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道君語:
菜市場,或許終有一天會淡化成一個記憶。
然而,生活永遠向前,日子流轉不息,只要熱愛的心不變,我們就不會喪失好好生活的能力,
前一陣,社區團購買菜火了,不需要出門,在家用行動電話便能買菜,而且更便宜,
關于此事,卻有不少爭議。
有人說,現在只有老人才去菜市場,這樣的方式好,有人說,長此以往,小攤販們會不會失業?甚至斷言,菜市場終將會消失,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商業模式的變化,也是生活方式的變化,
身處瞬息萬變的當下,仿佛也沒什么是可以準確預知的。不禁也想問:你認為菜市場會消失嗎?沒有菜市場,我們的生活會改變什么嗎?
圖|宋又青 ©
菜市場,連接人與生活
或許,在回答問題前先要想明白,之于我們,菜市場意味著什么?
有位網友說,父母把房子買在了菜市場的樓上,每天四五點就開始喧嘩,他聽得心煩,父母卻甘之如飴:“多好,下樓就可以買菜,”菜市場,對他們來說,是每日必須去的地方,方便省時、新鮮食材和街坊鄰里,
美食家陳曉卿說:“了解一個城市的最好方法,是去看它的菜市場。”名勝古跡是門面,菜市場卻是一座城市的里子,藏著當地人真實的生活,三教九流,民風習俗,皆在其中,
圖1|wensongmao ©
圖2|風一樣的嬸子 ©
古龍曾說,絕對沒有人會在菜市場自殺的。“因為,這些氣味,這些聲音,都是鮮明而生動的,充滿了生命的活力!”對有的人來說,菜市場意味著治愈孤獨的力量。
菜市場里,混淆著青菜的泥土味兒、海鮮的腥味,燒臘鹵味的香氣;響徹著人們的方言,各種攀談聲、砍價聲、吆喝聲……
圖2|哈哈的犀牛jio ©
但是,當我們用行動電話app、小程式下單時,是沒有辦法有嗅覺、味覺、聽覺、特別是觸覺。
古語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身處的環境,你喜歡的一切,塑造了你,家鄉的菜市場,有舌尖眷戀的味道,常去的菜市場,有我們熟悉的檔口和氣味,
菜市場,連接的是我們與人、與真實的環境、與活潑潑的生活之間的關系。
圖|成不少少少少少 ©
菜市場之所以迷人,是因為人
《城市社會學》里說,人有一種本性叫做“人往人處走”,哪兒人越多,越會吸引別的人來,即使什么都不幫,也很愿意在一個空間里看別人在做些什么。簡單點講,便是人氣。
梁文道說:“在很多地方的菜市,我能碰到這個社會所有階層的人,”
菜市場之于我們,有無數個理由,但歸根到底,是那里有人,那里的人。
圖|成不少少少少少 ©
在他鄉的日子,如果買菜時聽見鄉音,我就會習慣去那一家買,有時候是因為會有家鄉風物賣,有時候只是為了找個機會說兩句家鄉話。
在菜市場里閑逛,也有一種樂趣。聽著討價還價聲,天南海北的人各有各的方式,比起行動電話里的網路語言,菜市場的話語更為簡單與生猛。
但是,今天我們越來越不擅長與人打交道,尤其是年輕一代,有時候面對面還要用微信哈拉。
菜市場的漸漸沒落,也隱約透露出,我們越來越不會與人打交道的真相,
菜市場可以消失 熱愛生活的能力不能丟失
豆瓣上有一個小組,名為“菜市場愛好者”。網友們會在上面分享自己拍到的菜市場照片。
有人喜歡家里附近的菜市場,蔬菜擠在一起,紅薯摞成小山,鮮活的海魚,人們挨挨擠擠地搶購。有人每到一處旅行地,便要拍菜市場,櫻桃紅、紫花椰菜,黃南瓜……每一張都活色生香。
今年疫情期間,都不能出門了,不少人就在上面云逛市場,看以前的照片解饞。有人說心情不好時,“逛”了一下就餓了,心卻滿了。
汪曾祺說:“我寧可去逛逛菜市場,看著生雞活鴨,鮮魚菜,碧綠的黃瓜,彤紅的辣椒,熱熱鬧鬧,挨挨擠擠,讓人感到一種生之樂趣。”
這種生之樂趣,何嘗不是一種熱愛生活的能力?無論什么時候,永遠有一顆擁抱和向往那些美好的、熱烈的、煙火氣的心,
未必要逛菜市場,也可以是做一頓好吃的飯,逛逛街頭小巷,坐在樹下曬曬冬日的太陽……都飽含對生活的熱愛,
菜市場會不會消失,只有時間能告訴我們,但對生活的熱愛與否,卻是每個人的選擇,
菜市場,或許終有一天會淡化成一個記憶。
然而,生活永遠向前,日子流轉不息,只要熱愛的心不變,我們就不會喪失好好生活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父母的菜市場人格,我繼承不來》,悅食Epicure,2019
2.《了解一個城市的最好方式,去看它的菜市場》,看理想,2020
3.《愿你有一顆浸透人間煙火的心》,物道,2020
文字為物道原創,轉載請聯系作者。
其實吧!建菜市場的錢都是由買菜的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