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冬季的某個假期,您剛好去了一趟昆明,會不會不免俗的也去滇池看看名氣很大的紅嘴鷗呢?
之前就聽朋友說:“網紅們在滇池投喂紅嘴鷗都是用嘴的,她們將銜著面包的小嘴微微上翹,等待著在與紅嘴鷗浪漫輕吻的那一刻,迅速的按下快門,”
▲用嘴喂紅嘴鷗的游客
可是大家別忘了,紅嘴鷗來自遙遠的西伯利亞,它們跨越了千山萬水來到昆明卻并沒有掃過健康碼,用嘴投喂多少還是顯得有點不衛生,
所以,紅嘴鷗在從西伯利亞飛往滇池過冬的路上都經過了哪些“驛站”?為什么來滇池的紅嘴鷗也越來越愛“進城”?大家在投喂紅嘴鷗的時候是否真的需要戴口罩呢?
▲戴著口罩、護目鏡和頭盔喂紅嘴鷗的游客
作為一個以講世界人文、歷史、地理而起家的公號,講到昆明的紅嘴鷗,首先要講講紅嘴鷗的越冬遷徙之路,
紅嘴鷗是一種候鳥,夏天在北方孵化生仔,待秋風襲來之時,便開始起身飛往南方,而滇池就是他們重要的過冬地,
滇池的紅嘴鷗都是從哪里飛過來的呢?
過去,在地理類書籍上看到,或是從老人們那里聽到,說滇池的紅嘴鷗大都是從西伯利亞飛過來的,但西伯利亞是一個非常廣的地理范圍,并不能滿足人們對紅嘴鷗“原產地”的好奇,
如今,借助高科技的手段,我們能夠清晰地知道紅嘴鷗從哪里來,路過了哪些“驛站”,最后又會飛到哪里,
2014年冬天,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等機構開展了一場科普活動,通過在昆明放飛攜帶GPS衛星定位的紅嘴鷗,來確定紅嘴鷗的遷徙軌跡。
科研組共放飛了34只紅嘴鷗,而這些紅嘴鷗們,在冬去春回的遷徙路上,共傳回了3萬多條數據資訊,這些資訊讓我們清晰的了解了它們的孵化地,以及曾經飛躍和停留過的地方。
通過衛星監測數據來看,昆明紅嘴鷗的“老家”可不止一個地方,他們分別是:蒙古國的烏布蘇湖地區,俄羅斯的貝加爾湖南部地區,以及大陸新疆的博斯騰湖地區,
所以,不同地區來的紅嘴鷗在“回老家”的路線上也略有不同,
每年3月,春暖花開之際,紅嘴鷗們開始北遷,
▲紅嘴鷗遷徙圖
從昆明出發,雖然兵分三路,但一路向北的紅嘴鷗們,四川總是繞不過去的。四川綿陽是大多數紅嘴鷗們北上的第一個“驛站”,而后開始分道揚鑣。
一路是不出國門,它們從四川到甘南,經青海,沿著河西走廊進入新疆,最后抵達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的博斯騰湖老家,
另兩路則是跨國候鳥,它們先從四川綿陽飛向第二個“驛站”寧夏銀川,然后從內蒙古出境,來到蒙古國,其中一路停留在烏布蘇湖區域;而另一路則會向東北飛,最終回到俄羅斯貝加爾湖遙遠的家,
所以,紅嘴鷗的“老家”,無論是博斯騰湖、烏布蘇湖、還是貝加爾湖,都是生態原始、人煙稀少的地區。
按常理來說,南下越冬的紅嘴鷗,也應該選擇與其出生地自然環境接近的地區停留。
但來昆明的紅嘴鷗卻并不按常理出牌,滇池地區本就人口密度大,紅嘴鷗還特別愛往人多的地方湊。
它們不但經常出沒在滇池西岸的昆明主城區附近,還愛飛往昆明市中心最繁華的區域——翠湖公園(類似于北京北海公園、杭州的西湖的位置),
▲昆明翠湖公園的紅嘴鷗
紅嘴鷗為何到了昆明就愛往人多的地方飛呢?其實很簡單,有人的地方就有食物,
紅嘴鷗在很多年前就來過昆明過冬了,但早期的數量是極少的。據統計,上世紀60年代,來昆明越冬的紅嘴鷗不到300只。
最初到昆明過冬的紅嘴鷗,可能更多的是看上了滇池的一汪碧水,或者這里的小魚小蝦,亦或是冬日溫暖的陽光。
但漸漸地,它們發現,昆明人實在太愛它們了,在紅嘴鷗們的口口相傳下,越來越多的紅嘴鷗飛往昆明越冬。
改革開放30多年來,大家手里的面包也越來越多了,這也是昆明紅嘴鷗增加最迅猛的30多年。從80年代初的6000只,到千禧年的1.6萬只,再到2008年后穩定的3萬只,近兩年更是超過了4萬只,
紅嘴鷗雖是雜食性動物,但在其出生地,他們的主要食物是魚、蝦和昆蟲等葷食;而到了昆明后,他們的主要食物變為了人們手里的面包和饅頭(其實面包等人類的食物因含油量太高,并不適合紅嘴鷗),
▲紅嘴鷗享用面包的瞬間
并不是紅嘴鷗愛吃面包,而是等待投喂食物比辛勤的獵食(捕魚)要容易的多,
曾經有人在滇池攝像時,記錄了紅嘴鷗捉魚蝦的平均時長,它們每捕捉一只小魚蝦,需要花費15-20分鐘。
面對如此大的時間成本,目前,越來越多的紅嘴鷗選擇了等待人工喂食。
現在的昆明紅嘴鷗,越來越像大城市中的“通勤族”。它們大都選擇夜宿滇池外海水域,距離市中心較遠。
清晨,就飛到市中心的翠湖公園,或者滇池的海埂大壩等著名的觀鳥景點,等待人們喂食;傍晚,再飛回自己的宿地。
在適應了與人和諧共處以后,紅嘴鷗也變的越來越不怕人,甚至可以與人親密接觸,這也才有了網紅們用嘴喂食,與鷗香吻的甜美照片,
顯然,有大量人工喂食的結果,也讓昆明的紅嘴鷗部分喪失了野性,甚至有部分懶惰的紅嘴鷗,干脆夏天也不回北方老家了,從候鳥變為了留鳥。
2008年夏天,在滇池水域發現了約200余只紅嘴鷗;2009年夏天,這一數據增加到500只。
投喂食物讓紅嘴鷗從候鳥變為留鳥,改變了這個野生動物群體的本性。更糟糕的是,食物殘渣對滇池、翠湖等昆明水域水質和環境的破壞,
如果您是一位寶媽,一定會有在給寶寶喂食時灑落一地的尷尬。人且如此,何況是鳥呢?
我們每年給紅嘴鷗投喂了大量的面包、饅頭,但卻很少能做到精準投食,除了用手喂、用嘴喂、用頭喂,還有諸如“天女散花”式的喂法,投喂的食物中有一大半不是被紅嘴鷗吃了,而是落入了水里。
當然,托紅嘴鷗的福,這些水域里的小魚小蝦也是不愁吃了,但連魚蝦也吃不完的這些食物殘渣造成了對滇池和翠湖等水域水質的極大污染。
并且,紅嘴鷗和其它鳥類一樣,都是沒有直腸的,簡單說就是吃了就拉,大量聚集在一起的紅嘴鷗,他們的糞便也在不斷地污染水質和城市環境,
特別是翠湖這樣的城市中心的水公園,由于水域面積小,水體補給有限,更容易受到污染,而近年來的多次水質檢測表明,翠湖水體的多項指標都未達到國家景觀娛樂用水水質標準。
去年以來,大家都開始越來越認真地戴口罩了,
但其實,在昆明投喂紅嘴鷗的時候是否需要戴口罩的討論從2003年就開始了,
那一年,非典的陰霾還未完全散去,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又開始襲來。當人們還沒有找到禽流感病毒的源頭時,候鳥是禽流感疫情元兇的傳聞開始不脛而走,而作為候鳥重要越冬地的昆明,成為了輿論的重災區。
為了自身的安全,人們決定疏遠紅嘴鷗,
▲禽流感的傳染鏈(圖中的綠頭鴨示意為原始宿主)
但此時,上萬只嗷嗷待哺紅嘴鷗像往年一樣,已經來到了昆明,來到了滇池,而面對紅嘴鷗的,的只有少數的幾個志愿者,他們戴著口罩堅持著喂食。
2003年至2005年,禽流感的陰影幾度籠罩了昆明。這幾年,紅嘴鷗似乎也感受到了人們觀鳥熱情的減弱,為了生存,它們另尋他地,飛往玉溪、大理等地尋找食物。
2005年,到昆明的紅嘴鷗減少了9000只。同年,為了證明紅嘴鷗是否真的與禽流感有關系,相關部門捕捉了160只昆明地區的紅嘴鷗進行檢疫,結果發現紅嘴鷗并沒有攜帶禽流感病毒,
近些年,隨著人們對傳染病傳播的重視,相關部門也開始定期對紅嘴鷦攜帶疾病進行監測管理,到目前為止,昆明還沒有檢測出紅嘴鳴攜帶禽流感病毒。
昆明的紅嘴鷗被“平反”了,是否我們就能與可愛的紅嘴鷗進行親密接觸了呢?
2010年,在克羅地亞,研究人員從紅嘴鷗身上檢測出了禽流感病毒;2011年,大陸香港一女子在接觸攜帶有禽流感病毒的紅嘴鷗后,出現了發燒、腹瀉等癥狀,
更讓人細思極恐的是,國外已有研究機構表明,除了禽流感病毒,紅嘴鷗身上還攜帶著大量其他致病性微生物,如沙門氏菌、彎曲桿菌屬、大腸桿菌等,
所以,近距離接觸紅嘴鷗,和近距離接觸其他野生動物一樣,無論是否戴口罩,仍然是有風險的,
近年來,隨著禽流感疫情在昆明的散去,在昆明賞鷗、喂鷗的熱情又被重新燃了起來,伴隨著網路的傳播力量,紅嘴鷗成為了春城冬日旅游的最好名片。紅嘴鷗也對友好的昆明人們予以回饋,2005年后,冬天到昆明越冬的紅嘴鷗數量也在穩定地增加,
▲2020年疫情之初,滇池游客減少,工作人員堅持人工投喂紅嘴鷗
賞鷗熱一直在持續,即使在特殊的2020年的冬天,依然有大量的游客在滇池海埂大壩、在翠湖投食喂鷗;甚至在海埂大壩上,還能看到不少的網紅原PO,他們帶著直播設備,邊直播邊喂鷗,將昆明冬日里溫暖的陽光和美麗的紅嘴鷗傳遞到世界各地,
▲滇池上豎立起的環保標語
“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也許當滇池的生態環境變得越來越好時,滇池中的小魚小蝦就能讓在這里越冬的紅嘴鷗享受“飽餐”,我們便不再需要對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進行投喂。
登高望遠,便可欣賞“海”與鷗的壯麗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