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有孩子的家庭來說,最讓人抓狂的,莫過于孩子擁有一種“天賦”,那就是能夠毫不費力地把家弄得亂七八糟,
你一邊收拾,他一邊亂扔。那種崩潰,就算默念八百遍“親生的”都沒用。
有人說,很多名人的房間也是亂糟糟的,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們成為偉人啊,“凌亂”,說不定更能激發孩子的創造力呢,
先別盲目迷信“凌亂學”,畢竟這個概率比較低,以偏概全的話有失偏頗,
而且,那些名人的房間或書桌雖然看似“凌亂”,但其實是亂中有序,他們總能精準地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而對于孩子來說,如果沒有從小培養整理收納的好習慣,那么他們的“凌亂”,就是真的凌亂。
以前覺得,亂一點就亂一點,在家里不就圖個放松嘛,沒必要上綱上線的。
直到看到這本書《收納:孩子受益一生的思維整理訓練》,才驚覺:原來整理收納不僅僅是打掃房間,而是一種循序漸進的思維和行為過程,它影響著孩子的未來。
什么是整理收納?
它絕不僅僅是把東西塞到看不見的地方,而是高效地管理日常物品,讓人能夠在需要的時候更方便快捷地找到,讓生活更有序。
既然如此,整理收納的時候自然是要“用腦”的:
- 哪些東西應該做出取舍;
- 東西放在哪里更能節省時間與精力;
- 怎樣擺放才能物盡其用……
也就是說,我們在整理收納的時候,其實是在理清自己的內在需求和思維方式,從有形到無形,這也正是許多人容易忽略的一點。
如果說房子亂一點沒關系,那么,人的大腦呢?
人的大腦就如同房子,每天都在接納新的東西,如果不能及時分門別類,那么這些資訊只會胡亂堆砌,等到真正要用的時候,根本找不到頭緒。
這個道理,成人能懂,孩子卻不懂。
所以,這才是我們為什么要培養孩子整理收納能力的關鍵所在。通過對玩具、書包、房間的整理,培養孩子的邏輯思考能力,
收納的能力固然重要,但培養的過程也是需要循序漸進的。
《收納:孩子受益一生的思維整理訓練》一書中就提到,一定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和特點,來培養收納力。
幼兒期、學童期、少年期孩子的能力和理解力不同,相對應的培養重點也就不盡相同,
比如:
- 1-2歲的孩子,只需要灌輸“拿出來就放回去”的概念就可以;
- 3歲的孩子,可以開始為整理收納制作生動形象的標簽;
- 5-6歲的孩子,除了能夠具備“歸位意識”之外,還可以教他們自己決定物品的去留,從而培養他們的決策能力、條理性和獨立能力,為進一步培養時間管理打好基礎……
大腦是有記憶的,它能記錄下那些發生頻率比較高的行為,進而轉化為潛在的行為驅動力。
小時候習慣了有條理性生活的孩子,長大后,會具備更強的邏輯思考能力。因為,能夠收納好自己物品的孩子,通常選擇和判斷力都不會差到哪里去,他們做事,往往會更高效,
可見,越早培養孩子整理收納的好習慣,孩子受益越早,
什么是“大腦整理”?
就是將腦海中的資訊進行有效整理。這樣,不僅能夠更好地理解和表達,還可以讓學到的東西更加印象深刻,做事更有條理性,
那么,收納力到底對“大腦整理”有什么益處呢?
書中提到了3點:
- 讓時間管理更有效:收納力強的孩子,將大大縮短尋找物品的時間。所以,不妨將時間可視化,讓孩子感受到時間的流逝;
- 能養成行動的好習慣:習慣了經常整理收納的孩子,思維和行動力上也不會差到哪里去;
- 更能學會輕重緩急;懂得取舍的孩子,做事更有條理性。所以,不妨先學會“優先順序”,將事情分為重要、不重要、想做和不想做四個等分,然后有條理地依次完成;
當然了,收納力的好處絕不僅于此,它還能夠通過從有形到無形的變化,影響到孩子的金錢觀和消費觀,等等。
收納力背后潛在的影響力,實在是讓人驚嘆。
其實,很多孩子不喜歡整理,除了因為懶之外,還有可能是不知道該如何整理,
而《收納:孩子受益一生的思維整理訓練》這本書,除了有詳盡的收納案例之外,還進行了分門別類。
比如:如何收拾書包、書桌、玩具;如何進行垃圾分類,變廢為寶等等,是一本拿起來就能用的工具書。
從小沒有養成整理和收納習慣的孩子,很難做到做事有條理、思考有邏輯;而一個從小就能妥善收納好自己物品的孩子,不僅做什么都能井井有條,邏輯思考能力必然也會十分出眾,
如果你家也有一個令人頭疼的不愛收拾的孩子,或者你希望能夠培養出讓孩子受益一生的思維習慣,不妨看一看這本書,相信一定能對你有所啟發。
文| 菈媽,多平臺簽約作者,喜歡閱讀經典育兒和心理學書籍,專注科學育兒和親子情感的二寶媽,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歡迎關注我,一起探討噢,
請不要亂扔,從自己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