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大陸西南的廣西是個沿海省級行政區,有防城港、欽州、北海三個沿海地級市,原屬廣東,不過廣西海岸線并不具備太大的優勢,為何呢?因為廣西海岸線的東邊,是呈南北走向的雷州半島,雷州半島與海南島之間有一個狹長的瓊州海峽,廣西海岸線與廣東、福建、港澳等沿海地區雖可以走瓊州海峽,總感覺有些不便。
有人曾提出,為何不在雷州半島的最北端修建一條運河,如此,則廣西海岸線可直通廣東,省掉了繞道瓊州海峽的麻煩,雷州半島最狹窄處約40公里,最寬處約70公里。古代條件那么差,都可以修建一千多公里長的京杭大運河,以現在的條件,修建一條幾十公里長的運河不算難事,
如果真要修建“雷州運河”的話,那自然就要修在半島最半端,否則就失去了修建的意義,最合適的運河路線,自然就是從半島西北端的安鋪至半島東北端的湛江港,這里基本上都是平原地區,沒有崇山峻嶺,開工方便,不過,修建這條運河的話,基本上只對廣西有利,廣東應該是不需要修建這條運河的,而且雷州半島完全在廣東管轄范圍內。
湛江是著名港口,但湛江港(湛江主城區)位于雷州半島的東北端,與大陸其他沿海地區可直接通航,只是與廣西三市的航運要繞到雷州半島,這條位于廣東但主要只對廣西有利的運河怎么修?誰出錢是個問題,如何管理也是個問題,
實際上,雷州半島是有運河的,只不過條運河不是東、西走向,而是南、北走向。這條運河大名鼎鼎,就是雷州青年運河。我們打開一張廣東地圖,湛江市的最北端有一個廉江市,廉江東北端有一個水庫,稱為鶴地水庫,鶴地水庫基本上都在湛江境內,東南小部分歸屬茂名市下轄的化州市,鶴地水庫的占地面積約有1440平方公里,在鶴地水庫的最南端,有一條運河向南延伸,在雷州半島北端的中間位置,最終匯入雷州半島東部的雷州灣,因為修建這條運河的主力軍是青年人,為了彰顯他們的貢獻,這條運河就命名于青年運河,建成于上世紀六十年代。
雖然青年運河是新時代的水利工程,但也是有歷史背景的,由于歷史的原因,雷州半島的經濟發展較為緩慢,這和地理有關系。雷州半島雖然三面環海,但卻是一個干旱地區,常年缺水,無水則無種,無種則無食。豐年還能勉強維持,災年就無食可吃了。明神宗萬年二十四年,也就是西元1596年,雷州府(今湛江市大部,不含廉江)發生了旱災。這次旱災導致顆粒無收,米價騰貴,老百姓哪里買得起一斗二錢多的米,餓死者上萬。像這樣的旱災在清朝也不少見,每遇災年,很多人都要挨餓,在歷史上的雷州半島,水資源成了稀有的寶貝,誰擁有水資源,和現在中東國家擁有石油差不多。為了爭奪水資源,各方大打出手,嚴重影響了周邊地區的穩定。
新時代老百姓當家作主了,急需修建一條運河造福于雷州老百姓,運河可以修,但取水源在哪呢?就在鶴地水庫,當時還沒有這個水庫,有一條九洲江發源于廣西陸川,之后進入廣東廉江,向西南流淌,最終匯入雷州半島的西北端,也就是北部灣,九洲江全長約162公里,鶴地水庫就修建在九洲江中段的廉江市鶴地村,截江取水。鶴地水庫原計劃投資1.5億元,這可是五六十年代的1.5億元,可見國家對雷州半島水利問題的重視。原計劃用五年時間建好鶴地水庫,但因為大家有動力,干勁足,提前將近4年的時間建成水庫,鶴地水庫的修建和青年運河的修建其實是一個工程,水庫建成于1959年9月。
青年運河其實不是一條運河,主干河的長度約74公里,此外還有五條分支運河,總長約271公里,這還不包括更多的干渠和支渠,青年運河的北端開工于1959年9月1日,竣工于當年的最后一天,南段修建于1960年1月,工程河段約160公里,任務較為艱巨,竣工于當年5月14日。青年運河原計劃用10年時間建成,也是投資1.5億元,但也是提前4年完工。
雷州青年運河的建成,對緩解雷州半島的干旱問題,助力雷州半島的經濟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我發現自媒體總是問一個特別二的問題,然后自己回答…
40公里不值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