淺的小型鯨要相對容易,大型鯨一旦擱淺,命運往往就很兇險了,從離水的那一刻起,大鯨失去支撐的身體就在逐漸崩塌,龐大的體表面積難以得到及時地保水,就算是要強行搬運,起重機械也很難在海灘上操作。況且大型動物總是很危險——無論是活著的還是死去的,


讓擱淺的鯨魚返回海中,是一件很有難度的事 | eddieg28sp / Youtube

2004年1月24日,一頭長17米的雄性抹香鯨被沖上了臺灣省云林縣的海岸,經過了數天的原地發酵后,鯨尸的腐敗程度已經相當可觀。26日凌晨,這具重約50噸的遺體轉運路過臺南市中心時,猝不及防地原地爆炸,腐敗的血液和內臟四處噴濺,街邊店鋪車輛和圍觀群眾紛紛遭殃。爆炸性的一幕被視訊記錄了下來,至今還在互聯網上流傳,

事后,這條抹香鯨(的剩余部分)繼續了它的旅程,被制成了骨骼標本展于臺江鯨豚館,



鯨尸炸彈 | On Demand News / Youtube

這驚悚略帶滑稽的一幕印證了一具巨型尸體可能帶來的風險,再加上漫長的腐敗過程帶來的生物安全問題,人們往往需要在擱淺鯨尚未死亡時提前考慮它們的后事。對于那些已經了無生機卻還在茍延殘喘的擱淺鯨,人們動用過毒劑、槍彈甚至炸藥來進行人道處理,但遺憾的是,至今尚未有一種方法能夠體面快速地為擱淺鯨執行安樂死


對擱淺的鯨魚進行尸檢 | USACE NY / Flickr

我們已無法知道擱淺在如東的兩頭抹香鯨是在哪個時刻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只知道它們被發現的時候已經無力回天了。為了紀念,人們將它們分別命名為“洋洋”和“沙沙”,其中的洋洋長14.88米、重達40噸,下頜骨長4.3米,尾鰭寬3.85米,是一尾體態標準的成年雄鯨,相較之下,雌性抹香鯨要小得多,一般長約12米,重約15噸,


抹香鯨群 | Will Falcon / Wikimedia Commons

抹香鯨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齒鯨生物,主要的活動范圍是暮光區(一般指從200米深一直延伸到1,000米深光線昏暗的深度)的深層海洋,他們分布廣泛、數量不少卻又神秘莫測,是海洋生態系統垂直方向能量流動中重要的一環


深海中的神秘巨獸 | Gabriel Barathieu / flickr

比起在臺南市當街爆炸的那頭抹香鯨,“洋洋”被發現時的狀態要好得多,留給了人們充分的選擇,經過多方考察,最終決定在大連將其制作成塑化標本,同時,“沙沙”被制成剝制標本,皮膚和骨骼分別展出。


新加坡李光前自然博物館保存的抹香鯨骨架標本 | budak / Flickr

塑化標本的世界之最

生物塑化技術是一項發明于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標本制作技術。在加拿大安大略博物館,展有一顆重約200公斤的藍鯨心臟塑化標本,因大尺寸鯨塑化標本的稀缺,它一度成為了安大略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安大略博物館展出的藍鯨心臟 | CityNews Toronto / Youtube

生物塑化大致需要分四個步驟完成:首先要固定,使用藥劑(通常是甲醛)防止組織分解并且固定形狀;其次脫水;隨后在低溫真空負壓環境下使用硅橡膠、聚酯或環氧樹脂逐步代替原有的組織結構;最后再通過化學藥劑、熱或紫外線將脫胎換骨的標本硬化


抹香鯨塑化標本的細節 | vb / 物種日歷

換句話說,就是要用“塑膠”原位替代抹香鯨全身組織器官中原有的生物大分子,以求保留鯨身外形,同時展示內臟、肌肉等內部結構特點,這個過程和化石形成有些類似,理論上也可以無限期保存,只不過在化石形成過程中,是礦物質填充替代了生物組織,而且經歷的時間更漫長罷了,


塑化后的抹香鯨骨骼和內臟 | vb / 物種日歷

乍一看倒是挺簡單,就像“把大象放進冰柜分三步”那樣,然而技術團隊要完成的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塑化標本,絕不是放進浸泡罐里就能完成的手工制作。為防止“鯨爆”,制作團隊先給鯨尸排氣,再取出了十噸內臟,灌注福爾馬林。接下來,重達40噸的“洋洋”運往大連,被分解成差不多600塊,其中骨骼120多塊,肌肉300多塊,分別進行清理固定,最后再重新拼裝整合。整個制作過程中用去丙酮360噸、硅膠40噸、鋼材5噸,及手術刀片138公斤,

2020年5月30日,制作周期歷時四年的抹香鯨全塑化標本終于在大連展出。9個月后(也就是最近),“洋洋”將回到它的發現地如東長期展出


塑化后的抹香鯨骨骼和內臟 | vb / 物種日歷

赫爾曼·梅爾維爾在《白鯨》中無數次地夸贊抹香鯨的美麗,感嘆它毀滅性的神力。在同大海搏斗的漫長歲月中,抹香鯨給死里逃生的捕鯨人、飽經風霜的水手留下了無數的故事和怪談,即便是目睹過抹香鯨遺體的人,也無不為這優雅的生物傾倒,而那靜靜躺在博物館的抹香鯨也足以為我們的海洋文化提供一個精彩的注解,告訴我們海洋中泳動著怎樣的一種傳奇


抹香鯨已經成為了人類海洋文化的一部分 | NOAA / Flickr


鯨豚

4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對,就是那個用活人做人體標本賣的[狗]

  2. 是在大連制作完成的。應該是那家很有名的公司吧。

  3. 我擦 什么公司

  4. 氣禰🐎的大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