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俄明大學部移動實驗室測定了數年前該州生物質燃燒產生的煙霧。
生物質燃燒產生的氣溶膠的成分、尺寸和混合狀態,決定了大氣中煙羽流的光學特性,而煙羽流的光學特性又是影響大氣能量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
phys.org網站當地時間1月12日報道,美國懷俄明大學部領導的生物質燃燒氣溶膠項目借助國家大氣研究中心-懷俄明超級計算中心(NWSC)進行分析,發現野火煙霧的溫度低于模型預測,懷俄明大學部大氣科學副教授Shane Murphy說:“這項研究分析了野火對全球氣候的影響,”
論文第一作者Hunter Brown博士補充道:“我們發現,很多氣候模型模擬的生物質燃燒產生的氣溶膠或煙霧,比實際觀測到的顏色更深,吸收的光也更多,這種偏差對模型的氣候預測效果有較大影響,”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使用的模型和進行的觀測覆蓋范圍極廣,包括非洲、南美洲和東南亞,以及北方火災地區——這些地區的生物質燃燒煙霧排放量占據了全球總排放量的大部。Brown解釋道:“當我們將全球野火煙霧觀測結果與一系列氣候模型模擬的野火煙霧進行比較時,絕大多數模型煙霧表現出的吸光能力都強于觀測值。這意味著在模型條件下,誘導大氣變暖的太陽能更多,與實際觀測結果相悖。”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國家大氣研究中心(NSF/NCAR)的工作人員,駕駛C-130飛機在 “2018西部野火云化學、氣溶膠吸收和氮試驗”野外項目中測定了生物質燃燒產生的煙霧,
大氣中氣溶膠的吸光能力與燃燒類型和火災地區的氣候密切相關。一般來說,非洲、澳大利亞炎熱、干燥的草原火災產生的煙霧更濃厚,吸光能力較強,而北美、亞洲北部涼爽、潮濕的北方森林火災產生的煙霧更稀薄,吸光能力較弱,研究人員對模型進行改進之后,發現非洲森林大火產生的煙霧,仍然比實際觀測到的煙霧更易吸光。
Brown認為,這可能與模型中氣溶膠隨時間的演化以及該地區觀察值較匱乏有關。他說:“預測值與觀測值的偏差與氣溶膠組成、尺寸等因素密切相關。當我們在模型中改變這些變量時,發現模擬煙霧有了相當大的改善。計算機模型與全球觀測結果的對比,不僅對模型開發有重要的推動作用,也將有助于減少生物質燃燒氣溶膠對氣候影響的不確定性。”
原創編譯:雷鑫宇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自然通訊》
期刊編號:2041-1723
原文鏈接:https:http://phys.org/news/2021-01-wildfire-cooling-climate-assume.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注明來源,
目前還有爭議,但是全球氣候變暖是客觀事實,大家都有目共睹的.
大家都注重環保了,森林比以前多了,燒飯都用煤氣了,自然林火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