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傳來讓人痛心的消息,
1月9日,美國芝加哥發生了一場槍擊案。
留美博士范怡然,不幸中彈身亡。
他的學歷極其優越:
北大本科、劍橋碩士、芝大博士,
這是他讀博的第4年,即將提交論文,據說計劃回北大任教,
天之驕子,客死他鄉。
這一新聞,在美國幾乎沒什么主流媒體大篇幅地報道,
但在大陸刷屏了,
絕大多數都為此感到惋惜。
卻也出現了一些刺耳的聲音,
這些網友質疑他為什么去美國,待在大陸不好嗎?
連這種無差別殺人事件,都能扯上受害者有罪論,香玉既憤怒,又無奈,
人命當前,我們不應該對受害者有最基本的尊重嗎?
回到案情本身。
該案兇手,是32歲的杰森·南丁格爾,
行兇前,他曾在社交平臺揚言「我要炸掉整個社區」。
然而并未得到網友和平臺的重視。
第二天,他就提著槍掃射路人。
最終造成3死4傷,
近些年,無論大陸國外,這類案件都在激增,
今天香玉想通過一部紀錄片,和大家回顧全球首例無差別殺人案——
《事件之淚 11年之后回顧秋葉原無差別殺人事件》君の言葉”を聞かせてほしい~秋葉原無差別殺傷事件
2008年6月8日,中午12時30分。
在東京的秋葉原,發生了一起震驚全國的殺人案。
25歲的兇手加藤智大,先是開卡車撞向人群,然后又下車狂砍施救者。
最終造成7死10傷。
作案前,加藤曾在網上全程直播犯罪計劃,
5時21分:我要在秋葉原殺人,用汽車撞人,車不能用就用刀殺,再見了,大家, 6時10分:預定走的道路封鎖了。果然,什么都妨礙我。 7時30分:這破雨!難得我準備這么完美, 7時47分:算了吧,哪怕規模小點,雨天照樣執行。 11時45分:抵達秋葉原,今天是步行者天國之日吧? 12時10分:到時間了,
可以說是極其反社會了。
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加藤入獄之后,竟有不少人給他寫信,
甚至,還吸引到了追隨者,
這個世界怎么了?
在加藤入獄后,有不少人試圖和他建立書信聯系。
其中最執著的就是一位,就是受害者湯淺,
作為出租車司機的湯淺,當時剛好路過秋葉原。
本可以逃走,卻選擇下車救人。
沒想到被暴走的加藤逮了個正著。
刀刃刺穿他的腹部,最后因失血過多陷入昏迷,
雖然有幸撿回一條命,但他患上了嚴重的后遺癥。
從08年到采訪時,他已經吃了11年的藥,從不間斷,
直到現在,湯淺都在責怪自己,不僅沒有救到人,反而成為了別人的麻煩。
但比起讓兇手千刀萬剮,湯淺 更希望能從加藤身上找到一些有用資訊,
他寫信給加藤的目的,就是了解他的作案動機。
好給后人一些啟示,
當他懇請加藤進一步坦白時,卻再也沒有收到回信。
湯淺寫給加藤的信
另一個想要聯系加藤的人,是他的前同事秀逸,
16年前,兩人都是非正式警備員,曾在一個組共事。
那時的他們經常需要半夜檢查通行車輛, 作息日夜顛倒,身體越來越差勁。
還要受到來自上級和司機們的責罵。
苦不堪言。
他眼中的加藤,其實和別的年輕人沒什么不同,
他們曾經一起上班,一起下班。
喜歡吐槽工作、游戲打法和戀愛經歷,
不算十分交心,但也有過片刻真誠,
之后加藤辭職了,而秀逸還在原來的崗位,
兩人逐漸斷了聯系,
沒想到再次「見面」,是通過電視,
秀逸驚恐到說不出話。
電視上那個被千夫所指的人,曾和自己并肩而立、談笑風生。
他不是一張照片,一個圖像,而是有血有肉的人,
和自己說過一樣的話,做過一樣的事,最后卻走向了迥然不同的結局,
為什么?
秀逸去秋葉原悼念了逝者。
之后,他開始失眠。
每天上班時,他都會路過關押加藤的監獄。
他聽說犯人會在屋頂鍛煉身體,但他一次都沒見過,
再想說說話已經不可能了,
秀逸轉而找到了加藤的社交賬號, 發現上面全是負能量,
加藤只會抱怨現實,卻從不想辦法解決,
他選擇了殘忍的殺人方式結束一切, 這恰恰是懦弱的表現。
一個足夠勇敢的人,就算對社會心懷不滿,也會認真工作、思考。
爭取早日做出改變。
加藤留下的文字,不僅前同事在看, 還吸引了一大批日本年輕人。
女大學部生加奈就是追隨者之一。
她一直飽受心理問題的折磨, 無論在家中,還是在學校,都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
中學時她曾遭遇校園霸凌,于是憋著一口氣考上了好大學部,
但當來到朝思暮想的校園后,她卻一下子失去了前行的動力。
加奈開始自殘,
最后被確診為情感性精神障礙。
經常大哭大笑,還會偶爾產生幻覺。
某天,她發現了加藤的賬號, 那些抱怨活著的痛苦和艱難的文字,讓她感觸頗深,
加藤吐槽外派員工待遇低
吐槽人情冷漠
于是,加奈把它們傳到了推特上,
一開始她戰戰兢兢,生怕別人會嫌棄她和殺人犯共情,
然而沒想到,剛一發布就收獲了大量的點贊和轉發,
看著關注量的增長,她找到了久違的存在感。
可以看出,加藤和日本年輕人的心態有不少重疊之處,
他們主動傳播這些文字,不少激進分子還成為了加藤的「死忠粉」,
在加藤伏法的同一年,已經出現了模仿者,
22歲的小島一郎,在新干線上見人就砍,致1死2重傷,
他說:「心情郁悶,殺誰都行,」
實際上,加藤本身也是個模仿犯,
他從宅間守的身上找到了靈感,
此人曾于2001年闖入大阪池田國小,持刀殺死8名學生,刺傷15人,
被稱為「校園殺人魔王」。
右邊是宅間守
這就是湯淺先生最擔心的情況。
多年來,他堅持免費演講。
向年輕人復述當年犯罪現場給他帶來的視覺沖擊和心理陰影,
就是希望悲劇不再重演, 給大眾敲響警鐘。
然而,近年來邀請他的活動已經越來越少。
前來聽講的年輕人也越來越稀少,
他們大多只希望及時行樂,百無禁忌,
會自動屏蔽不一樣的聲音,只堅持自己認為正確的真理,
當湯淺看到那么多網友,對加藤的言論表示贊同時。
他非常惶恐,震驚,無奈,痛苦,
和殺人犯共情是一件致命的事。
這種示范效應,就像推倒了第一張多米諾骨牌。
即使沒有人實施犯罪行為,也在無形中激起了戾氣,
戾氣也是會傷人的。
看客可以一哄而散,而親歷者卻必須直面人生。
同時,加藤在獄中寫的詩也火遍了全網,
通篇都充斥著對社會現實的悲嘆,
卻只字不提自己的犯罪動機。
他說:「我只希望修補自己的家。」
然而他卻親手擊碎了17個家庭的夢想,
沒有表現出絲毫的悔意。
他將一切罪過歸咎于社會不公,沒有給他留下生存空間,
人性盡失,徒留獸性。
對于堅持寫了11年信的湯淺來說,這一切都太令他失望。
又一年,湯淺去秋葉原參加祭奠逝者的活動,心中悲憤交加,
回家后,他提筆寫下了最后一封寄給加藤的信。
措辭一改往日的客氣,變得無比強硬。
「加藤智大,你是個無恥的懦夫。」
然而和往常一樣,他沒有收到回信,
湯淺作為受害者,本應對罪犯恨之入骨,
但恰恰相反,他選擇了寬恕,還希望通過寫信來感化加藤。
至少,他一開始相信,就算是殺人犯也有人性,
比起執行死刑,更重要的是了解他為何會犯下這些罪行,
和湯淺比起來,圍觀群眾們就沒有這么溫和了。
每當殺人案發生,網上必定有大批人呼吁對罪犯判死刑。
其實,死刑本身就是個爭議性話題,
截止2009年6月,全球已有139個國家實質上廢除了死刑, 占全球國家總數的70%,
保留死刑的國家和地區只剩58個。
大陸就是其中之一,
來源:百度百科
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很多人都看過。
故事就取材于真實案例——北捷隨機殺人案。
兇手鄭捷在捷運里持刀砍人,奪走了4條生命。
僅用了1分36秒,
為鄭捷辯護的律師黃致豪認為:
「死刑不是唯一,社會如何補救、建制來防范可能發生的命案才是關鍵。」
但臺灣最高法院最終以「鄭捷手段兇殘、泯滅天良、已無教化可能」等理由駁回上訴,維持死刑,
黃致豪的想法,其實也是湯淺最初的想法。
湯淺相信,人性本善,
所以,連續11年堅持寫信給加藤,希望能感化他殘存的人性,
讓他將自己的所思所想傾訴出來,供專家研究,供世人反思,
但回報湯淺的,卻 是不知悔改、二次傷害,
這世界上總有一些窮兇極惡之徒。
他們發泄不滿的方式,就是拉別人一起陪葬,
這種行為自私到極點,令人發指,
雖然在行兇前,他們已經做好了必死的準備。
但當面對法官時,殺人犯大多會堅持上訴,為自己申辯。
誠然,他們擁有這一合法權利,
但那些無辜的受害者呢?
諸如范怡然這樣,寒窗苦讀幾十年,馬上就能報效大陸的人才。
諸如堅持寫信11年,希望感化犯人的湯淺,
他們的權利,又如何能得到保障?
正如羅翔老師所說:
「如果對謀殺不保留死刑的話,它會導致整個社會正義感的喪失,也無法安慰受害人的家屬。」
當然,死刑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社會問題,
死刑的存在,更像是懸在人類頭頂上的一柄利刃。
它是最鋒利的告誡,
告誡我們不要鋌而走險,
也不要對人性太過期待。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