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一位老人,自稱9歲時見過真的龍,臨死前主動上交5塊“龍骨”

引言

古往今來,人們就“龍是否存在”這一問題一直在爭論不休,在大多數人的印象里,龍是一種神獸,它飛天遁地,叱咤風云,吞云吐霧,無所不能,

關于“龍”的形態,則多出自于神話、小說和影視劇之中,當然,一些古籍中同樣記載了許多有關“龍”的介紹,如《說文解字》中就這樣寫道:“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大概的意思是說,龍這種生物,若隱若現,能屈能伸,如今看來,這顯然超出了科學所認知的范圍。無獨有偶,古畫中也有著龍的身影——在郭若虛所著的《圖畫見聞志》中,也大致描繪出了龍的形態,


01

角如鹿角,頭似蛇首,爪似鷹爪,鱗如蛇鱗……這大概就是龍的形態,乍一看,龍似乎是不同綱目的動物以不同的部位東拼西湊起來的。而且,就生物科學與物理學來講,憑借這種身形,龍一定是飛不起來的!

此外,部分史書記載了民間目睹“龍”的事件,如《清史稿》中就有記載,在咸豐年間,“云夢有龍入城”,它破壞里廬舍無數,繞城東北去,被“龍”肆虐過的田地,莊稼都被卷起了,最終,“龍”消失在了海面上,

看到這些,關于龍是否存在的問題似乎圓滿解決了——古代人看到的“龍”,其實不過是我們所熟知的“龍卷風”,


然而,參考其他有關“龍”的記載文獻,學者們仍然會發現,單純將龍卷風代替“龍”帶入古籍中所述的“龍事件”,在許多情景下實則并不符合。這不得不讓人浮想聯翩,只可惜,龍這種生物并沒有留下任何以供參考的形體,人們只得通過一些模糊的古今描述與比喻,像畫陌生人肖像一般把“龍”給想象出來。

其實,這種蛇狀的、飛天遁地的巨大怪獸,不僅出現在龍神話里,在世界各地的古老神話里,譬如“龍”形態的巨獸也有很多,如兩河流域的怒蛇,埃及的阿佩普,印度的娜迦,而在古代大陸,它被人們稱作“龍”,倘若不分古老神話的出處,我們將會認識數不勝數的“龍”,遺憾的是,它們都沒有給予人類一個機會,去揭開其神秘的面紗。


02

2004年6月的某一天,肖素琴,遼寧人,這位已經81歲的老人找到了當地史志館的工作人員,想要捐贈一些東西,工作人員以為肖素琴老人要捐贈的是文物,但從老人口中說出的話卻著實讓在場的人都嚇了一大跳——老人想要捐贈的東西并不是別的,正是五塊“龍骨”!

并且,據肖素琴老人所述,他在9歲時就見過了真龍,而這些龍骨就是當時那條龍所留,工作人員聽得一頭霧水,還以為老人因年紀過大而神志不清,但是肖素琴一五一十地講起了自己遇到龍的往事,并且說出了龍骨的來歷,這一切似乎不像是假的。


據了解,這些龍骨肖素琴已經保留了幾十年了,畢竟龍骨所牽扯到的事非常重大,老人幾十年如一日悉心地保護著它。不論從何時論,龍的存在與否本就是一個未解之謎。這些龍骨是否會給研究人員帶來幫助,提供有關這一古老生物的新線索呢?對此,人們都十分期待。

2004年,真相終于水落石出,紀錄片里“破解七十年謎團”一欄節目中,向觀眾揭曉了這些所謂的龍骨之“真面目”。

研究者得出的結論是,這些“龍骨”實則是鯨魚的骨頭,是擱淺的鯨魚在死后所留下的,當時轟動一時的“營口墜龍”事件也因此得證為一個“烏龍”事件——挖出的骨頭并非龍骨,而是大鯨魚死后被埋在地下的尸骨……


結語

雖然古籍中存在著大量關于“龍”的記載,但時至今日,人類依然無法確定龍是否真實存在過。大陸龍起源于距今8000多年前的石器時代,在那個時代,人類對大自然崇拜至極,他們想象出了這樣一種神力,將它的形體定為“龍”,“龍”寄托著古人對美好安定之生活的向往,在祖先的眼中,龍乃是吉祥的象征,有著健康、繁榮、生生不息等諸多美好的寓意。

大陸人也自稱為“龍的傳人”、“龍的子民”。“龍”是中華民族古代文化的象征,成為了大陸文化的重要標志,它就像是一種信仰,即使沒有被賦予真正的形體,也依然被人們銘記在心,

2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趕快吸收里面的靈氣,最少能渡劫

  2. 龍骨海帶湯,真的挺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