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造富”一年后瘋狂不再,但有人還虧錢百萬


燃財經(ID:chaintruth)原創

作者 | 薛亞萍

編輯 | 楊潔

1月12日,河北省通報,為防止疫情輸出,對石家莊市、邢臺市、廊坊市全域實行封閉管理,人員、車輛非必要不外出,此外,黑龍江、遼寧、北京等多地散發病例也不消停,不時有地區上升為中高風險區。全國各地也紛紛強調春節減少出行、原地過年,一時之間,疫情防控形勢又緊張了起來,

一年之前,疫情剛發生時,全民“搶”口罩的狂熱仍然歷歷在目。在淘寶公布的2020年度十大商品中,口罩赫然在列,在2020年間,共有75億人次在淘寶上搜索了“口罩”這個關鍵詞。

在2021年初,口罩的銷量再次迎來了增長,但現在,我們不必再“搶”口罩了。在日前比亞迪的發布會上,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說,疫情期間比亞迪口罩日產量最高達到1億只,“今年過年不怕沒口罩用了”,

燃財經發現,在各大藥店以及電商平臺上,口罩的供應量和價格都很正常。就連嗅覺靈敏度第一的微商,也在朋友圈銷聲匿跡,

過去的一年時間里,口罩行業經歷了云霄飛車式的起伏,疫情突發初期,口罩的需求量大增,各地訂單供不應求,口罩“造富”神話每天都在上演,這也吸引了大批人開始扎堆進入這個行業,從制造業巨頭到中小從業者,形成了一股口罩生產“颶風”。

曾經,用口罩賺錢就這么簡單:購買口罩機和原材料,找一個場地,請來工人,一個口罩廠就成立了,一位從業者說,在前期,口罩廠的資金投入只需要一周,甚至三四天就可以回本。

但口罩致富的“黃金期”僅維持了幾個月的時間。隨著大陸產能的提高,口罩開始供不應求,一批“半路出家”的小型工廠又紛紛倒下。口罩機等相關設備和噴熔布等原材料的價格,也在經歷了大起大落之后,回歸正常。

老牌口罩廠、相關概念上市公司和制造業巨頭,成為這個行業內留存的贏家。一年的時間,可以洗去一批淘汰者,也可以成就一個全新的“全球最大量產口罩工廠”——比亞迪成為了2020年口罩業的大贏家。

一位接近比亞迪的人士稱,在2020年,口罩成為比亞迪的三大業務之一,另兩個是代工和汽車,“保守估計,比亞迪的口罩營收為數百億元,因為,比亞迪是口罩出口的主要供應商之一。”

不僅僅是大陸口罩供應充足,大陸還成為全球供應口罩的重要供應來源。2020年12月的數據顯示,大陸已經為全球提供了超過2000億只口罩,全世界人均30只。

小小一方口罩,承載了人們在過去一年內太多的復雜感情,直至如今,甚至可能在之后很長一段時間內,它將仍然是每個人都無法離開的必需品,但大陸的口罩行業,卻不會再重復一次一年前的“瘋狂”,

工廠倒下時,庫房里還有600萬只口罩

2021年的春節將至,趙修準備回一趟老家,和自己的合伙人清算一下口罩廠股份的事情,此時,距離他們的口罩廠成立,恰好過去了一年時間,

趙修是2020年初,以為自己抓住了口罩業的“風口”那批人之一。那是一段“魔幻”的時期,無數口罩制造廠紛紛涌現,價格狂漲,不用擔心銷量,但很快又歸于平靜,趙修粗略算了一下,到現在為止,他自己還差不多有一百多萬元的虧損,“這一年,就仿佛坐上了云霄飛車一樣。”他感嘆,

2020年1月26日,農歷大年初二,在西安老家過年的趙修,接到了自己結識的一位“老大哥”陳川打來的電話,他在電話里告訴趙修,現在市面上對于口罩的需求非常大,“好機會”來了,這和趙修的想法不謀而合,他們一拍即合,趙修持股40%,陳川持股60%,一家口罩工廠就這樣成立了。

趙修對這一行是有些經驗的,在疫情之前,口罩并不是什么賺錢的行業,他之前在一家從事環保行業的西安當地企業工作,主打的產品是空氣凈化器,防霧霾口罩是輔助產品,趙修認識的合作代工廠只有兩條口罩生產線,但這對他們而言,已經是難得的資源了。

當時KN95口罩的需求還沒有后來那么大,因此趙修最初瞄準的是民用一次性口罩。從一開始,他覺得代工廠的兩條生產線產能不夠高,“一天只能生產2萬只口罩不到”,于是他們索性花了150萬元,自己新上了一條生產線,


口罩機成為了暴利產品。新上了生產線的趙修,首先面臨的就是采購口罩機的問題,他們到處找人,最后花了一臺70萬元的價格才買到。

口罩的相關產業鏈,在2020年初也集體迎來了價格的暴漲。

據《大陸經營報》報道,在2020年4月左右,一臺全自動的KN95口罩機的現機從原來的每臺80萬元,漲到了400萬元;半自動的KN95口罩機的現機價格也從過去的幾十萬元漲到了200萬元。

據一位業內人士透露,在天津的口罩鼻梁條供貨工廠,原來每公斤7元的產品價格,但在2020年2月之后的一兩個月內,價格不斷上漲,“最高曾經一度漲到了40元/公斤,還供不應求,”

李彤所在的公司做的是金屬制品外貿生意,也在2020年2月第一次接到了口罩鼻梁條的生意。訂單來自一名韓國客戶,一次訂了18噸,最終的外貿價格達到了12-13元/公斤。

同樣水漲船高的還有人工費用,由于市場需求量大,加以防疫等因素,懂技術的工人,可謂“一人難求”,“當時給我們調試口罩機的師傅,一天收費5000元,還不能還價,不答應馬上就走,人家才不會等你,一天到晚電話接到爆。以前正常的價格,一天付1000元錢就可以了,后來是隨便修修,半天就要5000元錢。”趙修抱怨說,

在那時,一位普通的口罩機調試工人,幾天功夫都能賺個五六萬元。

趙修自建的生產線還是很快搭建了起來,最高峰的時候,它和代工廠的產線合起來,一天產量能達到20萬只口罩,趙修說,那時一天他們工作將近20個小時,工人和機器基本上都不休息。

也正是這段時間,口罩價格也上漲到了一個離譜的水平。在市面上一“罩”難求,以前幾毛錢的的普通口罩,甚至也能被賣到5元一只。

趙修的工廠生產的民用口罩,成本基本在1毛錢左右;在利潤最高點,一只口罩的出廠價可以賣到八毛錢,“那會兒,一天就能掙個一二十萬元。”

即使是他們這樣“小打小鬧”的廠子,也不愁訂單,在口罩生產廠緊缺的情況下,在2020年2月,趙修的工廠還被當地發改委列為防疫性保障企業,也有了定點供應對象,“這是我們的高光時刻。”趙修說,

但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這個“高光時刻”,僅僅持續了一個月,就迅速消逝了。

和他們一樣,一批中小口罩企業在短短的時間內迅速成立,據天眼查數據顯示,在2020年2月,僅當月口罩相關企業注冊量就達到4376家,環比增長了280.19%,

大量的口罩猛然涌入了各地市場。市場監管開始嚴格控價,在趙修所在的西安,“市場監管越來越嚴格,按原來的高價都已經走不掉了,”

而給了趙修們致命一擊的,則是制造業巨頭們的入場。

2020年2月初,比亞迪宣布高調轉產,進入口罩生產行業。2月中旬,比亞迪口罩開始進入市場,逐漸攻占市場,根據媒體報道,到了3月份,比亞迪已經可以每天生產500萬只口罩,相當于全大陸能的1/4。

此外,包括格力、富士康、OPPO、三槍內衣、紅豆服飾、水星家紡等制造企業,也紛紛宣告加入口罩生產大軍,

“你根本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到現在,趙修還是控制不住自己的驚訝,“風卷殘云,太兇猛了,一夜之間,好像整個市場都不缺口罩了!”

到了2020年3月,由于市場供應量加大,加上監管控價,趙修的工廠已經基本上沒什么大的利潤可言,他在從事環保行業時積累了一些渠道,但在大廠入局后,他才發現,雙方的議價能力完全不在一個層次,很多訂單已經完全接不到了,


趙修開始自救。他們一度轉產KN95口罩,目標瞄準了當地的醫療機構,也曾成交過一個5萬元的訂單。但是很快他們發現,當這些機構傳統的供貨渠道供給不再緊張時,他們也就失去了競爭力,“大廠可以把從口罩到防護服,一次性全部給到位了。”

不甘心的趙修嘗試去走KN95口罩的外貿渠道。為了銷售,他給工廠陸續招了15個業務員,在疫情期間,人力成本昂貴,趙修豁出了血本,給業務員的底薪都開到了8000元左右,其中一個組長,甚至底薪達到了1.5萬元。

但外貿并不是中小口罩廠商們的救命良藥,口罩出口海外需要申請相關的醫療認證,如歐盟的CE認證和美國的FDA認證,2020年4月之后,海關總署發布公告,對醫用口罩等醫療物資出口實行出口商品檢驗,很多原本生產民用口罩的廠家由于沒有取得相關證書,無法通過海關法檢出口。

趙修的工廠當時接到的最大的外貿單子,也就是500萬只的量,同時他們也拿不到歐盟的認證,

2020年4月,陳川再一次找到了趙修,“不干了,這個事兒咱們做不了了。”而趙修清楚地記得,就在幾天前,媒體還剛剛報道了“比亞迪獲得美國加州近10億美元的口罩訂單”的消息。

停產的時候,他們的工廠里還有400多萬只一次性口罩、170多萬只KN95口罩,口罩機被拉到了廠子位于江西的庫房,直到現在還存放在那里,工廠加上設備、人工、場地、原材料等,趙修算了下,他們當時一共虧損了三四百萬元。

如同趙修的工廠一樣,大批“半路出家”的中小口罩企業在2020年上半年,迎來了洗牌。根據媒體報道,安徽一小鎮在疫情期間曾經一度涌現上千家口罩廠,但到了2020年5月,已經有八成口罩廠停產,面臨無訂單、無銷售的窘境。

比亞迪的新“現金牛”

在這波口罩生產浪潮中,制造領域的上市公司們并未缺席,但無形中成為了這個領域內最大贏家的,還是比亞迪。

盡管比亞迪如今已經不太愿意對外聊起自家的口罩業務,但仍不妨礙它以短時間內實現的高量產能力,成為了全球最大口罩制造商之一的事實,一度比亞迪口罩的“風頭”甚至蓋過了它的汽車相關業務,

在2020年2月,比亞迪入局口罩市場。據了解,當時比亞迪是由王傳福親自帶隊,攜新能源汽車、電子、電池、軌道交通等事業部12位一把手,調集了3000名技術人員投入設備研發、測試,在3月份已經達到了日產500萬只口罩的能力,到了5月,據媒體消息,比亞迪已經建成了300條口罩生產線,日產量達到了2000萬只,平均每秒鐘有231只口罩從比亞迪工廠下線。

在2020年,口罩也成為比亞迪“現金牛”業務之一。

據了解,比亞迪口罩是由比亞迪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承擔,而比亞迪精密制造隸屬于比亞迪電子,根據比亞迪電子2020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實現營收85.64億元,凈利潤6.57億元,同比增長了69.44%,

口罩為比亞迪贏得了多項大單。2020年4月12日,軟銀集團首席執行官孫正義透露,軟銀和比亞迪達成協議,從5月開始每月交付3億只口罩;4月20日,比亞迪獲得美國加州10億元的口罩訂單,


根據財報,比亞迪在2020年上半年,實現營收313.86億元,凈利潤24.73億元,同比增長329.9%。在比亞迪的主業汽車銷售下滑的情況下,其上半年口罩業務收入達到了85.7億元,

接近比亞迪的人士介紹,比亞迪的口罩主要用于出口,因為比亞迪拿到了所有的出口資質,如歐盟的CE認證和美國的FDA認證,等等。國外疫情幾乎處于失控的狀態,讓外國人也慢慢戴上口罩,這給比亞迪生產的口罩提供了巨大的市場。

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口罩總貿易額1400億美元,其中,大陸是口罩的最大供應國,占世界出口量的56%。

但隨著口罩市場趨于平穩,根據比亞迪電子的第三季度財報,公司本季度營收201.3億元,環比下滑11.8%。券商人士分析稱,第三季度收入環比下滑的主要原因包括,海外口罩消費市場已經進入去庫存階段,

在2020年10月底,摩根士丹利發表研究報告稱,據估算,比亞迪電子今年約50%的利潤都來自于口罩業務,但報告也表示,此情況不可持續,預期比亞迪口罩業務的利潤貢獻將從第四季度起放緩;口罩業務的收入和盈利貢獻,也會在2021年、2022年逐步回歸常態化。

口罩業務已經不再是比亞迪重點關注的對象。比亞迪方面對燃財經表示,公司的重心仍然是在自己的主營業務上。

口罩不再漲價?

口罩行業的泡沫期早已結束,現在,經歷過這段瘋狂時光的廠商,大多數已經不愿意再提起它,

從2020年4月開始,大陸防疫物資的需求從一開始的井噴,已經漸趨正常化,到了5月,由于大陸疫情防控形勢的緩和和口罩產能的增加,市面上的口罩價格已經逐漸恢復。

現在的各大電商平臺上,口罩價格已經正常,燃財經查看了部分電商平臺上的口罩價格,兒童口罩一次性醫用口罩價格基本在0.4元/只;KN95口罩價格在1元/只;一次性醫用口罩價格目前為0.4元/只,甚至不乏一些廠家為了清理庫存而展開的促銷活動,19.9元可以買到50只醫用口罩,

“曾經太多口罩廠商涌入這個行業了,之后價格擠兌得非常兇猛,出廠價一毛八,你感覺已經在利潤虧損的邊緣了,但是有人給一毛五就愿意干。”一位業內人士感慨。

現在能夠堅守在這個市場上的,仍然是口罩行業的傳統生產廠商、口罩設備背后的相關上市公司,以及制造業巨頭們,

口罩的需求不會過時。2020年10月之后到2021年初,口罩的需求量,尤其是醫用口罩,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又再次增長起來。一家口罩廠商表示,最近大陸訂單需求量明顯上升。“現在我們基本沒有庫存,都是隨產隨銷,差不多能夠達到一天800萬只的出貨量,”

但口罩的出廠價格也仍然得到了控制,一位一次性口罩批發商現在要每天往河北發貨上百箱醫用口罩。他告訴燃財經,“目前醫用口罩的出廠價在1毛3一只,一箱有4000只。民用防護口罩的價格有真空包裝和自封袋包裝,都是7分錢一個,一箱4000個,都是3層熔噴布的。”

口罩產業鏈的相關產品價格也逐漸平靜下來,


圖 / unsplash

在廣東從事一次性口罩鼻梁條生意的趙元告訴燃財經,“在疫情期間,鼻梁條價格能高達1.8萬元/噸,現在價格已經回落到了1.2萬元/噸左右,”

而在之前被炒得如火如荼的口罩原材料——熔噴布,價格也大幅跌落。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的報道,熔噴布價格曾經最高被炒到70萬元/噸,而到了2020年7月,采購價格已經回落到3.6萬元/噸,僅為最高價的1/20,

一度被炒到天價的口罩機價格也已經“冷卻”,一家最初生產過口罩機的廠商,表示不愿再談起這項業務。“我們不希望,外界關注口罩機多過我們原本的醫療健康業務本身,”

庫房里存著的口罩機對趙修而言,成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他舍不得拋棄掉這些當初投入巨款的機器,但是,“全新的現在也就十萬元一臺左右吧,二手的我賣5萬元別人都嫌貴,誰要呢?”他說。

趙修說,工廠停產之后的這幾個月,廠子里的事由陳川在主要負責,偶爾會接一些小訂單,但基本上,他們還是在為了回本、清掉庫存產品而奔波,

“電商、直播賣貨等方式我們都用過,不過都不怎么管用,我們還曾經到小區里去做推銷,公司十幾個人到小區里面挨戶推銷,幾乎都是半買半送,”趙修有些慚愧,在他看來用這種方法未免有些“low”,但他認為,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我們就想著,趕緊能把庫存處理完,”

也就是說,2021年的口罩,都不會再“瘋狂”了。

*題圖均來源于視覺大陸,配圖來源于受訪者提供,文中趙修、陳川、趙元、李彤皆為化名。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資訊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原標題:口罩“造富”一年后瘋狂不再,但有人還虧錢百萬)

(責任編輯:曹逸群_NB19194)

2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賣機器的肯定不虧

  2. 疫情期間本地 一次性口罩 十元還有價無貨 不知道多少黑心商人大發其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