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稅變種,偽科技又舉新鐮刀


圖片來源@視覺大陸

文丨錢皓頻道,作者丨陳國國,編輯丨安吉拉

偽科技產品,像巡回的清倉甩賣商家一樣,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搬出一些不明覺厲的新詞,做著把消費者智商按在地上摩擦的事,定期收割智商稅,

前些年,石墨烯、量子、暗物質等專業領域的概念,生生地被商家搖身一變成了搖錢樹,這都早已成為市場點破。沒關系,商家們又生搬硬套,推出了一批偽科技產品,

1、偽科技產品又創新

最近,筆者發現社群里群友們關注起了“汽車節油器”、“家庭省電器”、“信號增強貼”,特地搜了一下,發現這類新產品在各大主流的電商平臺都累計了不小成交量,輕輕松松月銷量過千。這些聽上去利國利民的好東西,可實際琢磨下發現也是做著偽科技收智商稅的生意。


以汽車節油器為例,這類產品其實并非新品類,其出發點是幫助內燃機助燃,將燃油轉化更多動力從而達到省油的目的。目前市面上的電解水增氧節油器、電子渦輪節油器就是這類產品的代表,兩者都是提升空燃比,差別是前者是將水電離分解,后者是借助發動機吸收大量空氣增加氣缸內的氣壓和含氧量。這類產品雖然略微起效,但是輸入氧氣并非由系統調配,長期損害汽車動力系統;而電子渦輪的價值僅限于汽車起步階段,

汽車節油器是否有效不管,但一家人必須整整齊齊,用上新奇、專業、不明覺厲的詞是這類產品的特色。比如點煙式節油器,與汽車的油路系統毫無關聯,號稱車載USB充電+節油,實際就是單純的車載USB充電器,被網友們戲稱為“智商檢測機器”。


又比如家庭節電器,商家展示視訊混淆電流表和家庭用電電表,消費者妥妥買個心理安慰。

綜合研究資料來看,簡單來說,這種家庭節電器內部主要是一塊電容器和電路板,電容器不起省電作用,而電阻、LED燈等電器件本身會減少電流(這也是為什么電流表測試顯示電流會減少),同時也會做功。按照這種所謂的節電方式,那么家庭的電器用的越多越省電,但是事實上,這明顯是對常識的侮辱,相反在有功電度表下,這類家庭節電器反而更費電,

節電器概念最早應用于制造業工廠,本質上是因為車間工藝轉變,從而通過電磁變頻和補償等來達到節電效果。而家用電器中往往很少有這個需求,即便空調、冰柜等用電大戶本身也加入了變頻的功能,家用場景的節電設備本身就是癢點,另外,據公開資料來看,一套工業設備節電器動輒上萬元,節電效果一般可達到5%以上,而市場上售價百元上下的家用節電器卻號稱節電效果能達到20%-50%,挖了一個物理大坑,


再說行動電話信號增強貼,這款產品就更魔幻了。一款厚度不到2毫米的行動電話后蓋貼,產品描述中不乏內置芯片、鍍金產品等讓人欲罷不能的詞匯,宣稱只要往行動電話后蓋上一貼,就能增強行動電話信號。科普一下,影響行動電話信號強弱的主要因素是信號基站遠近、人流密度以及行動電話天線,這種行動電話信號增強貼,既無電力驅動,也沒有和行動電話內置天線連接,作為無源天線并不能有效增強信源,

不得不說,這類商家很能抓住通訊信號不穩定的痛點。即便5G時代,行動電話的信號接收能力有些不盡人意,諸如地下停車場、捷運等地方行動電話信號很差,筆者認為這類定價數十元的產品根本就沒有想解決信號強弱,更像是蹭這個功能增加賣點,抬高低附加值的行動電話美化產品價格,


總體來說,偽科技產品并不是今天才有,早在90年代的電視導購上就出現一批主打高科技的偽科技產品,在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涌現了一批前沿、晦澀的概念,偽科技產品更是利用這種噱頭、市場的空白期玩起了擦邊球,例如此前網路上走紅的量子富氫水杯。

2、為什么偽科技層出不窮?

馬克思有言,100%的利潤會讓人鋌而走險。不良商家們對偽科技產品趨之若鶩,自然是因為偽科技能賺取更多利潤。而更深層次的原因來自消費端,崇尚科技的社會風氣和消費升級的趨勢,讓高科技含量產品備受歡迎,客觀上給了不良商家可趁之機,

“科教興國”、“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等理念早已成為社會共識,尤其是千禧之年后,大陸互聯網、智能硬件等給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更是確立了全民崇尚科技的風氣。而不可否認,這也出現了科技迷信的現象,認為“科技”沾邊就是好的,認知層面的盲目給了可趁之機,

另外,消費升級的趨勢下,健康、品質成為消費者更關注的決策因素,釋放了存在巨大的消費潛力,尤其在需求側改革和內循環提效下,大陸居民將釋放更多的購買力。更旺盛的消費需求和對產品不加辨認的情況猶如干柴烈火,盡管并非主觀意愿,但客觀上滋生了偽科技產品的灰色地帶。


本質上,偽科技產品是賺資訊不對稱的錢,部分商家喜歡用營銷話術讓消費者為之買單。最為典型的領域就是美妝個護產品,常常會冒出一些挑戰知識儲備的專業名詞,讓很多消費者即便看到成分表,熊果苷、水楊酸等玄乎的化學名詞也讓人一頭霧水,根本不知道這些成分添加意味著什么功效,相反這些新出現專業詞匯,反而容易讓消費者相信專業度并讓消費者買單,并賣出更高的價格。


久而久之,一些商家在利益的驅使下,熱衷搬弄各類聽上去高大上的詞匯忽悠消費者,以噱頭賺快錢,相對應的,普通消費者的知識儲備常常聚焦于某一個領域,難以深入了解各個領域的專業知識,更難弄懂營銷話術之后的含義。偽科技產品出現則是故技重施,以“前沿科技”作為營銷話術,在消費者無法辨認下收割一波智商稅,

3、戳破偽科技下的機遇

假作真時真亦假,當偽科技大行其道必將損害真正科技的發展,影響國民追求科技的熱情,甚至國民教育的消極情緒,除了市場監管、公共監督,也可以發揮市場的力量解決這個問題。

去偽存真的核心在于科普,從這個角度來看可以鼓勵知識社區平臺的發展,扶持科教大V,以喜聞樂見的方式分享知識,

在知識領域,真理不去占領,謬誤必然會去填充。而“偽科技”產品充斥網路和市場,也需要認真權威的知識去剝開“偽科技”的外衣,不同的是,相比過去的科普宣傳,互聯網時代的資訊傳播載體成了網路,資訊傳播也相應以圖文、音頻、短視訊為主,這種趨勢無疑利好了知識社區平臺的發展。


目前,大陸在線知識平臺已經成為相對完成的產業鏈,誕生了果殼、知乎、百度百科等一系列科普類知識平臺,共同促成大陸建立健康、可持續的科普內容生態。得益于用戶的主動獲取和知識下沉,目前大陸用戶的知識內容消費支出仍在快速增長,外加新時代的知識科普趨勢,未來在線知識分享平臺將獲得更快的增長引擎。

完成知識領域的去偽后,還需要從商業角度存真,讓科技真正造福于民,以更親民的產品降低普通民眾的使用門檻高,讓偽科技反側自消,

科技的價值高低在于能否對人產生增益,完成民用化轉身是科技發展的必然,如果真正的科技總是束之高閣,自然免不了偽科技產品“猴子稱大王”的現象。因此,積極采用商業運作的效率完成量產降低使用成本,是科技產品的可取之路。

正如小米行動電話一樣,小米誕生之前各類山寨行動電話遍布市場,質低價高,無形中扼制了大陸移動互聯網產業的發展,而小米以高性價比,讓大陸下沉市場都能用上優質的智能行動電話,擠壓了劣質山寨機的市場空間,如此一來,小米提升了大陸智能行動電話的普及率,為移動互聯網發展奠定了基礎,而原有的山寨機生產者也轉型行動電話周邊產品,推動整個行業建立良性生態,

而科技取代偽科技產品的過程,同樣也可以借鑒這個路徑,科技產品能夠應用在生活中,并讓偽科技為科技產品服務,對比暗物質、量子等尚在研究中的概念自然交給科普,而對于VR、AR、人工智能等能夠應用的技術,相關產品的面世比科普更能深入人心。因此,給成熟的技術找到合適的落地場景也將是一大市場機遇,

整體而言,抵制“偽科技”需要全民參與,綜合社會、商業的力量共同發力,才能避免整個社會交“智商稅”,為真正的科學技術提供良好的生存土壤,

2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那么多稅不在乎多一項智商稅

  2. 說真的編的還挺好能去收一筆智商稅