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寒潮就是亡國之兆啊




毫無疑問,當今世界正在經歷2021年的第一場“寒潮”侵襲。不論是大陸北方的大幅度降溫天氣,還是肆虐西班牙導致交通、運輸癱瘓的五十年一遇罕見大雪,抑或是在日本已經造成死傷近400人的暴風雪,似乎都預示著2021年也許并不是我們逃離苦難的一年。


在科幻小說《三體》里,“三顆飛星”的出現預示著漫長的嚴寒將至,這一次次地毀滅了三體人的文明,雖然在現實世界里,地球一年365天都繞著太陽運轉,距離太陽不遠不近,適宜生命生存,但嚴寒依然不是人類文明的好朋友,


在歷史上,“寒潮”帶來的問題可能更加嚴重,有時候,它甚至可以決定王朝的生與死——比如八個世紀前在中原大地降下的那場大雪,

西元1231年的夏天,成吉思汗的幼子拖雷率四萬蒙古鐵騎繞過金軍守備嚴密的“黃河防線”,借道南宋境內突入河南腹地(當時金國京城在今河南開封)。金哀宗孤注一擲,調動完顏合達、移剌蒲阿統帥的步騎大軍十五萬(其中騎兵兩萬)南下,與蒙古軍決一死戰,這支主力部隊也是金朝最后可用的機動兵力,它的生死存亡關系著整個金朝的命運。


接下來就是著名的三峰山大戰,此山位于河南省禹州境內西南,與中岳嵩山比鄰,呈東西走向,綿延20公里,以東、中、西三座突兀山峰組成得名。雖說擁有騎兵機動優勢的蒙古軍搶先占領了山上險要之地,但金軍人多勢眾,通過拼死血戰逐次攻占山頭,殺開一條血路,到西元1232年正月十五日,三峰山戰場上蒙敗金勝的結局已經逐漸明朗,蒙古軍戰敗后被“金圍之數匝”,故而“將士頗懼”。昔日橫掃歐亞大陸而無畏懼的戰士都開始懼敵,足見其時蒙古軍戰況處境之險惡,

偏偏此時,突如其來的鵝毛大雪鋪天蓋地落下,濃霧也隨之彌漫山澗,這場日后被元人稱為“天助”的大雪使拖雷原本無法實施的軍事行動獲得了成功,正是這場大雪天造成的嚴寒,導致主要由中原農民組成的金軍“將士披甲胄僵立雪中,槍槊結凍如椽”,完全喪失戰斗力。與之相反,圍攻金軍的三萬蒙古軍的日子則要好過得多,畢竟蒙古高原原本就是東亞寒潮的發源地之一,任何時候都可能遭受暴風雪侵襲。蒙古軍將士早已熟悉了這種天氣,


這場大雪扭轉了蒙金戰局,正月十六日,大雪漸止,拖雷深諳“圍三厥一”的用兵之道,下令放開三峰山通往鈞州(今河南禹州)的道路,金軍發現蒙古軍不見蹤影,通往鈞州的道路卻就在眼前,紛紛爭路突圍,顧逃不顧戰,突然,蒙古軍伏兵四起,“如撲向羚羊群的獅子,撲向金軍”,金軍土崩瓦解,“聲如山崩”,最后的健將精兵就這樣在“六和乾坤一片雪”之后煙消云散,史載“自是金軍不能復振”,三峰山一役之后,金朝不過是茍延時日,滅亡已不可避免了,

不過,自然是公平的,完顏阿骨打建立的金朝因為一場寒潮注定了滅亡的命運,三個多世紀后,另一位女真英雄——努爾哈赤——則趁著“小冰期”開啟了愛新覺羅氏的洪業,“小冰期”這個名詞是美籍荷蘭地質學家馬休斯1939年創立的,指的是在中世紀溫暖期后開始的寒冷時段,當時,年平均氣溫相比現在的低1℃至2℃。

從歐亞大陸的農業發展角度來看,這是一場巨大災難。以谷物為中心的農業社會本就較為依賴溫暖的氣候。氣候轉冷,往往意味著秋天開始結霜的時間提前,以及春天繼續結霜的寒冷時間延長,最終導致農作物生長時間的縮短。特別是秋霜的提前,會使正在生長的谷物一夜之間全部凍死,這就是大陸史書所記載的“殺霜”。北韓李朝史料記錄了更具體的說法:“已經插好秧的水稻和種在田里的各種農作物……遭遇早霜,到了秋天,田地里什么都收獲不了。”


萬歷后期至天啟年間的明朝就是如此。氣候顯著變冷,北方風沙壅積日甚,旱災逐年增多,農業收成銳降。《天工開物》的作者宋應星就因此哀嘆,普天之下,“民窮財盡”,更不幸的是,明朝在內憂之中又添外患。

氣候溫暖時,北方民族牧業興旺,百姓生存無憂。既然能夠安享太平,又有多少人愿意發動戰爭呢?明朝能夠與韃靼領袖俺答媾和幾十年之久,也是借了氣候的光。到氣候轉冷時,北方少數民族的日子開始變得艱難,而對原本是漁獵民族,并日益轉向農耕的建州女真更是如此。

1615年,努爾哈赤已意識到明顯變冷的氣候導致農作物生長季縮短,產量減少,造成糧草供給危機(當時陽歷10月松花江就開始結冰),北韓《光海君日記》也記載,剛剛建立的后金政權“饑寒已極,老弱填壑,奴酋令去覓食”,故而,努爾哈赤選擇在1618年,以極為牽強的“七大恨”為由對大明宣戰,將民眾的不滿情緒引向明朝。通過戰爭掠奪以緩和后金的社會危機恐怕才是他的真實目的——或許,當時誰也不知道,這個女真人建立的“后金”政權會成為泱泱大明的“掘墓人”吧。


到了近代,雖然生產力得到了大幅發展,人類對大自然的改造能力顯著增強,突如其來的“寒潮”仍然讓人們猝不及防。1789年冬天的法國,就遭遇了突如其來的酷寒,大雪封鎖了道路,河流都結了冰,多數商家停止營業,春季冰雪融水又淹沒了數千公頃的農田。這一年,法國的面包價格達到了20年來的最高點。平民饑腸轆轆,卻仍須繳納重稅,自然災害加劇了民眾的政治情緒。1793年1月21日,在“革命廣場”上,在市民們“共和國萬歲!自由萬歲!”的吶喊聲中,法王路易十六的頭顱被閃著寒光的斜刃砍下……


“大革命”催生了拿破侖的軍事帝國,1812年的夏天,在歐洲大陸獲得了空前軍事勝利的拿破侖意氣風發地率領60萬大軍遠征俄國。在他看來,再過三年,他就要成為世界的主人,盡管法軍遭遇了頑強抵抗,他們還是在秋天占領了莫斯科(雖然當時俄國的首都在圣彼得堡),


然而,俄國人等來了自己的忠實盟友——寒潮。10月13日,莫斯科開始降雪。察覺形勢不利的拿破侖忍痛撤軍,10月18日清晨,法軍開始撤出莫斯科。天氣惡劣,地面上全結了冰,夜間,天氣更加寒冷,許多拉車的馬被凍死,法軍不得不把彈藥箱和馬車扔掉,


氣溫繼續下降,天氣越來越寒冷,一路上到處都躺著凍死、餓死和累死的士兵……最后60萬大軍只有3萬士兵活著返回了法國,不服氣的拿破侖只能認為這是“非戰之罪”:“毀滅我們是俄國的冬天,我們是氣候的犧牲品,那時的好天氣欺騙了我。”無論如何,這次入侵俄國慘敗,成為拿破侖王朝滅亡的開始,

當然,人們也不會忘記,大約130年后,納粹獨裁者希特勒重復了拿破侖的錯誤。他的侵蘇大軍在突如其來的寒潮(兩小時內降溫20度)侵襲下,與莫斯科失之交臂。納粹德國的喪鐘,同樣是在莫斯科的“寒潮”里敲響的……

金軍三峰山之役的覆滅、明朝的內憂外患、法國大革命的爆發、拿破侖和希特勒的慘敗,每一個歷史事件都是各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氣候和天氣看似偶然,卻在其中扮演著不可忽視的角色,在關鍵時刻決定了一個統治者、一個王朝、一個國家乃至世界的命運,回望歷史時,我們看到這些偶然的、不確定的、突然降臨的因素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不禁令人唏噓,而這或許也是歷史最迷人的一面吧。

編輯說明

編校 / 歐皇喵

封面 / 姜博約

排版 / 火車便當

吃人史記:時長5000年的血腥循環

愛迪生的鍋|電死無辜象,宣戰特斯拉

圖書沙龍|2020年度大事盤點與年度書單


2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妖妖零嗎]

  2. 小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